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开矿采石作业和房地产开发破坏了原有地貌和植被,致使水土流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若不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就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根据水土保持的有关知识,分析了水土流失在城市中产生的危害,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高文龙 《科学之友》2008,(10):121-122
分析了小店区城市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以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小店区城市化进程中水土流失的成因和危害,以及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表植被和地下岩土层以及产生大量的堆置废弃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文章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重点叙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措施实施、监测以及监理监督等技术体系,为实践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扰动原地表植被和地下岩土层以及产生大量的堆置废弃物,极易造成水土流失,文章介绍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重点叙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区防止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措施实施、监测以及监理监督等技术体系,为实践中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对人类生存环境极为不利,它是人类诸多灾害的根源。全世界约有2500万平方公里土地遭受水土流失。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1949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建设基本农田11.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水土保持科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进入21世纪,水土保持科学技术研究工作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 在系统分析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技术今后10~15年的发展战略、任务、目标重点研究领域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处亚热带,山地、丘陵占地面积很大。根据这一自然特点,发展我省农业要十分重视山区和丘陵地区建设。山地,丘陵区农业生产的根本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搞好山地,丘陵区的水土保持,是发展山地,丘陵区农业生产的关键。现就我省水土流失的现状,危害,产生原因。以及防治措施谈几点意见。一、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危害我省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危害严重。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38.2万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67.3%,其中中度和强度侵蚀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47.12%。从范围来看,北起秦巴  相似文献   

8.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4,49(21):2227-2227
我国由于地圈、生物圈的特性,加之农业历史长,人口基数大,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古代治水治山活动始自史前,历代从未间断.现代水土保持工作始自20世纪30年代,而大规模开展主要在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地位被列入国策,引起全民重视.我国水土保持治理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成功典型众多,现代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又把这些经验、典型上升为科学规律,这些应视为是世界的财富,对世界的贡献.可是至今尚未见到一本全面系统的著作,遗憾之余,见到唐克丽同志,接受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组织全国七大流域专家学者,历时4年,完成出版《中国水土保持》一书,深感欣慰.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学理和法理的角度阐述比较了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的不同概念表述,进而对执法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水土保持功能"这个专门的法律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土流失基础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锐 《自然杂志》2008,30(1):6-11
水土流失是制约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环境问题,是我国各种生态问题的集中反映,对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国家973项目“中国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过程与调控研究”以我国东北黑土漫岗区、西北黄土高原区、南方红壤丘陵区、西南紫色土山丘区4个水蚀区为重点,以土壤侵蚀过程为研究对象,拟解决主要水蚀区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模型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与调控机理等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与驱动机制,指导水土保持措施配置与战略规划;阐明流域产沙和水沙运移规律,减少江河洪涝灾害、维系大江大河和大湖安全;构建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预测发展趋势,指导水土保持规划;建立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评价理论,为生态建设和制定中国水土保持宏观战略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和宏伟工程.搞好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数量、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华民族母亲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却也给她的儿女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治理的黄河水患曾大为减少。但如今的黄河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长期以来,黄河上中游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近几年,上中游的水土治理有了长足进展,但是由于投资少,工程标准低,林草成活率低,只是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还达不到根本治理的目的。此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人为现象也影响了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到目前为止,上中游水土流失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草场退化和土壤沙化面积也逐渐增加。水土专家指出,保持和恢复黄河上中游植被,解决水土流失才是治理黄河的根本方法。为此,国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暴雨径流预报关系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昌明 《科学通报》1965,10(2):158-158
黄土高原严重水土流失是与暴雨引起的地表径流一同发生的。暴雨径流的研究对治黄工作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现行暴雨径流量的研究大多是按测站资料,采用建立暴雨径流相关关系的方法。在利用实验资料进行理论推导方面还研究得不多。暴雨径流关系的建立,在湿润地区主要是基于蓄满产流理论,关于这一理论在国内外已有不少的论述,但对半干旱与干旱地区的超渗产流理论则论证较少。我们在黄河水土保持的研究任务中,采用了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实验途径初步探讨了暴雨径流的超渗产流理论,并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计算与预报暴雨径流量的方法。实验研究系在陕西黄龙水土保持站的试验流域上进行,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选择了各种典型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应迅速开展水土保持的定位试验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俊青 《科学通报》1957,2(3):128-128
1953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每年都組織一支包括土壤、植物、地理、第四紀地質、农学等方面科学工作人員的龎大队伍,在黄土高原地区进行水土保持的調查研究工作。这一工作的目的是要了解和掌握水土流失的規律,提出水土保持的措施,从而有助于三門峽水庫泥沙淤积問題的解决,并为这一地区的农業增产創造基本条件。四年以来,中国科学院黄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队的科学工作者,不辞劳苦,深入晋西、陝北、隴东地区进行自然地理的調查工作,搜集了大量的科学資料,并摸索到一些科学工作經驗。这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机理初步研究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李勇 《科学通报》1990,35(5):390-390
黄土及其上面发育的土壤无根系盘绕、固结,抗冲性很差,是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内在原因.因此,研究该区土壤抗冲性的成因,是解决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关于土壤抗冲性这一概念最早由朱显谟在60年代,根据黄土高原土壤抗侵蚀能力的特点,提出应把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明确区分开来进行研究,但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至今尚未见报道.作者自1987年以来对黄土高原土壤剖面的  相似文献   

17.
我这次参加黄河勘察队得有机会去西北了解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情况。勘察队包括水利、地质、气象、农林及共他工作人员百余人,主要的任务是考察西北水土保持工作情况和勘定黄河中游坝址问题。兹就我个人通过这次短短的考察所得到的一些初步认识,简单报道於下。  相似文献   

18.
赵明甫 《科学通报》1957,2(18):555-555
今年八月国务院水土保持委员会,为了研究加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工作而召开的陕、甘、晋、豫四省座谈会已胜利地结束了。在会议上经过交流经验,分析研究和算帐摸底,使我们从实际情况和具体分析中进一步认识了水土保持对建设山区,根治黄河泥沙,从根本上扭转山区贫困面貌的重要性、可能性和它的  相似文献   

19.
林海 《科学之友》2009,(10):151-153
在介绍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景区公路建设的特点及其基本要求进行了归纳,分析了景区公路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影响,结合公路建设中选线、水土流失防治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森林旅游景区公路建设中环境保护技术措施,为森林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这两方面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珏 《科学之友》2008,(7):16-17
如今环境污染已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尖锐矛盾。笔者从城市水环境污染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解决城市水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