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水平运载的煤矿带式输送机头部双滚筒与头尾单滚筒两种双驱设计方式进行了理论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最大限度利用驱动滚筒围包角设计计算时,头尾单滚筒驱动方式计算得到的输送带最大张力值相对要小;采用等功率配比设计计算时,两种驱动方式在等功率配比2∶1情况下围包角利用率均达到最大,且滚筒摩擦系数μ≥0.15时,头尾单滚筒驱动方式计算得到的输送带最大张力值相对要小,通过工程案例计算,进一步验证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输送机向高速度、大功率、大运量发展,目前采用的静态设计法已不能满足应用要求。笔者采用增加中间驱动装置的方案,保证长距离的输送,利用RecurDyn软件建立了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样机模型,采用Harrison启动曲线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中间驱动装置的数量和长度的增加会降低输送带的最大张力,同时会影响输送带最大张力出现的位置,对头部滚筒紧边张力影响较大,而对尾部滚筒松边张力没有影响。线摩擦驱动带式输送机可以在不提高输送带强度和加大驱动功率的条件下实现长距离输送。  相似文献   

3.
斗轮堆取料机悬臂皮带机的张紧装置有两种类型。一是重锤式张紧装置,二是液压螺旋张紧装置。两种形式使用率非常高,传动调整系统也非常实用。张紧装置的作用是保证输送带具有足够的张力,以使输送带和驱动滚筒之间产生必需的摩擦力,并限制输送带在各支承间的垂度,使输送机正常运转。本文阐述了斗轮堆取料机悬臂胶带机的两种常用张紧形式的结构及设计中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4.
矿山掘进工作面,需要同时向工作面运送支护材料和向外运输采掘下来的岩石(或煤炭),两者运行方向相反,同时使用输送带的上、下分支恰好解决这一问题。以这一上、下分支同时运输物料的双向运输带式输送机为例,对其建立了动力学计算模型。依据作用于滚筒上力的平衡方程式,给出了双向运输带式输送机启动加速度和制动减速度的计算公式;按照匀加减速转动,给出了加速和减速时间的计算公式;依据输送带作用于滚筒上的静张力和动张力,给出了输送带在滚筒上不打滑的条件;按照不打滑条件和垂度条件分别给出了输送带最小张力的计算公式;依据托辊不圆造成对输送带的扰动,给出了激励频率的计算公式;依据弹性体动力学,给出了输送机的固有振动频率和输送带最大弹性变形量的计算公式,并附有设计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在工作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弹性变形,并在托辊间引起垂度变化。根据这两个因素探讨了带式输送机固定拉紧装置拉紧力的计算方法,即利用逐点张力计算法求出两种设定工况的四点张力,依据闭合周长总的弹性变形不变的原则求得拉紧力,从而为准确确定输送机的拉紧力提供了可靠盼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风振动是高压输电线振动最普遍的形式,同时也是造成输电线路损伤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据实验场条件确定设计方案,设计出一种能模拟微风振动形式的实验装置.该装置通过改变导线的水平张力和线路的档距这两个控制变量,得到不同的固有频率,可用来研究架空线固有频率与档距、导线水平张力及导线单位长度质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大型带式输送机张力自动调节的必要性,阐述了带式输送机张力液压自动调节装置的调节原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带式输送机张力的液压自动拉紧系统,分析了拉紧装置的特性并构造了拉紧系统的传递函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使用这种控制系统的带式输送机的动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输送带张力自动控制过程,用实例分析了张力自动控制系统的性能,应用simlingk软件进行了系统仿真,结果证明这种液压自动拉紧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的作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保证输送带具有足够的张力,使滚筒与输送带在运行中不会产生打滑现象;二是限制皮带在各支承托辊间的垂度,使输送机能正常工作。本文介绍胶带机自动拉紧装置。  相似文献   

9.
对于通用带式输送机运行阻力,现行的计算方法是用一个托辊运动阻力系数来计算其主要阻力,这种方法没有充分体现胶带的性能,这对于短距离通用带式输送机来讲,精度是足够的.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趋势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输送带带芯材料的改善,使得带的张力越来越大,上述的计算方法就显的过于简单.特别是动态计算与设计方法的日趋重要,计算工具的日趋完备,所以有必要对输送带运行阻力进行仔细分类和理论分析,本文提出输送带的压陷滚动阻力计算的一个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带式输送机避免共振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带式输送机的运行过程中避免共振问题·建立了将输送带作为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输送带横截面上的自由振动方程,导出了输送带为平形、V形和槽形情况下的SFSF,SCSF,SCSC三种边界的固有频率计算式,编写了基于搜索方法的计算程序,用该程序可以计算出上述三种边界条件的所有固有频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带式输送机应采用减小托辊间距和增大托辊直径的避免共振的设计方法,并用此方法对实际的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进行了避免共振设计,在应用中避免了共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胡坤  季晨光  蒋浩  潘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3):13606-13612
为解决传统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效率低、能耗高的问题,基于机械动力学理论和磁力传动技术,对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的运动模型和耗能情况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复杂的非线性机电耦合关系问题,以永磁电机驱动的带式输送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带式输送机离散系统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基础上,引入同步旋转坐标下的永磁同步电机状态方程,建立了基于机电耦合关系的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系统模型,并通过Harrsion软启动速度推导出该系统模型在启动过程中的能耗解析式;以矢量控制技术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的动态特性,表明了带速及张力变化规律符合实际运行工况,并进一步将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与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相比较,得到启动过程的张力和能耗对比图,结果表明:在启动过程中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具有更小的张力峰值,同时在整个启动过程中永磁直驱式带式输送机比异步驱动式带式输送机降低了约8%的能耗。  相似文献   

12.
带式输送机的启动性能会受输送距离、拉紧力和工作平面倾斜角度等因素的影响.为实现各影响因素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启动性能,利用多体系统仿真优化软件RecurDyn建立了不同结构参数和拉紧力的带式输送机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各个模型的启动时间和输送带所受拉伸力仿真结果,并同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适当改变结构参数和增大拉紧力能够提高带式输送机的启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及安全性,利用Pro/E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进行建模,通过ADAMS对模型进行不同工况下的动态特性分析。讨论了输送带刚度、阻尼系数、压辊分布、带速以及输送机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动态特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适当的增大输送带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小启动过程中输送带的波动幅度;带速的增加,输送机系统的不稳定性增大;输送带的最大张力值与输送量近似成线性关系;输送距离与输送机系统的振动特性关系显著;适当地加大压辊的间距,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虚拟样机技术对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进行动态分析的方法是可行的,为高带速、长运距辊子压带式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圆管带式输送机过渡段计算机仿真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圆管带式输送机过渡段截面为圆弧形截面理论,推导出圆管带式输送机过渡段输送带曲面的数学表达式,给出过渡段三维计算机仿真图形,证明所提出的圆弧形截面理论的正确性;提出过渡段输送带边缘曲线长度的数值计算方法,在输送带强度和变形协调限制条件下,应用非线性方程的数值解法导出圆管带式输送机过渡段长度的计算方法,该方法与以前所提出的方法相比具有计算精确的特点,最后以图表方式给出计算结果,应用此结果可以方便地进行圆管带式输送机头部和尾部过渡段长度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根据带式输送机在不同运行工况下对张紧力的要求,设计了一种能够满足长距离带式输送机对张紧力和张紧行程要求大范围调节的液压自动张紧装置,对该装置的结构形式、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设计了电液比例控制的液压系统,并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及该张紧装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装置动态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带式输送机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带式输送机运行的非线性特征,设计一种新的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系统,给出了液压伺服系统原理图,建立了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自动控制模型,给出了系统的模糊PID控制原理图,应用matlab/smulink对液压自动拉紧系统的张力控制性能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带式输送机液压自动拉紧系统对于控制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动态特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气垫带式输送机在凸凹弧段运行时,气垫场的压力、压力梯度的分布规律,并讨论了凸凹弧段曲率半径R_1,胶带张力对气垫场主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