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精纺粗花呢纯毛织物为例,探讨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因素及后整理工艺条件对精纺粗花呢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纱线和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预测精纺粗花呢起毛起球等级.  相似文献   

2.
导热性、吸湿性、透湿性和透气性测试指标是衡量织物热湿舒适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玉米和丽赛纤维织物的热湿舒适性能的测试和热湿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出玉米和丽赛纤维都具有一定的导热性、透气性和吸湿、透湿性能.丽赛纤维散热及吸湿快干性能优于玉米纤维;玉米纤维保温性能好于丽赛纤维.  相似文献   

3.
介绍一种使用透湿杯测量织物湿阻的新方法,该方法在控制一定的水温和环境条件下,设置透湿杯中离被测织物下表面不同的水位,依次测量织物的透湿率,并对这一组数据进行回归,可以计算得到当水位与织物下表面的距离为零时的透湿率,再根据湿阻计算式计算得到织物的湿阻.避免了过去测量织物湿阻只能依赖出汗平板仪的状况,同时也解决了使用出汗平板仪法测的湿阻与使用透湿杯法测的透湿率这两类透湿指标之间没有内在关联的问题.该方法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在研究织物透湿性能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使用双氧水在超声波辅助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分子质量的壳聚糖,用黏度法测定了分子量,并对羊毛织物进行整理.借助SEM、FTIR分析羊毛纤维表面形貌和结构,并测试了羊毛织物透湿性能.结果表明,借助柠檬酸的桥梁作用,壳聚糖和羊毛纤维发生了化学反应.当壳聚糖分子质量为5×104、质量分数为1%时处理羊毛织物,其透湿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5.
实测了新合纤面料中具有代表性织物的剪切性能、纤维形态结构、纱线结构与织物结构,然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织物的剪切刚度与其它诸因素的关系,发现在经向紧度普遍大于纬向的情况下影响织物经、纬向剪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经向的织物紧度、纱线的捻系数、纱线的细度及纤维的比表面积,这些结果可供化纤长丝织物的性能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机织物及其纱线弯曲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织物及纱线弯曲刚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借助实验手段考察研究了织物及其中纱线的弯曲性能与纤维线密度,纱线结构及织物结构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论:纱线的弯曲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平方线性相关,二者的单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还与织物紧度、纱线捻系数,织造和染整加工中的张力等因素有关,织物的弯曲滞后量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弯曲刚度。  相似文献   

7.
以可生物降解的聚己内酯(PCL)为原料,以三氟乙醇(TFEA)为溶剂,采用改进的静电纺丝(静电纺纱)技术成功制备了PCL取向纳米纤维纱线.研究了不同静电纺纱工艺参数(溶液浓度、电压、纺丝距离)对PCL纳米纤维纱线的制备以及形态的影响.选定较优的纺纱工艺参数:溶液质量浓度为0.10g/mL,纺丝电压为9kV,纺丝距离为20cm,以该纺纱参数制得PCL纳米纤维纱线,其平均直径为180μm,内部纤维的平均直径为600nm,且纳米纤维沿着纱线轴向高度取向排列.将PCL纳米纤维纱线应用于传统纺织技术,以PCL取向纳米纤维纱线为纬纱,以聚乳酸(PLA)微米长丝为经纱,制备平纹织物小样.将该平纹织物和PCL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性能和孔径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平纹织物纳米纤维纱线方向的拉伸性能明显高于PCL纳米纤维膜的拉伸性能;另外,与PCL纳米纤维膜相对比,PCL纳米纤维纱线的平纹织物具有大孔径结构,更有利于细胞生长,进一步表明其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试各种不同规格的苎麻织物的透气、透湿性能,分析了织物厚度和织物总紧度对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实验证明在高湿与低湿状态下,厚度和总紧度对织物的透湿性能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还提出了织物厚度与总紧度的综合影响参数,综合参数对高湿与低湿状态下织物透湿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这为夏季服用苎麻面料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可染性纤维采用导电组分与常规聚酯(PET),通过双组分复合纺丝机制成.该纤维可用分散染料染色,用该纤维以一定间距织入常规纱线织物中,依靠导电纤维的电晕放电机理,消除织物上所带的电荷,起到防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为对象,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织物表观形态结构,测试了织物风格(KES-FB型)、织物的服用性能(如织物动态悬垂性、织物的光泽、织物折皱弹性和织物透气性),并对织物进行了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赛络菲尔纱线精纺毛织物由于赛络菲尔纱线较紧密,织物交织点处有较大空隙,织物手感细腻、光滑.同时,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平均摩擦系数(MIU)、弯曲刚度(B)、剪切变形角度5°剪切滞后量(2HG5)较小,摩擦系数的平均差不匀率(MMD)和表面粗糙度(SMD)较大,所以赛络菲尔精纺毛织物手感滑爽.织物样品聚类情况由主成份(F1和F2)做出分布图,并对22种织物样品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近研制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先进的假人试验技术,对细旦丙纶试验服的湿热传递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不同丙纶针织物湿舒适性的差异性进行了归纳分类。  相似文献   

12.
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了医用防护服用非织造布的结构特征参数,热湿舒适性方面的透湿透气性,以及KES测试的低负荷下各项力学性能等各项性能。分析了非织造布相较于传统医用服装机织面料在热湿舒适性、触觉舒适性度成型性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用DL-700C红外热像仪监测了模拟表下微气候的热湿传递特性,以及不同状态时面料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织物表面温度变化率作为表征非织造布的热湿舒适性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自制的动态模拟装置,探讨了服装面料的动态湿传递,并测定了在非稳态条件下,人体汗水的蒸发及水汽传递的情况.通过对全棉、涤棉、涤毛、真丝、细麻、粗麻等7种服装面料的试验,提出织物的结构参数对湿传递影响的多元回归方程,并得出了面料厚度对湿传递影响最明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内新近研制开发的细旦丙纶纤维,本文依据服装舒适性理论,运用常规客观测试方法,对细旦丙纶针织物的液态水传递能力、液态水保持能力、透气性能,放湿干燥性能进行了探讨,最后用灰色聚类判别分析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isture vapor permeability and liquid moisture transmission through fabric, this paper is mainly concerned with the wet comfort of the fine denier polypropylene fiber knitted fabrics. The liquid water transport property the liquid water retention property, the moisture permeability property, the moisture releasing and drying property of these fabrics are tested by normal objective ways and discussed. At last, according to these properties these fabries are classified by grey model synthetic evalu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6.
针对喷墨印花的后处理问题,研究了快速固色烘燥工艺.介绍了使用2只非接触式水分传感器作为传感手段,利用水分残余率作为控制参数,控制织物烘燥残余水分的控制原理.解决了用出口处织物舍湿率数值反馈控制车速的控制系统与PID的动态特性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无法得到良好配合的问题,易于控制,可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同时介绍了一种结构紧凑,温度容易控制,固色效果好的工艺装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湿法涂层技术在SMS基布上进行聚氨酯涂层.通过对透湿量进行测试,并采用电子扫描电镜对膜形态进行观察,研究了涂层织物透湿性和聚氨酯涂层液温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涂层液温度的增加,透湿量降低,原因是聚氨酯大分子在较高温度时分子伸展变直.通过电镜照片发现随着PU涂层液温度的增加,PU大分子的活动性增加,导致孔的数目和直径都在减小.  相似文献   

18.
自制了织物湿阻和热阻测试仪,探讨了服装面料的透湿性能.通过关联度分析,可知厚度是影响湿传递性能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尝试用传感器来监视测试所用人造皮肤的出汗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利用自制的织物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定了不同透气性和不同原料的夏季服用织物在皮肤干燥-出汗-蒸发-干燥的过程中的皮肤热损失、微气候区温湿度变化的情况,研究了影响夏季服用织物动态热湿舒适性的因素,指出在外界风速较大或织物的透气量较大时,汗液蒸发是通过紊流扩散进行,由于汗液的快速蒸发,可能使人体产生冷感,此时不同织物的微气候区温湿度差别很小,当外界风速小或织物的透气性小时,汗液的蒸发通过分子扩散进行,此时微气候区的湿度主要受织物吸湿能力的影响,吸湿能力较强时湿度低,纯涤织物在出汗后,由于微气候区湿度较高,将使人产生闷热感,在出汗结束后降温较多可能产生冷感,不宜作为夏季服用织物,纯毛织物因吸湿放热多在出汗初期升温较高,不利于散热,夏季以穿着纯棉、涤棉、毛涤混纺织物的服装为宜.  相似文献   

20.
棉织物的等离子体聚合涂覆及其拒水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使用某种氟碳化合物的AC等离子体沉积方法 ,在棉织物表面涂覆一层很薄的憎水膜。影像接触角测试表明 ,仅仅经过 3 0s的涂覆处理 ,棉织物表面水接触角就可达 164°左右 ,获得超级憎水特性。棉织物的柔软性、保水率、回潮率、颜色变化、手感、透气性等都采用标准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 ,并与商用ScotchgardTM防水防污喷雾型保护剂涂覆的织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除了回潮率基本相同外 ,等离子体涂覆织物的这些性能都优于保护剂涂覆织物的性能。同时 ,对加热后处理对涂层织物憎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高温后处理有助于织物憎水性的提高。原子力显微镜和二次离子质谱研究结果显示 ,加热后处理后沉积膜的表面形态和化学性能都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能导致了织物憎水性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