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香港电影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结构,不仅在亚洲电影业鳌头独占,而且在全球电影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种文化声音的交融、碰撞与并存,人文关怀与商业诉求的齐头并进,艺术探索的先锋态势与类型衍生的巨大能量,欲言又止的文化身份与立足草根的创作姿态,成为香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的瞩目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电影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协调的良性运作机制。对香港电影进行观察研究,可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本期“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将以王晶、陈果两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和香港武侠影视剧的类型分析为选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香港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香港电影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结构,不仅在亚洲电影业鳌头独占,而且在全球电影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种文化声音的交融、碰撞与并存,人文关怀与商业诉求的齐头并进,艺术探索的先锋态势与类型衍生的巨大能量,欲言又止的文化身份与立足草根的创作姿态,成为香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的瞩目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电影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协调的良性运作机制。对香港电影进行观察研究,可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本期“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将以王晶、陈果两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和香港武侠影视剧的类型分析为选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香港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香港电影具有良好的文化生态和结构,不仅在亚洲电影业鳌头独占,而且在全球电影业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多种文化声音的交融、碰撞与并存,人文关怀与商业诉求的齐头并进,艺术探索的先锋态势与类型衍生的巨大能量,欲言又止的文化身份与立足草根的创作姿态,成为香港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特征。近年来,内地电影产业问题成为理论界和业界的瞩目焦点,与之相对应的是,香港电影同时也在寻求艺术与商业平衡协调的良性运作机制。对香港电影进行观察研究,可以为国产电影的发展策略提供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考。本期“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将以王晶、陈果两位导演的个案研究和香港武侠影视剧的类型分析为选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香港电影以及中国电影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探索和思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九七香港回归后,香港电影业面临挑战,更大的国际市场和更广阔的内地市场使香港流失了很多电影人才,电影类型大多趋于"西化"和"内地化",而杜琪峰带领的"银河映像"团队致力于拍摄香港本土电影,并尝试多种类型,肩负了使香港电影重振旗鼓的重任。本文将对杜琪峰电影中的香港本土元素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电影对于香港电影业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影的产生及城市化的发展,类型的概念也被借用到了电影中来,这和电影天生的商业性质分不开,类型电影是在电影艺术的创造和审美过程中,观众与制作者达到了一致认同。它具有模式、对比、反复、娱乐等基本特征。类型电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电影制作者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既要获得商业效益,也要获得大众口碑,而能兼具二者的只有类型电影。  相似文献   

6.
香港电影以其自在的生存方式打造了独特的化景观。香港电影深谙大众消费时代的整体特征,将商业与利润作为电影创作的首要前提,直接影响了香港电影化生态的形成。旨在从商品化、世俗化、标准化三个方面研究香港电影的化生态。  相似文献   

7.
武侠片作为中国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中的重要电影创作现象,是中国传统侠文化与复杂现实相互交汇的产物,也是欧美武打、剑侠电影影响中国影坛,《银星》杂志大力推崇"新英雄主义影剧"观念,以及古装片在严酷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寻找出路的必然结果。就具体的制作而言,武侠片带有明显的类型电影特征。但是,作为商业电影的武侠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带有诸多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8.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艺术批评的角度,以真实性、创新性、艺术个性为标准来衡量影片的价值,这种批评范式一直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发掘和推荐了许多优秀影片,更为电影史确立了一部部经典。然而,当艺术批评面对商业电影时,却遭遇了不少批评尴尬,有时还给商业电影带来了伤害。在当下发展电影产业的迫切要求下,要促进商业电影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分析和纠正其中存在的批评标准错位问题。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批评标准来衡量商业电影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电影与当代都市的文化表达——娄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电影”也称为“后《黄土地》现象”、“地下电影”、“独立电影”、“先锋电影”、“状态电影”、“五代后新生代”和“后第五代”等。新生代电影的创作同步于 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 ,一批优秀的青年电影导演如娄烨、贾樟柯、王小帅、张元、吴文光等人脱颖而出 ,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丝毫不亚于当年第五代兴起之初的成就。就其当前在精神和审美领域所表现出的原创性和冲击力 ,已经使他们成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探索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电影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和电影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 ,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遗憾的是 ,迄今为数不少的新生代电影研究通常热衷于代群归类、意识形态批评、文化产业和体制层面的分析 ,而在电影文本细读和导演个人影像美学分析方面还显得有些欠缺。这就是我们开设“新生代电影研究”栏目的初衷 ;同时 ,我们也希望将这个栏目作为纪念中国电影 10 0周年的献礼。本期刊出的论文中 ,陈旭光教授《抒情的诗意、解构的意向与感性主体性的崛起———试论第六代导演的“现代性”问题》将新生代电影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 ,在审美现代性的层面上探讨了新生代电影诗意抒情、现代性对抗和感性主体启蒙等问题 ,他的思考代表了当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日语授受动词中的"くれる"、"あげる"经常被人等同为汉语的"给".其实,从日语的语言习惯上看,"くれる"、"あげる"还具有授受动词的方向性和恩惠利益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本着探讨《变形记》本义和作者的主观价值指向的阅读原则,视主人公的“变形”为一种人生假设,认为作者通过这一假设预测了自己的人生结局。同时认为该作品存在着两种“异化”:格里高尔的生理“异化”和家人的心理“异化”,而后者才是作品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崇阳话中表程度的副词很丰富。其中,“点子”和“点把”使用得较为频繁,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当然,未加特别说明,本文中的“点子”是表示少量的意思,并非等同于“主意”的名词“点子”。纵观汉语发展史,“点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口语是存在的,但在近代汉语里出现得很多。“点把”这个词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没见到,但在方言里并不罕见,尤其是湖北等地的方言中.如武汉话。本文通过描述、比较武汉话崇阳话中的“点把”和“点子”,来深入分析崇阳方言中较为特殊的“点子”和“点把”的意义及用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比较《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三家对语气问题的分析,认为三家的研究对现代汉语语气系统的建立、对句类的划分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于母语非汉语的学习者而言,在实际语用中经常出现对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误用。通过对句式的比照分析,可看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包括:(1)语义指向的不同。“没”主要用于否定动程;“不”则既可用于否定动作本身,也可用于否定动作所关涉的对象。“不”还可用于否定主谓之间的关系,或否定性质、状态等等。(2)时间蕴涵的差异。“没”蕴涵有“过去”的意味;“不”不蕴涵时间平面,多用于否定现在及将来;  相似文献   

17.
英语中的介词"in"与汉语中的"里"反映了人们在体验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一种空间关系图式:容器图式。文章以意象图式(容器图式)理论为基础,对比"in"与"里"的异同点。尽管两者在容器图式的多个特征上呈现出共同点,但"in"与"里"的使用并不总是在形式和意义上同时等值。  相似文献   

18.
Distinction between "self" and "not-self" in lower invertebrat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J L Theodor 《Nature》1970,227(5259):690-692
  相似文献   

19.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在世体验,主要是“烦”和“畏”两种状态。所谓“烦”和“畏”,就是作为此在的人对存在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虚无性的一种根本性的感受,是一种不在家的感觉。众所周知,李白的诗歌既充满了乐观昂扬的少年精神,也充满了牢骚苦闷。但如果仔细分析李白诗歌的牢骚苦闷的内涵,就会发现这些苦闷并不仅仅来于政治的失意,更来自于他那颗追寻不到精神家园的心灵,亦即来自于他内心挥之不去的“烦”和“畏”。这使他的诗歌获得了厚重的深度,具有强大持久的艺术感染力与震撼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几部著名音乐基础理论的研究归纳,对音乐理论中的常用词汇——调、调式、调性进行了细致的辨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力图使之便于在今后的研究及实践活动中达到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