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蓬勃发展中的国家大学科技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科技园区建立.把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产业组团定义为大学科技园区.1988年东北大学率先创建了东北大学科技园,以开发我国自主版权软件,建立民族软件产业为宗旨,成立东大软件中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向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软件和数字化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基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1992年上海工业大学科技园批准设立; 1992年6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校园周围划出120公顷土地建立了哈工大高新技术园区;1992年下半年北京大学提出建立北大科技园并于1994年建成面积为2.5万平方米的科技园区,资产达到3亿元,有近150家科技企业入园;1993年清华大学开始建设清华大学科技园区并成立了北京市清华科技园建设指导委员会;1994年8月,南京大学科技园成立并开始建设;1994年底华中理工大学成立了华中理工大学科技工业园,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训、科技服务和信息咨询为一体,实现了孵化和辐射双向功能的新型大学科技园区建设宗旨;此后,在全国范围内又相继有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23所高校建立了大学科技园区.截至2005年8月,全国已建成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42所.   ……  相似文献   

2.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探索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与科技园区建立。把具有产学研一体化功能的产业组团定义为大学科技园区。1988年东北大学率先创建了东北大学科技园.以开发我国自主版权软件,建立民族软件产业为宗旨,成立东大软件中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为核心,不断向机电一体化领域的软件和数宇化产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东北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大学科技园,是2001年被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的首批国家大家科技园.一流的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东北大学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以“产学研”结合为特色,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为目标稳步发展大学科技园事业.20年来,东北大学科技园践行了大学科技园的中国模式,培育出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为东北大学的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发达国家实践表明,大学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校功能开发的有效方式,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途径。建立大学科技园区是促进高校功能开发的战略选择,也是推动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途径。国外成功实践表明,孵化功能开发是大学科技园区功能开发的核心,而这又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区的最大薄弱环节。因此,强化我国大学科技园区孵化功能开发,是21世纪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生命线。我国大学科技园区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区功  相似文献   

5.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东北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创办的科技园.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成绩比较显著的单位之一。自2001年5月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以来,经过近10年的发展.东北大学科技园各项指标在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均处于领先水平,培育出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培养出一批领军人才队伍.累计创造出2万余个新增就业岗位,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也为东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创建于1990年,是全国建立最早的大学科技园,世界大学科技园协会中的首家中国会员.2001年5月成为全国首批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的22家单位之一,是全国15家创办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科技体制发生的变化,为加速高等院校的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我国各大学从上个世纪 80年代末相继开始创办大学科技园区.我院已于 2002年 6月 24日加入了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大理学院分部.本文就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历史、认识及我院加入大学科技园后面临的问题和新工作等内容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8.
从1988年东北大学率先创建东大科学园以来的近十五年间,大学科技园建设迅猛发展。目前,已建成和在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44个,依托高等学校124所。另据统计,截至2002年,国家大学科技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累计达到297亿元;园区已进驻各类研究开发机构1200多家,入驻企业5500家;累计转化科技成果1860多项,吸引留学回国创业人员1300多人,创造了约10万个就业岗位。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大学科技园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9.
辽宁东大冷弯型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同年进入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孵化期间,在东大科技园的指导下,企业从沈阳东洋异型管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异型管生产企业引进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与东北大学联合建立了"东北大学冷弯型钢工程中心",购买细河经济开发区100亩土地建设新的现代化厂区.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创办的科技园,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比较突出的单位,2001年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区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以长三角为例,在分析该地区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明了大学科技园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与作用机制,为把长三角地区率先建成创新型区域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十年磨一剑,改制转轨路上新征程记者:2001年北大科技园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10年来北大科技园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你怎样评价北大科技园这十年的发展?陈庚:1992年,北京大学创办的“北大科学园”是目前北大科技园的前身,是北京大学对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发展的最初探索.199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支持高校科技园区的发展.北大科技园作为北京大学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平台,被科技部和教育部列为全国首批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之一,2001年被正式批准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这10年里,北大科技园通过孵化科技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在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助推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东北大学科技园是全国第一家依托大学创办的科技园,也是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业绩比较突出的单位,2001年被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4.
北大科技园     
北京北大科技园有限公司(简称北大科技园)始建于1992年,是我国最早的大学科技园之一。2001年5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相似文献   

15.
概况 民营科技园区一般是指经有关政府部门批准设立,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要成分构成且相对集中,按照一定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营,有配套的服务机构、显著的产业特征、范围明确的园区。其名称有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民营科技企业园、民营科技工业园等等,这里我们统称为民营科技园。自1992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建立第一家民营科技园区“云南民办科技园”开始,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6家经国家科技部(科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级民营科技园区,还有许多  相似文献   

16.
西安交大科技园于1996年建立,1997年建设起步区,1999年进入国家大学科技园试点,2001年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到2002年,已发展成为占地1400亩、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入驻企业近百家、技工贸总收入33亿元的高科技园区,成为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汇集、融合的聚焦点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7.
信息港     
中国加紧建设十五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中国目前正在部分高校加紧构筑高校科技园区,以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相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教育部、科技部为此遴选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五个不同类型大学科技园区作为大学科技园建设试点。十五个科技园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基本上获得了地方政府优惠支持。  相似文献   

18.
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中强同志198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钢铁冶金专业,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孙中强同志1999年创建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并任所长,研究所于2001年进入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2004年毕业,2006年改制为沈阳东北大学冶金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19.
大学科技园是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体为依托,利用大学的人才、技术、信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和企业孵化活动的高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指以研究型大学或大学群为依托,利用大学的智力、技术、实验设备、文化氛围等综合资源优势,通过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多元化投资渠道,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下,在大学附近区域建立的从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产业化以及企业孵化活动的特殊科技园区。依托大学的智力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是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式超常规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