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诗界奇观。朦胧诗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二是意象化的表现手法,三是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朦胧诗以对传统艺术惰性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美理想规范,具有极强的文学变革意义。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并建立起了诗歌新的美学原则,开创了现代化艺术探索的多元景观。  相似文献   

3.
郎欢 《科技信息》2012,(22):163-163
诗是文学中最优美的艺术。译诗,则是创造美的艺术。译者在译诗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诗歌的审美体验,力求发掘和再现诗歌之美,并努力引导译语读者在阅读中产生美的共鸣,获取心灵的愉悦。  相似文献   

4.
华兹华斯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具有常读常新的艺术魅力,正与其意象艺术直接相关。华兹华斯不仅讲究一切的感觉、感情与思想都以意象出之,并且讲究对意象本身的艺术化处理,让意象呈现出流动性、整体性、繁富性和连绵性,并以此开创出英国诗歌意象艺术的新格局。意象正是华兹华斯诗歌艺术的核心环节,也是毕其一生的其诗性、诗心、诗美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许佳欢 《科技信息》2011,(32):I0102-I0102,I0105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和诗歌联系紧密,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因此意象是衡量一首诗歌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本文从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角度出发,通过对杜甫的《登高》两个英译本的分析,试图探讨其对于诗歌意象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爱伦·坡(Edgar Allan Poe)在诗歌创作方面强调运用和谐的形式和鲜明的视觉形象,把音乐和图画,节奏和形象两者统一起来,他的创作实践则完全反映了他自成一体的诗歌理论。文章对坡所提出的诗歌要写“美”的唯美主义美学原则(即:一首诗应尽量简短以获得印象美的统一,一首诗音乐美,节奏美的统一以及一首诗应选择忧郁美与死亡作为中心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石油诗的美学特征主要由其意象的发掘与运用加以表现,按照我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可以将其概括为阳刚美与阴柔美,二者相辅相成,构成石油诗总体审美品质。这种美学形态的成因与诗歌创作者审美经验直接相关,而构成上述审美经验的因素包括历史文化传承中的英雄主义,大庆油田的客观环境以及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大庆主体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传统诗歌的重要美学范畴。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象。中国新诗作为从中国古代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异质文化,在呈现纷繁意象的同时,缺失了古典诗歌天人合一的意境美。朦胧诗在将意象化语体进行到底的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反意境化倾向,但艺术上的反意境并不能阻止他们心灵上对意境的深深缅怀。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是20世纪70年代末崛起的一股诗歌潮流,它迥别于现代新诗而呈现出全新的美学追求:诗歌风格的“个性美”,诗歌精神的“人性美”,诗歌价值的“理性美”等发起了对经典政治诗学的挑战,重扬了以人的情思为核心的诗关理想规范。它是人道主义人性的复归,对过去痛苦时光的反叛,对人性失落的反拨,以“我”为中心,表达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心灵感受。它是新时期文学觉醒的先声,建立起了新的美学原则,对整个新时期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诗歌具有审美性,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音韵、文辞、意象以及意境等方面。本文认为,教师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要结合诗歌的美学特征,引导学生采用朗读、想象、对比以及移情等方法,感受诗歌的意韵,进入诗歌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诗歌学习热情,树立美的情操,塑造高尚人格。  相似文献   

11.
从托马斯·纳什的《春》解读英语诗歌中的灵魂-意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诗不仅是英语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为全人类所共有的精神财富。各个时期和不同创作风格的诗人们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英语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深为大家所喜爱。英语诗歌有它自身诸多美感要素,如格律和韵律表现出的音乐美、传情达意的语意美以及诗体和诗类形式美,还有其他要素,如诗歌的语气、视角、意象、修辞手法和句法结构等。而意象是诸多要素中要最重要因素,是诗歌的灵魂、脉搏,是理解诗人情感世界、思想意图的关键,是一首诗的生命所在。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分析了中唐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韩愈诗尚怪的几种表现, 如以散文的句法、形式写诗, 以怪诞奇异的意象入诗等等, 他的诗有一种光怪陆离的特色, 反映了他以怪为美, 以丑为美的美学趋向。探究了韩愈诗尚怪形成的原因, 既有客观的因素, 又是作家主观上有意识追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李白诗歌英译研究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衡量标准。以数词的英译为切入口,以美学视角下的“对等”比较李白诗歌意境美、气势美和情感美等非纯形式诗歌特质在译诗中的还原和再现,对李白诗歌英译研究具有指导和突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5.
诗歌意象具有具体感性的特点,意象赋予诗不具形的思想感情以生动、感性、美丽的形象;意象立意高远形成思想的穿透力,透过现象直达本质来震撼读者。意象仅仅是诗的构件,而意境则是整首诗、整个意象系统的建筑物。因此,作为诗歌整体的意境在时间和空间上要突破意象,以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相似文献   

16.
自王国维先生提出“境界说”后,“意境”成为评论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美学范畴。随后,作为诗歌意境的具体构成单位,“意象”概念也被引入美学范畴,成为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规律的另一把钥匙。本文就是想借助这把钥匙,打开唐人宫怨诗艺术构造的城门,去浏览宫怨诗以悲愁幽寂为抒情基调的意象系列。  相似文献   

17.
邓天文  李成静 《科技信息》2010,(33):223-224
诗歌翻译既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又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本文以D.Hawks和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的二种《红楼梦·葬花辞》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分别从音韵美、模糊美和意象美三方面对二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接受美学的视角探讨诗歌翻译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诗人杜甫在盛唐古典诗美的极致上,继承前人尤其是庾信的艺术手法,致力探索句法、篇法,对传统诗歌语言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打破诗歌传统的以流畅性、和谐性、典雅性为特征的古典美感,大量使用叙述倒装、美感对比、议论直露等方式,为唐诗的传统美学标准注入了新的时代性元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艺术特色,为后世诗者开辟了新的广阔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诗大序>即<毛诗序>首篇,是我国诗歌理论的第一篇专论,提出了儒家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和若干美学原则,是中国传统主导美学思想的总论.本文拟从"经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艺术的本质、诗的政教功用、诗的体裁和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阐述<诗大序>与汉代美学思想的内在渊源.着重论述<诗大序>的根本文学观--"美刺说"对后世文论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