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峡水库水位的反季节变动给消落带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为消落带的利用提供了机遇.如何才能既对消落带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又能解决消落带内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基塘工程这一基于三峡水库季节性水位变动和消落带地形特征而设计的湿地生态友好利用途径,并从作物产量和生物多样性改变两个方面对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塘工程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基塘工程区域植物种类组成与对照区植物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别.与对照区相比,基塘工程区拥有较多的水生植物和较少的陆生植物.研究表明,基塘工程是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途径,有助于改善消落带湿地环境,保护和恢复消落带动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水位的反季节变动给消落带带来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也为消落带的利用提供了机遇。如何才能既对消落带土地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又能解决消落带内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本文探讨了基塘工程这一基于三峡水库季节性水位变动和消落带地形特征而设计的湿地生态友好利用途径,并从作物产量和生物多样性改变两个方面对其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基塘工程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基塘工程区域植物种类组成与对照区植物种类组成有明显差别。与对照区相比,基塘工程区拥有较多的水生植物和较少的陆生植物。研究表明,基塘工程是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途径,有助于改善消落带湿地环境,保护和恢复消落带动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也是生态机遇。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水库消落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带的生态友好型利用。立足消落带向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环境净化等多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的需求,探索消落带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工程模式。自2008年以来,在三峡库区澎溪河一级支流白夹溪消落带实施了包括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再造等生态工程。本文论述了针对水位变动的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内容,简要分析了生态工程的效益。论文最后指出,三峡水库消落带湿地生态工程的未来努力方向是将基塘工程、林泽工程、生境再造工程与生态经济结合起来,开发消落带生态友好型利用的综合集成模式。  相似文献   

4.
自2006年10月始,三峡水库已经完成了从156~175 m分期蓄水过程。为进一步了解水库分期蓄水对消落区植物群落结构和分布格局的影响,在2008年的工作基础上于2011年7~8月再次对白夹溪消落区内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对比和分析了该区域内在156 m蓄水和175 m蓄水情况下消落区植物群落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共发现维管束植物39科93属101种,其中消落区内有维管束植物30科74属84种;曾经是消落区优势种的苍耳(Xanthium sibiricum)、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等植物分布范围明显减少;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西来稗(Echinochloa crusgali var.zelayensis)和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成为该区域新生的优势植物种群。该结果提示三峡水库175 m蓄水对白夹溪消落区植物多样性及植物群落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重庆开县汉丰湖在三峡大坝和汉丰湖水位调节坝的双重调节作用下形成了有别于自然湖泊和三峡水库的特殊水位变动规律;探索一种适合三峡水库消落带水位变动的生态修复模式是库区所有滨水城市景观生态修复的共同需求。本文在对汉丰湖消落带水位变动及景观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滨水城市消落带景观基塘系统建设模式,即将消落带生态环境治理和消落带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并探讨了景观基塘系统生态结构设计过程中的地形塑造、植物配置及维护管理等内容。研究认为,通过景观基塘系统建设,不仅可以实现消落带景观优化、水质净化以及生境改善等生态服务功能,也可为滨水城市消落带的景观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Potential for Wetland Restoration in the Drawdown Zone of Hanfeng Lak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重庆开县因为三峡水库蓄水形成了汉丰湖。这个人工湖泊由一个调节坝将其与三峡水库划分开。汉丰湖消落带需要特别关注,因为这个湖位于开县新县城旁,并且临近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本文主要讨论了汉丰湖消落带的管理设想,特别关注生态设计原则和人工湿地。考虑到湖泊的自然独特性,消落带的管理需要开展探索性实验。考虑到邻近以观鸟为主要目的之一的保护区,消落带的管理必须基于生态系统设计。考虑到邻近开县新城,基于社区的管理也是很有必要的。流域面上和湖岸两个尺度的生态系统环境问题需要被纳入管理内容。就消落带自身而言,可以认为生态设计应该以实现湖岸稳定、改善水质、湿地生产、保护多样性、科学教育、食物提供和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目标为主。可以通过基于社区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提供对湿地价值的认识程度。消落带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会被广泛传播并且会促进开县的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蓄水后形成的消落带湿地,其生态环境既是严峻考验,同时也是生态机遇。消落带冬季蓄水淹没期间,生长季节积累下来的有机物质在水下厌氧分解,成为二次污染源。大面积消落带植被在出露的生长季节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如果能加以妥善利用,就可化害为利。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湿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必须着眼于消落带湿地的生态友好型利用,立足消落带湿地向增加碳汇、生物生产、环境净化等多功能生态经济效益转变的需求,探索消落带湿地资源生态友好型利用的多种模式,包括湿地基塘工程、林泽工程、植物浮床工程、消落带湿地农业产业功能耦合关键技术、消落带湿地生态保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9.
位于三峡水库腹心地段的小江支流上游的开县,水库消落区面积约占三峡库区消落区总面积的15%,而且三面包围新县城,情况极其特殊。特别在夏季,水库水位下调时,由于水库淹没地带地势平坦,水流流速缓慢,水位下降后库内各种污染物很容易停留在库岸的消落区内,在高温中极有可能产生异臭,滋生病菌、寄生虫和蚊蝇,导致流行病发生。为治理消落区的环境问题,2006年4月,开县正式启动了"水位调节坝工程",以"筑坝蓄水"(即以"湖区"取代"消落区")的方式治理开县消落区的环境问题。本文就开县"湖区"水环境的保护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干流典型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三峡水库中游干流典型消落带断面,现场调查泥沙沉积速率随高程分布,探讨三峡水库特定水位调节模式和长江上游泥沙输移的季节性特征对消落带泥沙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消落带泥沙净沉积主要发生在145~168 m 高程,2010年累积净沉积厚度为1.1~39.9 cm,随高程增加逐渐减小,145~155 m 平均泥沙沉积厚度为14.9 cm,155~168 m 平均泥沙沉积厚度为2.6 cm;2013年累积净沉积厚度为3~80 cm,表明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泥沙沉积过程迅速。泥沙粒径随高程增加逐渐变粗,体现在砂粒体积分数和中值粒径逐渐增大。消落带下部沉积泥沙颗粒组成与干流悬移质泥沙接近,而消落带上部沉积泥沙明显粗于干流悬浮泥沙。消落带泥沙沉积速率与水库水位调节密切相关,雨季水库低水位运行,长江悬移质输沙量的增加导致了消落带下部大量泥沙沉积;旱季水库高水位运行,长江悬移质输沙量减少导致消落带上部泥沙沉积速率降低,消落带河岸侵蚀对沉积泥沙贡献逐渐增大。消落带淹水时间随高程增加而缩短,长时间淹没有利于消落带下部泥沙沉积。综合推断,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带下部泥沙主要来源于雨季河流悬移质泥沙的沉积,而消落带上部沉积泥沙主要来自旱季消落带河岸侵蚀产沙。  相似文献   

11.
概括了现阶段过刊管理利用的情况,探讨了过刊文献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过刊开发利用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地带、粮食产地、能源基地,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态安全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气候环境的变化,黄河流域用水结构发生改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减少,生活用水和生态用水量增多,且上游取水量减少,中下游取水量增多。本文通过对2000—2021年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取、耗水量现状以及2004—2021年流域用水结构的分析,发现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中存在水资源价格调整不到位、配置不合时宜、流域产业转型动力不足以及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并提出完善黄河流域水资源价格体系、推动流域的生态补偿、建立水资源监管机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新格局的建议。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问题探究与优化有助于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大型流域水资源管理和调度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全球其他流域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历史文献、遥感信息和实际考察,对西康铁路沿线地区经济开发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国土资源丰富且质量较优,开发潜力巨大,在陕西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经济开发也受到生态环境、高级管理人才和资金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同时,还针对经济开发中一些其他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国家应加大陕西经济开发扶持力度,加快西康铁路沿线地区开发步伐;加强环境管理与建设,倡导生态经济型的开发方略及对策等。  相似文献   

14.
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与北方天然草地可持续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放牧草地与农田存在本质的区别,农田是私有可再生自然资源,而北方放牧草地是具有显著正外部性的公共可再生自然资源,因此在草原地区简单套用农区家庭承包制存在严重弊病,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恶化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这是导致我国草原近几十年严重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对于北方放牧草地,应主要由政府和管理部门承担维护产权排他性的责任;草原地区的家庭承包制应有所创新,可以家庭为单位承包,但不应鼓励以家庭为单位来利用,应在完成草原土地产权初始配置的基础上允许牧户自主治理,鼓励牧户合作生产;在完善草原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可能通过多样化的地方自主治理,实现放牧草地多功能优化管理,实现在利用前提下的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放牧草地的长久治理。  相似文献   

15.
以VB(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使用MO(MapObjects)集成开发技术,根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中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下的课题:喀斯特高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示范的设计要求和前期成果积累,设计并开发了“花江示范区信息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生态环境信息、课题研究内容和项目推广应用四个模块。实现了对花江示范区数据的管理、共享和查询,为项目管理、决策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6.
近50年来,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地区在人类不合理活动的作用下,水与生态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此,进行水资源统筹利用规划与管理,统筹兼顾各县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对水的需求,以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为原则,遵循生态规律来进行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整个绿洲为单元的生态功能保护与建设是绿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针对目前科技档案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做好科技档案的利用与开发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吉林省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强调了水资源的科学调配和提高利用率对灌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冀东北山区的野生山杏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大,但目前开发利用尚不合理。本文论证了山杏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经营效果、经营条件及发展前途,揭示了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广种薄收,单产低、管理落后、开发战线过长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山杏资源的开发方向、管理措施、加工要求、生产服务体系等解决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是江苏省新兴起的一个重要商品粮基地,水资源不足,限制粮食生产的发展,引江水给予补充,十分必要。但是,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方案不但调水规模小,而且输水路线,水工建筑物选址等方面都存在对徐州市农业用水不利因素。按此方案,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农业用水量不但不会增加,而且会加重洪水负担。因此,笔者建议:1.第一期工程调水规模至少在600秒立方米以上。2.提高“三湖”正常蓄水位。3.工程规划应统筹考虑徐州市及淮北地区洪水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