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玉米是世界范围内具有经济重要性的作物之一.株高和穗位高是玉米育种过程中需考虑的2个重要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抗倒伏性及株型等都有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明确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的遗传机制,本研究以B73×Zheng58的含有165个株系的F3:4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群体,利用覆盖玉米10条染色体189个SSR标记对株高和穗位高进行QTL定位分析.总共定位到5个株高QTL和6个穗位高QTL;这11个QTL分布在除2号和6号之外的其他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表型变异贡献率的变幅为4.3%~14.2%.其中10个QTL与以前报道过的QTL的位置相近或重叠,而株高QTL(qPH04-01)是新发现的群体专一性的QTL,最靠近标记umc0371,表型变异贡献率为8.8%,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利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2.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因其自身具有高产潜质而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许多主/微效基因控制,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果穗是玉米的主要收获器官,籽粒性状是玉米品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发掘玉米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相关QTL对玉米的遗传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玉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白刺包谷(P2)和妻染黄(P13)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52个家系的F2∶3作图群体,选择在两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76个微卫星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单环境的QTL定位与分析.最终定位到了14个QTL,分布在除9号染色体外的其余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9%~18.8%.值得注意的是,在6号染色体上的百粒重和穗行数的一致性QTL(qHKW06-1和qERN06-1)与8号染色体上的穗行数QTL(qERN08-1)是本研究中特有的,其中qERN08-1解释了12.4%的表型变异率.  相似文献   

3.
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剖析(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因其自身具有高产潜质而成为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是复杂的数量性状,由许多主/微效基因控制,易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果穗是玉米的主要收获器官,籽粒性状是玉米品质的重要体现,因此发掘玉米穗部性状和籽粒性状相关QTL对玉米的遗传改良,培育优质高产的玉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白刺包谷(P2)和妻染黄(P13)为亲本构建了包含152个家系的F_(2∶3)作图群体,选择在两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76个微卫星标记构建遗传图谱,对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单环境的QTL定位与分析.最终定位到了14个QTL,分布在除9号染色体外的其余9条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9%~18.8%.值得注意的是,在6号染色体上的百粒重和穗行数的一致性QTL(qHKW06-1和qERN06-1)与8号染色体上的穗行数QTL(qERN08-1)是本研究中特有的,其中qERN08-1解释了12.4%的表型变异率.  相似文献   

4.
利用黑玉米自交系SDM作为父本,与黄玉米自交系MO17杂交,构建F2∶3群体,对玉米种皮中总酚含量(PCP)和穗轴中的总酚含量(PCC)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SDM种皮和穗轴中总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O17,种皮和穗轴中的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玉米种皮和穗轴中总酚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4个,分布在第4,6,7,9,10共5条染色体上,增效基因均来自父本SDM.其中位于第6和第10染色体上的4个QTL对表型的贡献率最大.控制种皮中总酚含量的2个QTL PCP-6a和PCP-10b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3.00%和17.05%,所在的标记区间分别为mmc0523-umc2006和umc1506-bnlg1028,基因作用方式分别为部分显性和加性.控制穗轴中总酚含量的2个QTL PCC-6a和PCC-10a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2.20%和21.10%,所在的标记区间分别为umc1014-mmc0523和umc1506-bnlg1028,基因作用方式均为部分显性.位于第6和第10染色体上控制2个性状的QTL可能是一因多效的同一QTL,也可能是紧密连锁的不同QTL.  相似文献   

5.
玉米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自交系L26和095组配的Fz世代为定位群体,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包括98个位点的连锁图谱,结合F2穗部性状的鉴定结果,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秃尖长等8个穗部性状进行基因定位,共检出21个QTL.其中穗长检测到3个QTL;穗粗、穗行数分别检测到2个QTL;行粒数检测到3个QTL;轴粗检测到2个QTL;200粒质量检测到3个QTL;穗粒质量检测到6个QTL;秃尖长没有检测到QTL.检出的21个QTL中,有10个QTL的解释变异率超过了20%,表现为主效QTL效应.研究还发现,穗部性状QTL在玉米10条染色体上分布不均匀,且成簇分布.该试验中检测到的21个QTL中,有10个影响不同性状的QTL位于3个染色体区域.各个QTL位点上起增、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亲本间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玉米营养品质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自交系201×698-3的233个F2:3家系为作图群体,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遗传图谱.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在四川雅安和德阳进行田间试验,人工套袋自交种子供性状考查,利用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构建了具有134对SSR标记的玉米遗传图谱,覆盖整个基因组1831.4cM,平均图距13.67cM.从16个营养品质性状中共检侧到35个QTL,其中影响蛋白质、淀粉和油份含量的有6个QTL,分别位于第1、2、4和8染色体上,单个性状的QTL为1~3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8.1%~21.0%;控制赖氨酸等13种氨基酸含量的有29个QTL,分别位于第1、2、4、8、9和10染色体上,单个性状的QTL为1~5个,每个QTL的作用可解释表型变异的3.5%~30.1%.在本群体的营养品质性状QTL中,超显性效应起主导作用,其次为完全显性效应.  相似文献   

7.
影响小麦加工品质数量性状位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M5和M16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对影响小麦加工品质性状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了研究.检测了群体中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SDS沉降值、拉伸面积等品质性状,它们在群体中呈近似正态的连续分布,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43个SSR标记和42个AFLP标记构建了相关染色体的分子连锁图.在1A、5D、6D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籽粒硬度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位于染色体5D上的Xgwn190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最大,达62.5%,为主效基因;在1B和6A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各1个,它们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13.2%和15.6%;在染色体1B和3B上分别检测到与SDS沉降值相关的QTL各1个,贡献率最大(10.2%)的一个QTL位于3B染色体上靠近E37M61—286的区域;在1A、3B、5D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与拉伸面积相关的QTL各1个,其中5D染色体上的Xgwn190对表型的贡献率最大,为11.5%.  相似文献   

8.
水稻株高QTL定位及精确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应用具有127和131个标记位点的"广佳"(广陆矮4号×佳辐占)和"明佳"(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水稻株高数量性状位点(QTL)进行检测和效应分析.为保证QTL定位精确性,采用排列试验法确定每一群体的LOD阀值.结果显示:排列测验法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阀值推断统计方法,两个群体LOD阀值分别为2.8和2.7."广佳"群体共检测到5个加性QTL,位于第1、6、7、8和11染色体的5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5.31%~48.35%之间;"明佳"群体共检测到4个加性QTL,位于第3、5、9和12染色体的4个区间,单位点贡献率在7.56%~11.50%之间.同时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复合区间作图法(MCIM)在两群体各检测到1对上位性QTL.作者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对QTL定位精确性进行了讨论,为今后数量性状遗传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株型直接决定生物产量、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利用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对选育理想株型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依据玉米黄早四参考基因组信息,对昌7-2与PHB1M及其138个F2:3家系高通量测序,开发高密度SNP的遗传图谱,并进行株型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张总图距为1354.81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32 cM,标记数为4220个SLAF标签(7876个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E1与E2两种密度下,对株高、穗位、叶片数、节间数、平均节间长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0个QTL位点,其中,有7个PVE超过了10%。叶片数、穗位、节间数为主效QTL,ADD为负值,叶片数与节间数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PHB1M,穗位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昌7-2。叶片数与节间数在2个密度下均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遗传机制。与QTL关联的SLAF标记共有61个,其中,SLFA7305498和SLFA6717271为qLC-2-LG8与qIC-2-LG8共有标记。该研究将为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皖草2号是我国育成的第1个高粱和苏丹草的杂交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强的特点。以皖草2号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对其株高(PH)、茎粗(SD)、分蘖数(TN)、单株鲜质量(FW)和单株干质量(DW) 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利用SSR分子标记,构建了皖草2号RIL群体的遗传图谱,并对株高、茎粗、分蘖数、单株鲜质量和干质量5个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1)RIL群体的平均株高、茎粗、分蘖数、单株鲜质量和单株干质量都位于2个亲本之间;除分蘖数外,其他4个性状呈正态分布。(2)利用147个SSR标记构建了10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总遗传距离为1 030.4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7.14 cM;进一步利用遗传图谱定位了控制5个农艺性状的QTL位点共22个,其中PH位点1个、SD位点2个、TN位点6个、FW位点7个、DW位点6个,在这22个QTL位点中,qFW-6位点贡献率最小,为3.61%;qDW-8位点贡献率最大,为34.24%。研究结果可为饲用高粱与苏丹草杂交种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GPS高程测量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GPS测高原理的基础上,分析GPS高程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详细论述了减少GPS高程测量误差的几种方法,并以湖北民族学院高程控制网为例,分析GPS高程测量的精度,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GPS高程的抗差拟合推估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一般的GPSY同程拟合法出发,论述了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GPS高程抗差拟合推估法根据平差后的验后信息,逐步调整观测值(已知点)的权,使含有粗差的观测值的权越来越小甚至等于0,从而达到减低粗差对平差结果的影响,提高GPS高程内插的精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GPS测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建立基础高程面和加入山区重力异常改正的方法,实现山地区域GPS精确测高,并用实例进行了栓核,达到了四等水准测高精度要求。该方法还可减少GPS测高中所需的水准联测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意义和精化大地水准面的3种方法,用GPS/水准重合点的高程异常,建立了区域大地水准面的几种数学模型并做了实验和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小红  胡兵华  龚微 《江西科学》2012,30(3):308-310,415
探讨了用神经网络方法转换GPS大地高为正高或正常高,给出了一种改进的BP神经网络拓扑结构和算法,并用GPS实测资料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估算精度达到厘米级,且精度比较稳定,已知样本点的数量要求较少。  相似文献   

16.
罗耀华  孟繁荣 《应用科技》2002,29(7):21-22,28
介绍一种飞行高度测量仪,该仪器可以将高度直接用数字显示出来。详细介绍了测量的基本原理、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编程。经过模拟调试和高低温、振动试验,表明该仪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二维线性湍流浮力扩散火焰高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相似理论和量纲分析的原理,对二维线性湍流浮力扩散火焰的高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用摄像的方法实际测量了二维线性湍流浮力扩散火焰的高度.实际测量结果和理论分析符合的较好.所得二维线性湍流浮力扩散火焰高度与火源功率的2/3次方成正比的结论,对于计算实际火灾中火焰的辐射强度以及火灾的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室内火灾烟气层高度的理论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室内火灾中烟气层质量守恒方程的求解,得出了烟气层稳定高度的数学表达式,分析了影响烟气层下降速度和稳定高度的因素,并运用CFAST区域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室内火灾烟气层下降到一定高度将达到稳定,下降速度和稳定高度与火源大小、房间几何尺寸等因素有关;火源功率越大、房间面积越小、通风口越小,烟气层下降速度越快;房间面积和房间高度越大、通风口越小,烟气层的稳定高度越小,改变火源如果引起烟气净累积量增加则稳定高度减小,反之,稳定高度将增大。  相似文献   

19.
根据综合实验,揭示了通过气水混合器给排水管道注入压缩空气后,排水高度随供气量而变化的规律,比较了三种不同型式气水混合器对排水高度的影响,扩大了气动泵的应用范围,为制造和使用气水混合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Height measurement of DNA molecules with lift mode AF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can be used to im-age and study the local properties of the sample surfacethrough tip/sample interactions. There are three operationmodes: contact mode, non-contact mode and tappingmode. Mostly, the measured heights of dsDNA were only0.7—0.8 nm[1—8] in air by tapping mod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TMAFM), which were much less than the gen-erally accepted diameter of 2.0—2.2 nm[9]. In TMAFM, stable imaging is available when the tip is closer to sample su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