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股票市场的三因子模型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中国股票市场从1995年7月到2000年6月所有A股股票月收益率的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具有显著的市值效应,账面市值比效应、市盈率效应和价格效应,这些效应不能用市场β值来解释,但再加上两个因子:市值因子和账面市值比因子,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些效应,这个三因子模型也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股票市场众多指数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上海股票市场行业与地区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国家标准行业分类,参照地区的远近和经济发达程度,把上海股票市场的股票划分为15个行业、12个地区。依据上海股票市场从1995年7月到2000年6月的股票回报率月数据,利用约束回归分析法对回报率的行业和地区效应进行了横截面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具有明显的行业和地区效应,并且行业效应大于地区效应。  相似文献   

3.
利用债市信息构建水平型、斜率型和曲度型三类股票收益预测变量,并通过Bootstrap进行小样本偏差检验分析,从而探究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可预测性。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收益能够很好地被水平型变量远期利率组合和斜率型变量到期收益率斜率成分所预测。两类变量均与股票组合收益负相关,即当前债市整体收益较高,期限溢价较大,则预示着未来股票收益将会下降,股市进入低谷。由于两类变量所涵盖的信息不同,使得远期利率组合在预测短期滚动股票收益时表现较好,而到期收益率斜率成分则在长期时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此外,公司特征包括市值、账面市值比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能够影响股票收益可预测性的程度。其中,市值和账面市值比的影响作用在短期和长期时会出现明显的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4.
权证是冗余证券吗?基于沪深交易所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从经验角度回答"沪深证券交易所中的权证是否为冗余证券"这一问题, 本文从2005年8月至2009年12月的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不可创设权证及标的股票交易数据中选取估计窗与股权分置改革事件不重叠的部分交易数据作为样本(剔除了样本中的(股本)权证稀释效应、 股权分置改革和权证创设对标的股票收益率的影响)对权证发行的数量效应和符号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 运用基于wild bootstrap的事件分析方法(克服了样本容量过小的问题)分别对权证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 非正常累积收益和标准化的非正常累计收益是否为零进行了检验. 本文没有发现"权证发行后标的股票的非正常收益率或非正常累积收益或标准化的非正常累积收益显著不等于零" 的数量效应证据, 发现了"权证发行后具有负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大于具有正的平均非正常累积收益的权证标的股票比例" 的显著符号效应证据. 本文认为, 是更加偏好风险的激进投资者从标的股票市场转移到权证市场导致了这种现象. 经验证据表明: 沪深交易所中的权证不是冗余证券.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A股市场,考察量价趋势与股票未来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量价趋势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率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成交量或价格上升趋势越强的股票,其未来的收益率越低。同时,对于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股票,如市值较小、波动率较高或流动性较差的股票,量价趋势因子的预测能力更为显著。通过将量价趋势信息进行合成,研究发现,合成后的因子比单个因子有更好的表现。研究表明:投资者在进行投资交易时,综合利用量价信息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同时,信息不对称是影响股票定价效率的重要因素,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有助于提高股票市场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市板块羊群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具有条件异方差的统计模型(ARCH模型)来度量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对我国上海和深圳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重点研究中国股市各种板块的羊群效应,结果发现一些板块存在显著的羊群效应,这一结果对具体的投资组合的运作和政策监管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考虑到不同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行为模式会存在差异,提出在研究日历效应时应将牛市和熊市区别对待.针对中国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6个指数,按市场走势分为牛市、熊市两个时期,分别根据French的周内效应模型,运用EGARCH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然后依次采用日收益率差异检验和符号秩检验对回归结果进行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牛市和熊市中的周内效应存在着显著差异.牛市时期表现出显著正向的周一效应,其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四个交易日,周四的收益率低于其他四个交易日;而在熊市时期则同时存在着显著为负的周一、周四效应,以及正向的弱周二效应.  相似文献   

8.
针对货币政策发布与股市反应的预期背离问题,识别并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塔西陀陷阱"效应.首先,基于政府信誉的形成机理,提出并界定股票市场的"塔西陀陷阱"效应,进而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分析.其次,借助事件研究方法,以事件窗口内"与预期相符合的收益率和与预期相背离的收益率的比值"作为"塔西陀陷阱"效应的衡量指标,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塔西陀陷阱"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存在"塔西陀陷阱"效应,且因政策工具、政策转向和政策发生时期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9.
基于资产定价模型和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了中、美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存在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过早出现收益反转,致使动量投资策略盈利性不显著;而美国股票市场赢者组合与输者组合表现的相对对称性,保证了动量投资策略的盈利性。不同市场动量投资组合收益成分变化与市场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动量效应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有限注意力假说,用分析师共同覆盖构建公司相关性,检验了A股市场关联公司之间股票的动量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以共同覆盖分析师数量作为权重构建的关联公司股票加权平均收益率,能正向预测焦点公司未来1~12月的收益率,基于关联公司收益率构建的多空组合可获得10%~12%的年化超额收益;在截面回归中,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较同行业或同地区公司的动量溢出效应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拥有更多分析师共同覆盖、非明星或低学历分析师共同覆盖,以及焦点公司股票被更多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持有时,关联公司动量溢出效应更强,说明该效应的成因与分析师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带来的行动迟缓和反应滞后相关.本文的工作对A股市场跨资产动量效应给出了全新证据,对市场监管与投资者决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真实市场间所具有的非线性、尾部极值相依性及时变性等相依特征,本文以2015年6月中国爆发的股灾为背景,从传染效应的存在性、传染强度、传染方向三个视角深入研究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韩国三个重要经济体股市的金融传染效应.首先,将极值理论(extreme value theory,EVT)与时变Clayton Copula函数相结合构建时变Clayton Copula-EVT模型,估计下尾极值动态相依系数,并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存在风险传染效应,而对韩国股市不存在风险传染效应;进一步地,量化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的风险传染强度,发现中国股市对日本、美国股市的传染强度都较大,且中国股市对美国股市的传染强度明显强于其对日本股市的传染强度;最后,利用基于时间延迟的去趋势交叉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中国股市与日本、美国股市之间的风险传染方向,发现股灾后市场间风险传导方向发生了改变,风险主要由中国股市传染至日本、美国股市.上述实证结果为深入研究市场间金融风险传染的非线性相依特征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区间数据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及其在股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种针对大规模复杂数据的分析技术——符号数据分析方法(SymbolicDataAnalysis简称SDA),以中信证券风格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对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务指标与市场表现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财务状况与市场表现相关性明显,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偿债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及价值/成长因素决定股票的运行状况,不同风格股票在财务-市场关系方面差异性显著,行业特征明显.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运用符号数据对中国股市运行特征进行的分析结论与客观现实非常吻合,从而证明使用符号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对大规模多维动态数据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拟合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的统计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沪深股市收益的统计分布特征和市场风险规律进行了定量比较研究.分别采用稳定分布、渐近帕累托分布和截断列维分布拟合中国股票市场收益统计分布,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收益分布的中间部分适合用稳定分布描述,分布的尾部适合用尾部指数大于2的渐近帕累托分布描述,即是具有尖峰厚尾特征的有限方差不对称分布.揭示出中国股市中高收益事件比低收益事件发生的更为频繁,深圳市场比上海市场的投资风险要高.所得结论有益于对价格波动性建模、资产定价、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机制转换混合 Copula 模型, 考察了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尾部相依特征, 研究发现:它们间的尾部相依性呈非对称动态过程, 在低风险状态下, 右尾部相依性普遍高于左尾部相依性; 而在高风险状态下, 左尾部相依性普 遍高于右尾部相依性. 相对于沪、深股市与台股而言, 沪、深股市与港股间的尾部相依性更强, 其 尾部相依性对外来冲击更敏感; 相对于沪市与港、台股市而言, 深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尾部对外在 冲击更敏感. 在此次次贷危机中, 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极值风险显著增加, 并呈现明显的金融感染. 而且各尾部相依性的两个结构变化几乎同时发生并分别对应于危机的第一、二阶段, 这表明: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风险呈系统性特征, 而危机的第三阶段对沪、深股市与港、台股市间的影响较有限.  相似文献   

15.
王立元 《系统工程》2004,22(8):91-95
采用一种针对大规模复杂数据的分析技术——符号数据分析方法(Symbolic Data Analysis.SDA),以中信证券风格指数作为研究对象,对2002年中国股票市场的财务指标与市场表现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财务状况与市场表现相关性明显,上市公司的收益状况、偿债能力、资金管理能力及价值/成长因素决定股票的运行状况,不同风格股票在财务一市场关系方面差异性显著,行业特征明显。通过分析可以看到,运用符号数据对中国股市运行特征进行的分析结论与客观现实非常吻合.从而证明使用符号数据的典型相关分析技术对大规模多维动态数据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对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股价行为月特征进行了分行业的统计分析,检验了业绩、股价收益及风险的行业效应,并对股份收益与公司业绩、风险分别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行业公司的业绩具有显著差异,但股份收益和风险均没有显著差异;股份收益与公司业绩基本无关,但与风险显著正相关,约25.3%的股份收益波动可由风险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钢材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材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与国外钢材市场不同, 国内出现了三类市场形态: 电子交易市场、期货市场、现货市场.钢材电子交易市场是我国独有的一种钢材交易市场.该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一直被理论界和 实业界所关注.研究国内外钢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对于引导国内各钢材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形成钢材定价中心尤为重要. 本文运用共同因子度量模型的两种经典方法, 测算并分析了国内三类钢材交易市场和国外两大钢材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结果表明: 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明显优于期货、现货市场; 与伦敦金属交易所和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相比, 国内钢材电子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更强; 且国内外钢材期货价格尚不能真实反映价格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沪深股市的溢出效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沪深股市的价格和波动性的特征以及两市之间的溢出效应.对沪深股指收益率序列用小波分析作信号分解,分解为高频信号(细节信号)和低频信号(离散逼近信号).通过比较沪深股市的高频信号之间的关系获知沪深股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价格和波动性的溢出效应.深市和沪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负的价格溢出效应;而深市对沪市存在着正的波动性溢出效应,沪市对深市存在着负的波动性溢出效应,并且波动性溢出效应大于价格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时变ΔCoVaR模型,对2006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尾部风险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研究发现:1)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存在着双向风险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均为正;2)香港股市对沪深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沪深股市对香港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3)深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大于沪市和香港股市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的波动幅度;4)沪港通和深港通的开通并没有显著增加香港股市与沪深股市之间的双向风险外溢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