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徐长军 《科技信息》2007,(36):120-120
对水工砼从原材料、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及硬化后的砼质量进行控制和检验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清凉山水利枢纽工程水工隧洞为无压输水全断面砼衬砌埋藏式水工隧洞,采用城门洞形砼衬砌。清凉山水工隧洞在实际施工中,采用"先引导"、"后排水"的方法对衬砌混凝土采取相应防渗漏措施。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的寿命即耐久性会直接受到砼裂缝的影响,因此对于砼裂缝应当予以相当的重视。文章主要论述了砼裂缝出现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水工系统中砼裂缝的防治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于2008年2月28日修订通过.并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城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是目前城市水污染防治的骨干工程,加快城市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当务之急。近年来,各地污水处理工程已逐年增加。但在诸多污水处理项目的配套土建工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水工砼构筑物经常出现裂缝和漏水渗水的现象,极大影响了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更好地避免和控制有害裂缝的出现,满足水工艺的要求保证水工砼构筑物的正常生产使用.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重点工作。本文从实践中对水工砼构筑物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进行一些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详细介绍C50高强泵送砼采用各种常规原材料的选配,掺用ZD—18高效泵送剂可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与不掺泵送剂的砼相比,掺1%泵送剂的混凝土,其硬化后的强度3天可提高49%,7天可提高43%,28天可提高26%。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影响泵送混凝土可泵性的主要因素,造成砼泵送堵塞的原因以及改善混凝土可泵性的相应措施,并给出了避免堵塞,增强砼可泵性的一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刘芬 《科技信息》2012,(27):326-326,373
砼裂缝是水工混凝土建筑物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之一。砼裂缝直接影响着水利工程的外观和耐久性,应给予高度重视。本文分析了水利施工中砼裂缝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修补方法,以为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杨路瑜  辛俊红 《太原科技》1999,(5):37-37,39
对用硫铁矿粉替代普通砼中砂的可能性进行了介绍;推荐在半干硬性砼中使用硫铁矿粉,可降低砼成本,并为化工废料的再利用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9.
高强混凝土灌注桩新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许多砼灌注桩工程中由于桩身固结体强度普遍较低而制约了其单桩承载力的缺点,介绍了利用增强剂和净浆包裹骨料工艺施工高强砼灌注桩的方法,分析了其增强机理.据此方法,在实际施工中桩身固结体强度可达52MPa的高强砼灌注桩,因而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风管砼增强高强砼柱的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轴压力及水平反复荷载作用下,对38根截面核心用钢管砼增强的高强砼柱的抗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柱的破坏机理和影响柱强度及延性的主要因素,对最小体积配箍率,最小钢管面积比以及最大轴压经等参数提出了建议,以保证设计所需求的延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地铁车站叠合墙的开裂渗水问题,为提高混凝土抗渗防裂性能,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首先,基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对混凝土配合比中多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法筛选,并对混凝土的粗骨料级配进行优化.然后,选择绝热温升最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掺入混凝土外加剂DHZ复合液,经混凝土和易性试验,确定外加剂最佳掺量,得到混凝土最优配合比.最后,开展混凝土性能试验与地铁车站叠合墙裂缝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经配合比优化并掺入DHZ复合液的混凝土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渗防裂能力.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机控制多通道轴压水压联合作用岩石-混凝土流变试验系统对真实水环境中混凝土试样进行不同水压轴压下的压缩试验,研究不同水压轴压条件下混凝土试样变形及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真实水环境中,水围压增大混凝土试样轴向应变增加,即高水压不利于混凝土结构随时间的应变稳定;水围压能使混凝土试样体现一定的塑性,同时又在混凝土出现微裂纹时加速试样破坏进程。由于压力水具有流动性和劈裂作用,真实水环境中的水压力将在混凝土微结构中产生膨胀力,破坏混凝土结构稳定。水围压使混凝土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增强,但抵抗整体变形的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3.
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有效利用钢纤维混凝土,对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弹性模量和断裂能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立方体的抗压强度、抗弯强度随着钢纤维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钢纤维掺量不变的情况下,钢纤维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会随着龄期的增加而提高;钢纤维对混凝土的阻裂作用很明显,而对混凝土起裂的限制作用不明显;在混凝土初凝之前,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界温度的变化规律不同,并且此阶段混凝土内部应变的变幅很大,普通混凝土应变的变幅要比钢纤维混凝土应变的变幅大得多;在混凝土初凝之后,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外界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并且此阶段混凝土内部应变的变幅很小.  相似文献   

14.
以内掺复合掺合料、中砂、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水泥制成的细石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硫酸盐溶液中进行一百次干湿循环后,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来说明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说明: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更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混凝土试件的破坏程度;在干湿交替的水侵蚀环境中,不宜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干湿交替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中,不宜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硫酸跟浓度小于5000mg/L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中,可以选择使用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干湿交替的水侵蚀和硫酸盐侵蚀环境中,加入复合掺和料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发挥抵制恶劣环境的作用.通过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说明:加入辅助胶凝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盐渍土地区混凝土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章通过混凝土抗渗性试验,对比不同强度、水灰比、砂率下的天然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差异,从而分析影响再生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因素.研究表明,相同设计强度等级下的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比天然混凝土差,水灰比对再生混凝土抗渗性的影响较砂率大.为了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渗性,可在适当的范围内降低水灰比,添加粉煤灰减小孔隙率增加密实度,或者限制裂缝开展.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境下锈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大气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的分析方法 ,计算了不同环境、不同混凝土强度及不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时构件的可靠度指标 .结果表明 ,在较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 ,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可靠度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 ,大气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液压伺服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下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对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混凝土试块分别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在不同循环次数下对试块进行单轴压缩强度测试及质量变化测定,并研究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演化方程.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能够改善其抗冻、抗裂性能,并且掺有粉煤灰的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大于普通混凝土后期强度.同时分析了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本构关系,为今后研究粉煤灰混凝土的冻融寿命提供了试验基础和理论依据.试验所得结论对于低温环境下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以内掺复合掺合料、中砂、细石、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抗硫水泥制成的细石高性能混凝土作为研究对象,在硫酸盐溶液中进行一百次干湿循环后,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来说明硫酸盐侵蚀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说明混凝土试件的抗折强度比抗压强度更敏感,能够更好地反映混凝土试件的破坏程度;在干湿交替的水侵蚀环境中,不宜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和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干湿交替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中,不宜采用普通水泥混凝土.在硫酸跟浓度小于5000mg/L的硫酸盐侵蚀环境中,可以选择使用抗硫酸盐水泥混凝土;在干湿交替的水侵蚀和硫酸盐侵蚀环境中,加入复合掺和料的混凝土能够更好地发挥抵制恶劣环境的作用.通过硫酸盐侵蚀机理分析说明加入辅助胶凝材料能够有效的提高盐渍土地区混凝土抵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弹体侵彻贯穿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等效关系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建立钢筋混凝土靶与混凝土靶抗侵彻能力的等效关系,将钢筋混凝土靶与混凝土靶的厚度比值作为钢筋混凝土与混凝土材质的等效因子,利用ANSYS LS-DYNA模拟了当贯穿后的弹体速度相同时,具有相同属性的弹体以相同的入射速度垂直侵彻和贯穿混凝土靶和钢筋混凝土靶的过程.结果表明,研究所得到的等效因子与入射速度的关系式能够为侵彻弹等效靶标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及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20.
增强混凝土的方法与力学原理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是一种抗拉强度和延性都较差的脆性材料,人们在广泛使用它的同时,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改善其性能的方法。复合材料法是人们采用的主要方法,首先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复合,产生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学;其次是纤维和混凝土的复合,形成了纤维混凝土学科。近年来,部分欧美科学家正在掀起用新型纺织品增强混凝土的研究热潮。简要回顾钢筋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学科的主要内容,综述近年来国外织物增强混凝土方面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