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虽然《白鹿原》没有采用《百年孤独》那种由将来回忆过去的时空倒流式情节结构方式 ,也没有模仿《百年孤独》那种离奇怪诞的语言叙事方法 ,但是它以其宏大的历史视角 ,纷繁的情节内容 ,典型的人物性格 ,冥冥中牵制着人物命运的历史文化重压 ,神秘的白鹿精灵 ,可怖的白狼幻影 ,怪异的鬼魂哀号 ,诡谲的乡贤预言等使整个作品充满了魔幻神秘色彩 ,在相当程度上与《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被看成是中华民族的一部秘史 ,一部成功的中国化了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2.
王邺 《科技信息》2008,(13):323-323
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是两位20世纪著名的文学大师,《尤利西斯》和《达洛卫夫人》分别是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细读于其中,两部作品在结构,语言,写作技巧方面都有很多的异同点,笔者将针对这些略做比较。得出两部作品在意识流写作手法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剧场中舞台与现实的关系、演员与观众的关系,是剧作家热衷于探讨的问题。许多剧作家更将自己的思考融入实践中,创作了关于戏剧的戏剧,于是"戏中戏"出现了。如果说外面一层是外戏,里面那层是内戏,那么,内戏与外戏如何呈现?两者如何缝合?内戏又会对外戏造成何种影响?我试以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和皮兰德娄的《亨利四世》为例,探讨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5-236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普希金的长诗《茨冈》与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歌萨克》均塑造了阿乐哥,奥列宁这样的上流社会叛逆者形象,两个都具有追求,反叛而最终失落的同质基因,但阿乐哥的亢奋性与奥列宁的内省性又使他们大异其趣。《茨冈》与《歌萨克》均是普希金、托尔斯泰的早期代表作,也是他们早期思想探索的结晶,两部作品均体现了上大师思想探索中的清醒与迷惘。  相似文献   

7.
《悲悼》是“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金锁记》是中国近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这两位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这两部作品的结尾却呈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格调。文章从人物性格的不同、创作主体的不同以及作品所反映的不同社会背景分析形成结尾不同格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杨静 《科技资讯》2013,(22):225-225,227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和艾米丽·勃朗特是两位杰出的英国作家,本论文从人物角度对他们的代表作《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和《呼啸山庄》进行了研究,分析两部作品中共同蕴含的人物与环境的和谐思想。两部作品中人物与环境和谐的发展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都经过了动态的变化过程,即由最初的和谐,到不和谐,再到和谐的重建。通过对此过程的研究,论文阐明了两部作品的可比性以及蕴含在两部作品表面之下的对于和谐的深深的向往,这对我们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脏》与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琼斯皇》尽管创作时代不同、两位作家所处地域不同,作品体裁与创作方法也迥然有异,但通过对两部作品的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它们在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的互通之处与契合点。两位作者在其各自作品中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抨击,并对西方文明进程中黑暗与丑陋进行了无情揭露。  相似文献   

10.
于海  谢永贞 《科技信息》2009,(22):I0121-I0121
短篇小说《伊芙琳》和《墙上的斑点》分别是意识流文学大师詹姆斯·乔伊斯和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它们展现了两住作家在文学创作方面的勇敢的探索精神,为他们以后的意识流文学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作品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主人公的丰富多彩的心路历程,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从而加深对它们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中西方戏剧悲剧《窦娥冤》和《俄狄浦斯王》来透视这两部伟大作品的异同.结果表明,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孕育在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圈里,在这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确实存在着相似性,是异中有同,同中存异的这样一个多生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娇红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两部经典的爱情悲剧,而这两部作品又都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倾向.本文阐述了两部作品在爱情之上附载的更为深广的进步意义.同时指出从悲剧主人公对待外界强制力量的态度来看,两部作品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舞姬》与《霍小玉传》虽然是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两部作品,但是在题材、创作背景、人物塑造等方面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它代表了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两位作家有着相似的审美角度和对艺术追求。本文通过对这两部作品异同的对比研究,希望以此来更好的理解中日两国在文学领域的相似与差异。  相似文献   

14.
拉伯雷的《巨人传》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瑰奇之作,长期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徘徊在它所体现的民间文学、文化的"狂欢化"特征上。文章尝试从另一新的角度对之加以审视,以期揭示这部作品除和民间诙谐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外,还和骑士文学发生了密切关系: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传》在许多方面戏拟了此前中世纪的骑士文学。这种戏拟归纳起来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微观方面,即作品细节;二是宏观方面,即情节结构。对于拉伯雷,戏拟主要是一种艺术手段,借以更自由便捷地、一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察、见解和思想,借他山之石以攻玉。  相似文献   

15.
《卡利古拉》是法国作家加缪的早期戏剧作品,这部作品中对白的开放性和意义的多元也使多种角度的解读成为可能。《卡利古拉》毫无疑问涉及到了自由的问题。卡利古拉所理解的自由和舍雷亚眼中的自由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是整个戏剧矛盾的基础,而卡利古拉之死标志着矛盾的解决。因为卡利古拉对世界荒诞的体认,也因为他自愿赴死的牺牲精神和加缪对他给予的同情,使他成为了所谓的荒诞英雄。  相似文献   

16.
仪式戏剧这一具有驱邪逐疫、祈福、超度亡灵等宗教功能的仪式性演剧形式,不仅包括故事性不强的仪式短剧,也包括故事情节复杂、长度可观的大型仪式剧目;通常结构松散,可以插演其他内容;在表演形式上是戏中有仪,仪中裹戏。通过对留存下来的文献记载和后世此剧目的演出情景的分析,可以认定北宋《目连救母》杂剧并非一般宋金杂剧的表演形态,而是一部由勾肆乐人搬演的大型仪式戏剧。  相似文献   

17.
对抗争的歌颂和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中西文学共同的经典主题。而在表现形式上,西班牙经典小说《堂吉诃德》和中国当代科幻小说《三体》体现出了一致性:两部作品都借助回归型人物进行了抗争主题叙事。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两部作品所要阐发的思想又存在着较大差异。从两部作品的主题与人物形象塑造两个方面切入,进行比较研究,可以为两部作品的解读提供新的角度,更好挖掘出其背后的中西文化机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心药方》,又名《无际大师心药方》,世传是唐代高僧无际大师石头希迁的作品。本文经过考证认为,《心药方》不合石头希迁的风格,不是他的作品,它应该是明代高僧无际明悟禅师的作品,后人将两位无际大师混淆了。  相似文献   

19.
梅里美和莫泊桑都是法国19世纪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梅里美则被誉为中短篇小说大师。梅里美的《双重误》写一位女性为所谓的爱情而丧命,莫泊桑的《项链》写一位女性为一条项链耗费了十年的青春,两部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性格及其遭遇有相似之处,但莫泊桑的《项链》素来享有盛誉,梅里美的《双重误》却少有人问津。本文试从文体特征、人物命运、人物性格等方面探究这两篇小说命运迥然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沙恭达罗》是印度最著名的古典戏剧,《长生殿》是我国古代优秀的传奇剧目。通过对这两部剧作的比较研究,从主题思想、主角形象、戏剧结构、演出程式等方面分析它们的异同现象,可以在民族心理和创作规律上得到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