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具有中心射流的离心雾化器,有较高的效率,雾化性能良好。本文阐述这种新型雾化器的工作机理,着重讨论中心射流、液体工作压力和雾化器几何尺寸对气涡位置、雾化角及喷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纹影技术在侧后向喷流实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风洞实验中采用纹影照相和压力分布相结合的实验方法,确定了侧后向喷流复合增程技术中喷嘴一模型之间间隙的大小对表面压力的影响。通过二元尖劈模型Ma=2.0、喷流压力比P0j/P∞=0及P0j/P∞=88条件下进行了不同喷嘴周围缝隙时有无侧后向喷流的对比实验,获得了定量结果。在喷流口前后模型表面压力分布与喷流在弹体表面产生激波的纹影照片的比较,为侧后向喷流实验模型分立式布局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侧后向喷流复合增程技术研究的实验装置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水下高围压射流模拟装置的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结合对模拟装置的理论模型分析。实验测试了水下高围压射流模拟装置伴随射流时内部的压力变化过程,并验证了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深水条件下提高射流效果,依托自行研制的试验系统,在结构参数一定时,对自激吸气脉冲射流装置中影响装置性能与射流冲蚀效果的运行参数进行了试验,运用量纲归一的分析方法,确定了工作压力、水深和吸气效率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三者对装置性能与冲蚀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吸气是提高装置性能和冲蚀效果的有效途径,但装置吸气效率受水深及工作压力的共同作用,随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相同条件下,自激吸气脉冲射流在射流轴向的相对冲击力较不吸气时大;水深为10~60 m,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装置相对冲击力呈线性规律缓慢增大,吸气效率呈对数型规律增大;工作压力一定时,自激吸气脉冲射流的冲蚀表面积均较不吸气时大,但二者差距随水深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垂直于突扩通道主流方向的侧壁射流对壁面压力系数、传热系数和主回流区长度的影响 .采用标准k ε双方程湍流模型 ,对侧壁射流突扩通道中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计算结果表明 ,侧壁射流位置越靠近入口 ,主回流区长度越短 ,最大压力系数位置前移 ,其数值增大 ,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也增大 .根据计算结果 ,拟合出了侧壁射流速度值与突扩通道入口平均流速之比等于 2 .0时 ,主回流区长度与侧壁射流位置的关系式 .  相似文献   

6.
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对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的力学机制的实验研究. 在自行设计研制的实验系统里, 高压空气通过缩放喷嘴(拉伐尔)喷入一个3维水槽中. 射流在不同的工况下运行, 即过膨胀、适配和欠膨胀状态. 用一台CCD摄像机, 对射流流场进行了可视化. 实验发现, 超声速气体射流在水中的喷射, 总是伴随着很强的流体振荡, 而这种振荡与射流气相介质中的激波反馈现象有关. 对射流压力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 证实了气相介质中的激波反馈现象. 但是, 这里讲的激波反馈不同于超声速气体射流在开放大气空间中释放时的声学反馈(声学反馈引起尖锐刺耳的声调). 它是这样一个过程:封闭在射流气袋中的激波引起射流内部的大幅度的、周期性的压力脉动; 然后, 压力脉动引起射流振荡, 包括大幅度气体膨胀现象的出现. 为了验证这种激波反馈现象, 我们对流场进行了详细的压力测量. 设计了三种压力测量装置, 即浸没在水中的压力探头; 在喷管装置侧壁上的压力测量; 在喷管装置前壁上的压力测量. 实现了对喷嘴下游、喷嘴附近以及喷嘴上游的压力测量, 而且各压力测量结果体现了很好的一致性. 研究表明, 射流的每一次振荡, 都引起一次压力的突然增加, 激波反馈的平均频率为5~10 Hz.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水水库泥沙处理技术问题和需求的迫切性,运用自行研制的试验装置对不同围压(模拟不同水深)下的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装置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工作压力、围压、靶距对脉冲射流冲击力的影响,并对装置吸气量的变化及启动吸气压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射流冲击力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和靶距的增加而减小;装置吸气量随工作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增大的速度随围压的不同而不同,并逐渐趋于稳定;启动吸气压力随围压增加而增大,且表现出一定规律性.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自激吸气式脉冲射流及其在水库清淤等工程应用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侧壁射流对突扩通道流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垂直于突扩通道主流方向的侧壁射流对壁面压力系数、传热系数及主回流区长度的影响.采用标准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侧壁射流突扩通道中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侧壁射流位置越靠近入口,主回流区长度越短,最大压力系数位置前移,其数值增大,局部表面传热系数也增大.根据计算结果,拟合出了当侧壁射流速度与突扩通道入口平均流速之比等于2.0时,主回流区长度与侧壁射流位置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
华东工学院在国内首次用激光干涉技术获得了火箭发动机的真实燃射流的近场的流谱。验证和修正了有关理论计算结果与冷射流模拟的纹影流谱图,为燃射流及其它燃烧、喷流等瞬态流场的研究提供了优良的测试手段。  相似文献   

10.
射流器是利用高压动力流体的能量将低压吸入流体夹带并压缩至中等排放压力,它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泵送和提升流体压力,是一种简单的静态装置.随着低碳节能理念的普及,海上设施应合理有效利用现有的而未被利用的能量,为此介绍了海上油气田已有的射流形式的装备,并对未来射流装置在海上油气田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涡腔式自激振荡射流喷洒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范围。该装置利用环形涡腔对射流进行控制,利用涡腔的左、右腔的压力差产生自激振荡。根据主射流的动量平衡关系,通过空气孔流入涡腔的空气量和流出的空气量计算了交替切换所需的临界压力差,达到临界压力差所需的时间和振荡频率。这种新型喷洒装置能使射流呈扇面且分布均匀,可以用于道路的喷洒降尘,公路和铁路铁鬼积雪以及屋顶积雪的清除等。  相似文献   

12.
淹没射流的有效靶距一般较非淹没射流要小得多。为了提高淹没射流的有效靶距,本文提出了诱导喷咀装置并分析了喷咀装置的诱导机理。当诱导不同介质时,测试了d_2/d_1 (下游喷咀直径/上游喷咀直径)之值的变化对诱导喷咀装置特性的影响。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装置参数。d_2/d_1=2.0时诱导空气喷咀装置的射流轴心滞止压力随靶距变化曲线的近似直线段达L/d_1=10~12。诱导喷咀装置和普通喷咀进行了冲蚀试样的对比实验,并讨论了诱导喷咀装置的几种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液压与气动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该文增设了测量气动喷嘴射流冲击力的新实验,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在现有气动设备的基础上,以压缩空气为工作介质,设计并搭建了测量气动喷嘴射流冲击力实验装置,配以相应的实验过程和计算方法。该实验装置采用了压力传感器、流量计以及数字计重秤等元器件,具有气动回路简单、实验成本低和形象直观等特点。通过射流冲击力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对比表明,设计的测量气动喷嘴射流冲击力实验装置的实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一台四冲程单缸发动机开展了不同压缩比对湍流射流点火(TJI)汽油发动机性能和爆震特性的影响研究,试验所采用的压缩比为9、11、13和15,在每个压缩比工况下对不同过量空气系数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压缩比可以拓展湍流射流点火汽油发动机的稀燃极限,压缩比15工况下,可以实现λ=3稳定燃烧.增大压缩比并配合预燃室喷油可缩短发动机燃烧的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进而提高射流点火发动机燃烧效率.1.4<λ<1.9时,随着过量空气系数增加,主燃烧室内混合气变稀,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在低压缩比工况(CR=9、11、13)呈上升趋势,此时主燃烧室混合气浓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占主导作用;但是随着压缩比逐渐升高至15,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的上升趋势不再明显;而当λ>1.9时,主燃烧室混合气过于稀薄,此时预燃室射流火焰对主燃室燃烧的影响增强.试验还发现,射流点火发动机和普通火花塞点火发动机在压力振荡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射流点火发动机的压力振荡从燃烧初期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燃烧结束,这主要是由于高温射流对主燃室多点点火造成的压力振荡.在高压缩比和较浓混合气工况下,射流点火发动机可能还会发生早燃,因...  相似文献   

15.
主要对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砂轮与工件界面压力场进行理论建模与数值仿真。建立了纳米粒子射流微量润滑磨削区两相流压力场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磨削区动压力随着砂轮转速的增加,射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最小间隙的增大急剧减小;3种喷嘴角度下,当喷嘴位置角度为15°时,磨削区沿砂轮进给方向的压力大于其他2种位置。在KP-36精密磨床以及纳米粒子射流供给装置构建的实验平台上,利用CY3018型压力传感器测试压力场变化规律,研究了砂轮转速、最小间隙、射流速度以及喷嘴角度对磨削区压力场的影响,实验测得的数据与仿真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根据液体喷洒和射流研究的需要,设计并试制了一套能够方便地对压力、流量、时间进行控制和记录的移动式流体喷射试验装置.该装置由供水系统、监测系统、行走系统组成,能自动显示和记录主要工作参数,设计了电动机和内燃机2种动力配置,自备水箱,有多个压力液体输出接口和自流接口,能够方便地进行喷洒、射流试验,能够牵引移动至田间进行试验.该装置的研制成功,为喷洒、射流元件研发提供了基础平台,填补了农业工程中流体元件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流量计射流元件、涡腔自激振荡射流元件和附壁振荡射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其中附壁振荡射流元件具有振荡频率可调节的特点,为了将该元件应用到液气射流泵内,以振荡射流这种新的形式进行工作,对该射流元件产生的振荡射流频率范围进行了分析,由测量元件壁面压力脉动的方法获得附壁振荡频率.结果表明:射流元件在结构尺寸固定,工作压力一定时,信号水流量和信号水导管长度存在合适的范围使元件正常工作,当超出该范围时,射流元件的主射流散乱;当工作压力范围为200~450 kPa,信号水导管长度范围为300~1 000 mm,信号水流量范围为160~425 g.min-1时,获得的附壁振荡频率范围为0.8~2.7 Hz;提高附壁振荡频率方法之一是减小元件的结构尺寸.  相似文献   

18.
可以利用自振空化射流的振动和空化特性来解除或减轻地层堵塞,提高渗透率.借助高压釜装置对围压下自振空化射流提高污染岩心渗透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喷嘴出口直径、射流压力增加,自振空化射流改善油层渗透率的作用效果增强;处理中低渗岩心比高渗岩心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不同渗透率岩心作用效果不同,对中低渗、高渗岩心射流作用效果明显;空化噪声作用深度随射流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自振空化射流在油井解堵、注水井增注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实验为拓宽自振空化射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带有预燃室的大缸径定容燃烧系统中进行甲烷/空气射流引燃主燃室内预混气体的实验研究.基于MATLAB软件平台编写火焰图像批处理算法,并通过该算法进行图像预处理进而获取特征参数;通过分析瞬时压力曲线以及高速摄影仪拍摄的火焰传播图像,研究甲烷/空气预混射流火焰的传播特性以及初始压力和过量空气系数等初始条件对射流火焰发展过程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位于预燃室中的火花塞偏置会造成主燃室内的引燃射流火焰的不均衡发展,且这种不均衡性在过量空气系数越小时愈发严重;射流火焰传播速率随初始压力和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并且当过量空气系数较小(λ=0.8)时,射流火焰对背压的变化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20.
自振空化射流改善油层渗透率机理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以利用自振空化射流的振动和空化特性来解除或减轻地层堵塞,提高渗透率。借助高压釜装置对围压下自振空化射流提高污染岩心渗透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喷嘴出口直径、射流压力增加,自振空化射流改善油层渗透率的作用效果增强;处理中低渗岩心比高渗岩心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不同渗透率岩心作用效果不同,对中低渗、高渗岩心射流作用效果明显;空化噪声作用深度随射流压力的升高而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自振空化射流在油井解堵、注水井增注方面作用效果明显。实验为拓宽自振空化射流的研究和应用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