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凭借其重要的权利保障功能,节约了国家资源,防范了一些犯罪习性的交叉感染,在保证刑事诉讼制度的正常运转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障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建立此制度的时间较短,制度本身还不够完善,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其日益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殛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取保候审作为一种非羁押性刑事强制措施,对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立法不完善,立法的不完善、诉讼理念的滞后以及执法的偏差等等原因,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造成取保候审制度这种非羁押措施的功能几乎没有用武之地。因此,必须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刑事沉默权作为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种共识,被称为刑事诉讼中最大的人权保障机制。而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仍然否定了沉默权。我国要实现司法制度的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确立沉默权制度是其必然要求,也是其内在动力。沉默权制度的立法模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能否真正确立人权保障观念、建立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人权的保障书,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了保障人权,而人权保障要真正得以实现则依赖于宪法和宪政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其中违宪审查是现代宪政国家保障人权不可或缺的基本制度,违完审查是实现宪法对人权的保障功能的重要途径。违宪审查和人权保障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学理关联,只有通过实施宪法、确立违宪审查制度才能真正实现宪法的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5.
姚克励 《科技信息》2008,(16):214-214
我国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证据保全制度,这于保障被害人权益不利,也妨碍“控辩式”庭审的有效展开。建立我国刑事证据保全制度应与我国民事证据保全制度和行政证据保全制相衔接;并赋予该制度证据开示、人权保障和提高诉讼效率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指定辩护制度是在司法民主化和人权保障理念的基础上构建的一项司法救济制度。但我国现行制定辩护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与现代法治要求不相适应。因此,为实现实体和程序正义的要求,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指定辩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死刑复核制度是中国法制文化的代表,对于保障被告人的人权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因其依存的文化欠缺人权保障的传统和理念,导致该制度在现实中无法发挥更大作用.若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应该从该制度诞生的文化土壤探究其本质特征,阐述诸多立法弊端给不同被告人造成的人权保障缺失,从而得到可以兼容于我国文化环境的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多元化死刑复核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法律和世界多国证据立法对证人拒证制度都有明确规定,而我国当今立法在这方面还是空白。为了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维护传统伦理道德和家庭关系的稳定,我国应确立证人拒绝作证制度,以推动我国法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与进步的程度.我国至今没有确立沉默权制度,但是,人权保障的加强和法治进程的深入使沉默权实行的迫切性不断加强,分析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实行沉默权制度应包含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与法律援助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援助制度是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法律援助制度自2003年正式确立以来,因其在推动人权保障的重要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当前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缺陷亟待解决。因此,有必要探讨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途径,以加快和谐社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新《刑事诉讼法》将人权保障规定在第2条,并对证据制度、辩护制度等具体法条作出修改和完善,在实践中积极贯彻和落实。近日,广东徐辉冤案的平反更是人权保障理念在刑事诉讼领域的深刻反映。文章以此案为视角,在分析人权保障基本理念基础上,探讨人权保障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发展与困境,并反思人权保障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其在人权的法律保障中占据核心地位。宪法诉讼也因此成为人权保障的最终性救济途径。我国由于缺乏宪法诉讼制度,导致公民基本权利在事实上并未得到真正的保障。应当充分认识宪法诉讼对人权保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立并激活这一制度,从而完善我国的人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应当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应当尽快为西部开发立法 ,强调西部开发中少数民族人权保障的理念 ,规范人权保障的具体制度。  相似文献   

14.
法律援助制度是国际人权文件对作为人的基本人权保障的要求之一。大部分国家一般优先保障刑事法律援助,通常是以司法保障为主,专职律师和其他服务为辅的模式。本文以中国(内地)法律援助制度的演变和现状为基础,对比中韩法律援助制度,运用法规范分析方法,将两国刑事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进行比照,提出韩国法律援助制度对中国司法实践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如国际世界谴责的那样,我国在人权保障方面,确实差强人意。而保障人权作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已经成为每个政府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我个人一直认为,一个国家的刑事诉讼制度最能体现一个国家对于人权的关注程度,而其中对被告人的人权保护又是体现该问题的核心标志。就  相似文献   

16.
住房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要素,关系着人们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中等和低收入家庭数量多,土地资源有限,住房需求大于供应现象,市场机制无法解决中等和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因此,国家应对住房市场进行干预,保障居民的住房权。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理应得到国家的尊重和保障。笔者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旨在对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齐楠 《科技信息》2009,(22):95-95
诱惑侦查,是刑事诉讼中一种特殊的侦查手段。在美国判例法上,围绕诱惑侦查的合法性问题,演绎了规制侦查权的艰难历程,折射出侦查程序中关注人权保障的深层底蕴。诱惑侦查在我国实践中广泛存在,但并没有相应制度上的规定,为解决这一实践和制度的脱节,通过对美国诱惑侦查制度中的分析为我国诱惑侦查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出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应建立有限制的沉默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默权制度是国际公认的刑事司法公正、文明的必然要求和体现,是刑事诉讼中保障民主和人权的制度安排,我国应根据国情建立有限的沉默权制度,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加快刑事司法制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籍明明  苏苗苗 《科技信息》2007,(13):210-210,192
本文在对取保候审的申请的双重性质作出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由双重性质衍生出的两大问题,并对如何完善取保候审申请制度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适足住房权"的保护属于人权范畴的政府责任。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写入"廉租房制度",这正是我国政府对城镇居民住房保障的责任担诺,"廉租房制度"在解决群众"住有所居"方面将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然而,作为一项基本的人权,我国居民适足住房权的充分保护和实现还有待一个成熟、健全,充分体现公约所载作为人权的适足住房权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规定的法律框架的构建,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