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仁学起源于东夷族,孔孟思想是对先秦时期各民族优秀文化的总结;儒学文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孔子没有删《诗》、《书》,作《春秋》等三个问题作了论述。认为儒学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儒学文化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一浮的儒学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金荣昌马镜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儒家学说是与教育密不可分的。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又是伟大的儒学教育家。马一浮自语直接孔孟,一生笃信和深研儒学,并以讲学、刻书为手段弘扬儒家绝学,成为近现代的儒学大师、儒学教育家。纵观马一浮...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倡导的儒学盛行于中国和世界,在中国和世界掀起儒学热时有不少问题值得思考。本文探讨了五个问题:儒学在中国发展的基本回顾;儒学热盛行于世界的根本原因;孔孟学说的研究中存在什么问题;当前国内儒学热的成就和不足;儒学思想对广西区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学发展的内在张力陈锐一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儒学及整个中国文化看成一个和谐的、平静的过程。社会学家认为儒教缺少自然和神、超越和尘世之间的紧张和对立,哲学家相信中国传统注重同一和整体,思想史家在历史中发现了各种差别,例如孔子以后儒分为八,宋代有朱...  相似文献   

5.
儒学是东方传统文化的思想代表,在黔西南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儒学既是该地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背景,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动力。因而使得原有的巫文化与儒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合金性文化。  相似文献   

6.
孔子对天命鬼神存而不论、敬而远之的态度决定了儒学的非宗教性,而他重视现实、关注人生、突出祭祀、慎重追远等特点使儒学具有了浓郁的人文意识,也使儒学为中国人的生活及思维方式确立了基调。了解孔子天命观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把握儒学的特点及其与宗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超 《潍坊学院学报》2003,3(5):113-115
文章简述了中国文化在历史上的三种抉择,分析了近代学人全盘西化论、儒学复归论的主张及其抉择的失败,提出了中国文化的当代抉择是坚持和倡导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综合创新,认为综合创新的途径是秉承传统文化精髓,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创新中国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19-20日,18世纪东亚儒学思想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届大会由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与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哲学学院联合举办。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共计20余名,包括有韩国成均馆大学儒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吴锡源先生,韩国釜山大学的朴正心先生,韩国延世大学的李光虎先生,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小岛康敬先生,中国清华大学的中国思想史专家廖名春先生、程钢先生等。  相似文献   

9.
儒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哲学理论,曾支配了中国思想数千年,成为中国思想中的主流。但近代后儒学在西学的冲击下日渐式微。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如何发展自己的文化成为了当代中国学人不断思考并积极探讨的问题。儒学实践理论是儒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原来概念中强调知行的内容在时代需求面前已经没有更多理论上的吸引力。这样儒学实践理论实际就成为了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既然是一个开放而抽象的概念,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不同的理论界定。本文主要尝试对儒学实践理论概念进行定义,并对其概念的内涵外延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0.
要建构完善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德育观离不开对传统的反思和扬弃,孔子义利观具有以义统利、义利并重的思想特质,是儒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心态和精神面貌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探讨孔子义利思想,树立既符合民族精神又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德育观,确立青少年义利关重的道德价值观,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经、儒合一是董仲舒儒学的主要特征之一,在将古代元典文化儒学化的过程中,因着时代宗教文化的影响和阴阳五行说、黄老之术的启示,董仲舒通过吸纳宗教神学,神化《春秋》和孔子等途径,把儒学改造成为君主统治者乐于接受的意识形态文化和政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孔子创立的儒学思想,从汉代以来作为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思想,一直贯穿中国二千多年的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儒学对于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同样有着比较强烈的吸引力。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出于巩固政权、推进汉化等需要,对儒学的传播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碑刻铭文是民族古籍及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研究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文献载体。以苍洱地区为核心地带建立的南诏大理国曾是唐宋时期中国西南地区产生重大影响的地方王朝,其文化在宗教文化、儒学文化和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呈现了多元包容、和谐发展,体现了南诏大理国文化的兼容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4.
刘宗贤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36-42,78
儒学是包含着中国人生命气质的一种世界性文化资源。面对新的世纪,儒学研究必须走出中国,走到世界的大文化氛围之中。首先,儒学研究的发展应该面向全人类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儒学研究应打破自我中心的心态,确立在多元共存的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最后,儒学研究要重视与其他文化系统的交流和对话。儒学的生命力在于普及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他首创私塾,有教无类,广收门徒,号称弟子三千,贤达者72人。孔子及其弟子开辟了儒学学派,为继承、传播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教育主张、目的和方法,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熠熠光辉。鉴于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在其去逝第二年起,就开始受到历代君王追封和祭奠。其封号从汉代的褒成宣尼公一路提升到唐代的文宣王,到清顺治时期被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可见其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儒学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净遭到中国人的思想、生活行为之中。儒学具有一定的积极因素,诸如发展的观念、民本思想,儒学家具有狷者气象和开放的胸襟。儒家的道德人文主义可以提高现代人的内在精神素质、治疗人类现代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弊病,可以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土壤。儒学的笃诚、尚情、勤俭、敬业和重道等思想,亦具现代价值,甚至可以成为现代企业的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体育随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而具有多民族色彩。文章论述了民族民俗活动、政治外交、军事训练、文化传播等是中国古代体育传播的主要方式,而文化早熟与继承性文化、大一统儒学、缺乏组织传播观念及统一标准与量化指标、专制制度与形态的制约等则是中国古代体育的消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儒学,就其内容而言,其核心是"仁"与"礼";就其渊源看,乃兴于邹鲁。儒学之"仁"乃源于邹地,是孔子取法东夷之"仁"观念而成;儒学之"礼"在一定程度上是承传了三代文明,而鲁是三代文明的汇集地。由此,儒学之所以源于邹鲁与两地的历史文化渊源颇深。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文学是人学”,是以形象、情感、意味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揭示人的生存状态,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思想,从而构成对人的把握剖析,那么,从更本质更深速更系统更完善的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学,从人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外表特征到人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涕廉耻等内在特征上规范着人的个体行为和人际关系.并进而建构了以仁为核心的、以血缘杂情关系推衍至人伦民族国家的庞大而精微的儒学思想和社会体系,成为博大精深的“人学”.正是在“入”的本质点上,文学乃至整个艺术与儒学息息相通,中国文学艺术以儒学思想尤其是儒…  相似文献   

20.
重溯儒学方法论的源头──兼对孔子哲学思想中学与思问题的再认识刘广汉儒学的传承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孔子哲学思想中诸观念、方法具体而微的展开历史。此历程间所被推崇、贯彻的几种气质迥异的为学方法,都能在孔子那里回溯到各自的源头。学与思问题则是这一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