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自热型与均温型反应器模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甲醇气相脱水制二甲醚反应的特点,提出自热型与均温型两类新型二甲醚反应器;设计了两类反应器的结构、尺寸、操作条件;考察了反应条件变化对操作结果的影响;将这两类反应器与现用的绝热型反应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煤炭的自热降低了煤炭的利用率,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煤炭自热的影响因素来找到预防其自热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采场硫化矿石堆氧化过程中的自热特性,以从某硫铁矿采集的矿石样品作为实验材料,应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装置,室内模拟硫化矿石堆动态自热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矿石堆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符合指数曲线模型特征,利用该模型可对矿石堆温度进行初步预测;矿石堆温度离散趋势包括相对平稳、离散增大和离散减小3个阶段;在离散增大阶段,局部区域矿石产生明显自热;随着深度的增大,平均升温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矿石堆内存在一定厚度的自热层;矿石堆对环境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空间差异,其中浅层区域响应快,响应效果明显,深层区域响应慢,但其响应持续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4.
 堆积在采场环境中的硫化矿石容易发生氧化自热,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导致矿石结块,甚至引发矿山内因火灾事故。系统阐述了硫化矿物的晶体结构、痕量元素的含量、环境温度、铁离子、氧气浓度、空气湿度、矿石含水率、矿样的粒度分布、环境的pH值、微生物等主要因素对采场中硫化矿石氧化自热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矿石在低温环境中的反应模式非常复杂,其氧化自热受诸多因素共同影响;较高的环境温度和氧气浓度有利于矿石氧化,矿样粒度越小越容易自热,铁离子与细菌对硫化矿石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水对矿石的氧化自热具有催化和阻化两重作用,而晶体结构、痕量元素含量的影响均表现出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在常压条件下,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铈(CeO2)材料,应用其催化CO2和甲醇(CH3OH)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DMC).考察了反应温度、CO2压力和CeO2用量对合成DMC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H3OH用量为15 mL时,在反应温度140 ℃、CO2压力4.0 MPa、催化剂用量0.15 g的最优条件下,合成收率可达47.9%.  相似文献   

6.
常压下研究了二氧化碳在甲醇合成系统中的作用和H_2-CO-CO_2-H_2O-CH_3OH混合物的动力学特性。认为二氧化碳的存在能保持催化剂表面的活性状态,促进甲醇分解与合成的速率。在有二氧化碳存在的甲醇分解与合成反应系统中,变换反应接近平衡。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催化氧化的方法,将煤矿瓦斯转化为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的液体化合物甲醇是瓦斯综合利用的一个发展方向。以2,2-联吡啶和K2PdCl4为原料,合成Pd2+-联吡啶络合物(Pd(bipy)Cl2)催化剂,在20%发烟硫酸中考察其催化低浓度瓦斯选择氧化合成甲醇的反应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选择催化氧化低浓度瓦斯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4 MPa、反应时间2 h、Pd(bipy)Cl2用量30μmol。在该工艺条件下,瓦斯中甲烷的转化率为10.99%,甲醇的选择性为73.33%。发烟硫酸中Pd(bipy)Cl2催化低浓度瓦斯选择氧化制甲醇可能遵循亲电取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自热食品产业发展迅猛,但其质量安全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通过概述自热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从产业实践的角度系统分析了自热食品中各组件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问题,阐述了目前出台的自热食品监管政策及现行标准,同时对自热食品标准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行业企业开展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强化监督,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甲醇合成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包括液相合成过程、流向变化强制周期反应过程、流化床反应过程、膜反应、二氧化碳加氢法、超临界合成反应器、甲烷一步法氧化合成甲醇等技术,简评了各自的优缺点;并指出为了降低我国甲醇装置的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研究甲醇合成的反应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掺氢火花点火发动机性能与排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台燃用CNG/H2混合燃料的火花点火发动机上,开发了一个电子控制单元(ECU)来控制发动机点火提前角和混合气浓度,并研究了不同掺氢比(氢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和26%)对发动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掺氢后发动机功率和有效热效率有所降低;在相同过量空气系数下,随着掺氢比的增加,发动机的最佳点火提前角推迟,HC、CO2排放得到降低,NOx排放有所增加.掺氢后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稀燃极限,在稀燃下可以得到较低的HC、CO、CO2和NOx排放。  相似文献   

12.
将4Ni-2Ru/ZrO2双金属催化剂均匀涂布到微通道反应器中,运用CO选择性甲烷化方法来净化富氢重整气中的CO。考察了焙烧温度、催化剂的涂布方法和CTAB/Zr的比例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TAB/Zr=0.35、350 ℃焙烧所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活性。反应温度240 ℃时可将CO的出口浓度降低到11 ppm,在温度240~300 ℃、空速13000~20000 h-1的范围内CO的转化率都可达99%以上,CO2的转化率不超过7%。  相似文献   

13.
以CO2为对象,对室内空间重气扩散过程进行实验研究,考察泄漏源强度、泄漏源高度和开窗对室内CO2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在室内空间泄漏扩散后有明显的沉降和分层现象。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泄漏源强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增加,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值略有上升。随着泄漏源高度的增加,近地面处CO2浓度和浓度上升速率均减小,远离地面处CO2浓度增加。当泄漏源高度较高时,虽然近地面处的CO2浓度相对有所减小,但整个空间都会有较高CO2的气体分布,危险性更大。室外静风条件下,在高位开窗时,空间内CO2浓度没有明显的降低;但在低位开窗时,近地面处CO2浓度明显降低,但远离地面处,CO2浓度降低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4.
CH4/O2/CO2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本生灯法,测量了CH4/O2/CO2混合气在不同工况下的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采用基于火焰图像的全面积法计算本生灯火焰的传播速度.主要研究了化学当量比(08~12)、氧气体积分数(25%~35%)和稀释剂种类(N2,CO2)对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化学当量比为1时火焰传播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在其两侧火焰传播速度逐渐下降;火焰传播速度随着氧气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且火焰传播速度与氧气体积分数呈二次函数关系;与N2相比,高浓度CO2降低了火焰传播速度,CH4在O2/CO2气氛下的火焰传播速度约为O2/N2气氛下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注CO2油气藏流体体系油/水和油/气界面张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高压界面张力装置测定了某油田在油藏温度下,原油中不同CO2注入量时油藏流体/地层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了压力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原油中CO2注入量的增加,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不断减小。相同CO2注入量时,随着压力升高,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增大;当CO2摩尔分数达到0.650时,测得的油藏流体/地层水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升高已变化很小,同时,从测得的PVT关系中也已很难分辨出泡点压力,体系接近一次接触混相的状态。当CO2摩尔分数为0.578时,油藏流体/CO2界面张力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研究表明,对某油井采用注CO2降低油藏流体/地层水、油藏流体/CO2间的界面张力的方法是可行的,注CO2方法在降低界面张力的同时,还增加了地层压力,对提高油井的采收率有利。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不同浓度(5、10、15和20 mM) Na2CO3溶液对水稻幼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水稻光合荧光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情况.随Na2CO3胁迫浓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逐渐降低;PSⅡ的潜在活性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电导率、丙二醛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系总吸收面积、活跃吸收面积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总之,在Na2CO3胁迫下,低浓度的Na2CO3会诱导抗氧化酶活性,高浓度的Na2CO3对水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超临界二氧化碳泡沫封堵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腰英台油田某区块微裂缝发育,前期CO2驱试验区气窜严重的特点,通过实验对超临界CO2泡沫封堵注入方式、注入速度、气液比以及发泡剂浓度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注入方式下的超临界CO2泡沫阻力因子变化较大,气液同时注入更有利于提高超临界CO2泡沫封堵效果;同时,气液比、注入速度与发泡剂浓度对超临界CO2泡沫封堵效果均有显著影响,优选注入速度为0.7 mL/min,气液比为1∶1,发泡剂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8.
The photosynthetic performances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thalli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understand its mechanisms for exogenous carbon acquisition during emersion at low tide. The emersed photosynthesis was studied by altering the pH value in the water film on the thalli surface, treating them with carbonic anhydarase inhibitors (acetazolamide and 6-ethoxyzolamide), adjusting the CO2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and comparing the theoretical maximum CO2 supply rates within the adherent water film with the observed photosynthetic CO2 uptake ra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incipal exogenous inorganic carbon source for the photosynthesis of P. haitanensis during emersion was atmospheric CO2. The driving force of CO2 flux across the water film was the CO2 concentration gradient within it. Carbonic anhydrase accelerated both extracellular and intracellular CO2 transport. The emersed photosynthesis of P. haitanensis was limited by the present atmospheric CO2 level, and would be enhanced by atmospheric CO2 rise that would trigger global warming.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设施园艺中二氧化碳( CO2) 浓度的检测与控制问题,研制了一种基于钠超离子导体( NASICON) 固体电解质传感器的温室CO2测控系统,该系统包括CO2测量节点、无线通信网络和控制终端。采用STM32 微处理器处理采集到的CO2 浓度信息,使用模糊比例-积分-微分( PID: Proportional Integration Differential) 算法控制CO2气体的释放,从而智能调节温室内CO2气体的浓度,使其达到作物所需数值。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设计的CO2传感器节点进行了标定和稳定性测试。对体积分数为400 × 10 - 6 和1 000 × 10 - 6 的CO2气体样品分别进行了> 8 h 的长时间浓度测量,其相对波动小于2. 5%。在国信集团现代农业基地温室对所研制的CO2浓度测控系统进行实地测试的结果显示,当设定的CO2浓度的期望值为800 × 10 - 6 时,调控后CO2体积分数的波动范围约为± 40 × 10 - 6。现场应用试验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且成本低廉、集成度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研究了元宝枫和刺槐叶片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元宝枫和刺槐培养60 d和90 d,其平均光合速率分别为对照的117.81%和106.11%。8月和9月两树种在CO2倍增条件下叶绿素初始荧光(Fo)较对照升高,最大荧光(Fm)和可变荧光(Fv)较对照降低,但10月和11月这些指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光系统II(PSII)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的相应值分别增大0.008、0.012倍和0.230、0.201倍,具有较高的PSII原初光能转化效率。CO2浓度倍增条件下,元宝枫和刺槐的蒸腾速率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6.82%和42.30%,蒸腾速率的日变化为单峰型,而对照条件下呈现双峰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