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饶婷婷 《科技信息》2012,(6):329-329
肖邦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波兰的“钢琴诗人”,他的作品体裁多样、感情朴实、手法简练,而夜曲是肖邦创作中最富于浪漫主义气质的体裁。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感伤情调,深厚的忧郁情感为其奠定了独特的基调、严肃而又悲哀,其作品开创了历史的新篇章。本文站在钢琴演奏的角度,从音乐特色和演奏特点两个方面对肖邦的夜曲做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不幸的时代背景和充满磨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郁达夫孤独,苦闷、空虚的忧郁情结。这种忧郁情结,交织缠绕在他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
作为20世纪80年代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苏童在2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了300多万字的作品,这些作品逐渐形成了“香椿树”系列、“枫杨树”系列及“红粉”系列等.纵观他小说的这3个系列作品,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就是小说中贯穿着浓厚的感伤情调.他的这种感伤情调主要从感伤的意象建构、感伤的小说语言、悲剧的人物塑造等3个方面来展现.  相似文献   

4.
先秦文学中水的承载意象,带有强烈的感伤和忧郁倾向。而在道家文学中,水的承载意象却成了快乐、自由的象征,而且这种变化是随着历史的推移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女主人公的人生成长历程:童年的废墟、畴形之恋、死于华年探讨了现代女性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物质的贫困、环境的混乱苍白及爱的残缺等生存困境,造成的精神深处的孤独焦虑状态,以及在此过程中青年女性的爱恋生死及心灵历程,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女性矛盾纠葛的内心世界。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散文化的笔法,忧郁清寂的情感氛围使作品别具一种感伤美。  相似文献   

6.
李晓燕 《科技信息》2008,(18):128-128
共同的政治和艺术上的竟合阅历,使郁迭夫与郭沫若都表现出浓重的浪漫主义风格,但二者又各自展现出不同的特色。郁迭夫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是低格调的,消极浪漫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创造出的是一种病态美、忧郁美,带有殉情主义的感伤,而郭沫若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则形成了一种奔放、飘选、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其风格表现出一种崇高美、阳刚美,带有理想主义激情。  相似文献   

7.
先秦文学中水的承载意象,带有强烈的感伤和忧郁倾向.而在道家文学中,水的承载意象却成了快乐、自由的象征,而且这种变化是随着历史的推移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作家闻一多向来被认为是具有阳刚气质的诗人,但是其充满强烈爱国热情的作品中却充满了感伤气质;唯美的徐志摩的爱情作品,更是流溢着遮挡不住的感伤气质。时代因素和个人遭际是这种气质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出现的重要的五言诗作品,历来为后世研究者所关注。其诗歌中共有的"感伤"意蕴更是被作为探讨的重点。本文即从此入手,通过对作品的分析,说明这种"感伤"意蕴的存在本质——人的"时间性"。  相似文献   

10.
穆时英“都市体诗化小说”强化了小说的抒情功能,通过诗的意象的组合、色彩的字眼、诗的语言和修辞的技巧,使小说有一种忧郁感伤的色彩,为都市体诗化小说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晏几道是我国北宋词史上杰出的婉约词人,其出生相门却长期窘困的特殊际遇造就了他特有的品格与气质,并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尽管其作品多数沉浸在对爱情的感伤与往昔的追忆中,然而其诚挚的感情,精工表达技巧营造出的感伤词境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将分别从政治际遇、爱情与理想几方面对其感伤词境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社会变革、宗教、科学、哲学及个人经历等方面原因的影响,哈代的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感伤色彩和悲观情调。然而这些特征又被另一种乐观的因素所冲淡。因而,哈代抒情诗兼具二重性,即蕴涵欢乐的悲伤,在他的诗歌中具体表现为:孤独中有宁静,忧伤回忆中寓快乐,基督教信仰与不可知论的碰撞,悲观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征战,美与距离的矛盾。哈代抒情诗的感伤与悲观的实质是诗人现实诗风的再现。感伤与悲观并非他作品的精髓,忠于现实、反映对社会、对人类命运的思索才是他作品永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4.
以强调感情、个性与理想的浪漫主义,对"五四"时期青年作家的创作观念影响很大.个性意识、女性意识、性爱意识纷纷萌芽、苏醒,开始深入作家的思想、灵魂,最终影响到作家的创作.他们的婚恋小说也呈现出明显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征.由于当时作家大半和社会处于矛盾对立,其作品一般富于感伤忧郁的情调;在表现现实上,多运用幻想夸张的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在形式上,多采用自传自述的形式,与作家的生活与情感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江淹是南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其现存作品多以悲愁怨恨为主题,具有浓郁的感伤情调。从他生活的不幸、仕途的不顺、动荡的时局及其当时的审美风尚几个方面入手,能够揭示其感伤情调的成因。  相似文献   

16.
白先勇代表作《台北人》和《纽约客》小说集,以历史沧桑为经,文化乡愁为纬,抒写了沉重的人生悲歌、文化悲歌。他继承中国古典感伤文学凄婉温柔的文学气质,把20世纪那特定动乱年代处于颓势的中国各阶层人们种种悲欢离合之情升华到历史哲学和文化高度进行审美观照,意在充分表现中华民族千年积淀的悲天悯人的文化情结及其忧郁感伤之美,使当代中国文学得以拥有一个具有独特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的艺术园地。  相似文献   

17.
《爱到永远》的立足点在于由三峡工程所引发的思考,从文化认识的角度出发,表现出浓度的忧患意识,作品格调感伤沉郁。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是现代中国的主要文学思潮之一,其发展历程深受中国社会性质和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更伴随着现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而带有强烈的个体化叙述色彩。二者的结合,使得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而这种独特魅力和价值,比较集中地体现在"自我"意识的深度觉醒、叛逆与破坏、忧郁与感伤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郝伟 《科技信息》2011,(13):521-521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语言精美,细腻典雅,哀碗动人,充满神秘色彩和宗教气息,带给我们一种特殊的忧郁美。本文将以她的诗《歌》为例,分析忧郁美在其作品中的体现,同时分析社会,家庭和个性心理等因素对其忧郁美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萧红和张爱玲所创造的现代抒情小说和传奇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单一的文体模式,为小说创作的抒情化及通俗化带来了新的形式和新的世界。忧郁感伤的抒情格调与冷静细致的反讽笔法、松散自由的散文体与传统小说的故事性、充满诗意的美学意蕴与繁复艳丽的意象追求,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成为现代小说史上两种个性不同的艺术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