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远程教育中教学环境的适应与构建的理论基础 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皮亚杰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智慧的适应是一种能动的适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反应。认知结构的功能(适应环境的功能)不变性和认知结构的结构可变性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两个立论基础。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_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建构,即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已懒散地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以改造环境(外化建构)。  相似文献   

2.
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l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儿童游戏理论有较大的影响。皮亚杰按照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三种相应的儿童游戏类型,对我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综观皮亚杰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从中可获得幼儿教育方面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心理学关于儿童对污染概念的认知研究,有皮亚杰理论和朴素理论两个方向,朴素理论强调知识经验的作用和发展的连续性,认为皮亚杰理论得出的儿童对污染的知识低估了儿童的认知发展。  相似文献   

4.
阶段论与渐变论一直是心理学中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阶段论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新皮亚杰主义与后皮亚杰主义在修正和完善皮亚杰理论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然而一个多世纪以来也未能诞生真正意义上超越皮亚杰的心理学家及相关理论。昭示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着旺盛生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慧 《当代地方科技》2011,(8):176-176,129
结构主义思想是一种在现代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影响深远的教育理论。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的认知心理为基础,把认知发展与教育统一起来,为心理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互相协作提供了一个范例,对现代西方课程论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例举整体宇宙为一实球,全体人类认知认证为实球自身和实球不同层次位置角度界面组成存在方式和组成存在关系,全体人类认知认证从各自立场属性出发到达彼此相互立场属性,均划分、整合方式方法异曲同工别名别式共同为彼此相互。反之,则各持己见互不包含兼容。籍此:一、将全体人类认知认证,在(纵轴)整体宇宙自身划分、整合双趋向中,共性原则、个性规律共通共识地简化成为,古今中外完满原理共同蕴涵具有的,(横轴)一至四个基础位格中一至六个基础概念存在方式。二、在"同步相生演进",也就是中国古代"相生"、科学"互换"、社会普遍意义的"相互作用"等基础上,原理复合化地展现展开,一至四个基础位格中一至六个基础概念存在方式各自自身及其彼此相互的存在关系。三、通过"位格概念、位置、趋向三要素",将包括东西方繁复辩证方式方法在内,万事万物各自自身及其彼此相互,整体相应同体相对同时同步保持(和、或)转换的复合自然立场属性,简明梳理清晰。  相似文献   

7.
李洪德 《科技信息》2010,(26):246-247
一、引言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又称结构主义,是认知理论的分支,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4大要素,  相似文献   

8.
新皮亚杰主义(NEO-Plageian)是把信息加工的观点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流派。主张儿童认知发展不只是数量的增加,而且有着质的变化,存在着阶段性。其  相似文献   

9.
一、传统教学中学习者特征分析在网络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认知发展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主要是指主体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和现象。皮亚杰发现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和学习者的年龄有关。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要在学习者注册的资料中对学习者的年龄进行了解,再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大小掌握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从而有效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理解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实施科学教育活动。采用自编的《儿童光影概念问卷》对138名3-6岁儿童的光影概念的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研究将儿童光影概念划分为认知发展水平和操作水平两个方面。结果发现:(1)儿童光影概念的认知水平与操作水平都随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但操作水平始终高于认知水平;(2)6岁是儿童光影概念发展的关键期;(3)儿童对光影概念的认知存在着许多前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郎筠 《科技信息》2011,(15):J0160-J0160,J0159
在认知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皮亚杰的工作极具开创性和代表性,至今相关研究仍不可避免地受到他的影响。对其认知发展理论的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深刻理解皮亚杰思想的辩证发展过程,全面客观地理解认知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首先提出个体的"道德认知发展"。此后,科尔伯格也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但无论是皮亚杰还是科尔伯格,其道德判断评估方法都较为主观且不易掌握。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莱斯特、林德和吉布斯纷纷发展了自己客观的道德判断评估测验,为推动道德判断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从概念比喻的角度来看,许多日语外来语的意义引申由概念转喻和概念提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所促动,前者分为"基于空间关系的概念间心理通路"和"基于逻辑关系的概念间心理通路",后者分为"下位概念向上位概念的心理通路"和"上位概念向下位概念的心理通路"。外来语研究术语"外来語"和"和製英語"的意义引申也促动于这两种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张蕾 《科技信息》2010,(24):I0150-I0151
George Lakoff提出用"理想化认知模型"(Idealized cognitive models下文简称ICM)来解释语义范畴和概念结构,从而表明语言使用的实质。ICM的产生以人的身体经验为基础,又凭借人类思维的创造力和想像力扩展成为更加饱满的百科式的有机概念体。本文重点论述理想认知模式对散文《青春》中隐喻翻译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短期追踪(以半年为时间间隔)考察了编班形式对124名中、小班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具体认知指标(空间知觉、形状辨认)和抽象认知指标(特征分类、数概念)上,混龄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同龄班;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时间知觉、数概念)上,幼儿在时间点2上的表现显著好于时间点1;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动物认知和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数概念)上,中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小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斌  张丽芳  许伟 《科技信息》2010,(27):I0107-I0107,I0074
正义说是西方政治哲学中关于评价社会政治制度和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道德标准的学说。正义范畴涉及个人和他人、个人和国家的关系,涉及国家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分配的方式。它的希腊文词根"SLK-",译为对正直道路的指示。有时也译为"公道"、"公平"、"公正"等。  相似文献   

17.
从皮亚杰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理论入手,通过对语言失误与同化、学习策略与顺应、知识的获得与图式理论以及认知发展阶段与外语学习的临界期等问题的探讨,对其理论在中国外语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做出深层次的分析,从而在理解与发展其理论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传统政治用语英译研究有不足之处,如缺乏对译文如何才是"忠实"的描述,缺少译者如何在译入语众多备选项中进行筛选的论述。从认知翻译观的视角,提出政治用语英译应以"翻译的两个世界"和"和谐翻译"为指导原则。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报告的英译为实例,论证了认知翻译观的科学指导性,进而探讨了实现认知翻译观原则的具体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王佰超 《科技信息》2010,(18):302-303
高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些基本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我们在教学中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诸如"罗列归纳法"、"微元法"、"图像法"、"整体隔离法"、"极限法"(特殊值法)等方法的讲授。否则,只能停留在对问题表象的认知,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很不利的,学生的物理素养也很难提高。  相似文献   

20.
熊庆秋  胡林  王学民 《科技信息》2009,(33):I0042-I0042,I0077
探讨个体的心理发展一般从社会性发展、道德水平的发展和认知发展三块入手:皮亚杰将2~7岁幼儿的认知发展划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相对具体性。但现有研究对皮亚杰理论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本文以鲜活的事例注释这一阶段思维发展的各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