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光地"箴"文三篇《劝学箴》《惜阴箴》和《诫家后箴》是李光地家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李光地家训及其对当地民风民俗的改善就不能忽视李光地"箴"文。李光地"箴"文篇幅不长,且都采用四字韵文形式,含蓄隽永,又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更能够发挥其教化功能。以此教育世人,不仅警示莘莘学子要惜时勤学,而且对维护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巴文献类型的空白,还对宗教互动、语言文字接触、民族关系等研究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4,(3):11-15
作为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王筠,之所以能够在《说文》研究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除得益于自身勤学不辍的内在因素外,亦与师友的帮助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许瀚作为王筠友人中的杰出代表,助王筠研治《说文》近三十年,对王筠《说文》著述不但有具体的校勘订补之实,而且在治学理念、治学内容、治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多有论辩启发之功,对王筠研治《说文》产生了积极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敦煌莫高窟北区B128窟曾出土一件回鹘文《八十华严》残页。对该残片回鹘文原文进行拉丁字母转写、汉文翻译和注释,并对其翻译年代、版本和翻译方式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将促进回鹘语文及其佛教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俗文》方言词语汇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俗文》是东汉服虔所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当时的方俗词语为研究对象的专著,在词汇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通俗文》不但具有共时性,它其中的许多词语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仍广泛使用,具有历时承继性。文章选取了6个《通俗文》的词语,解释它们的意思,重点考察它们在汉语方言里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前人对叠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说文解字》中的叠文字,鲜少针对“三体叠文”这一特殊的文字形式展开研究。和《说文解字》所收录的35个三体叠文相比,《康熙字典》比《说文解字》多收录了82个三体叠文。通过比较《康熙字典》与《说文》中三体叠文的收录情况,集中对《康熙字典》所收录的三体叠文进行研究,三体叠文的结构多为品字形、横纵并列式,其表意方式与构形部件间有密切关系,构形部件不同的意义、引申义使得三体叠文在表义上体现出典型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这是文章学研究的根本问题,古往今来的文章学家对此作过多种多样的解释。程福宁先生在《文章学基础》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说法。他认为,构成文章的基本要素有四个:思想,语言,交际、体式。並且以下面图式来表示四要素及其关系: 从图式可知,程先生把交际纳入了文章的基本要素,如同思想、语言一样。为什么要把交际纳入文章的基本要素呢?把程先生在《文章学基础》一书中陈述的理由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文章是为交际服务的,所以,交际是文章的基本要素。他说:“文章和语言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社会交际,都是为别人存在而因此也为我存在的,只不过是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0年-2005年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三大文摘转载学报中文学语言类文章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三大文摘在转载文章比例、转载学报单位和转载文章内容等方面的一些特点.对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发现高校学报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报改进工作,并进而为相关学科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化中,"文"字概念的一个核心层面即其所包含的对偶互补机制。从战国以来,对"文"字的阐释就开始与二元对偶的观念相结合,这一点,既与之前的文(纹)饰传统不可分割,同时又深刻地决定了后来对"文"的理解的大方向。通过对礼器文(纹)饰以及文章的表现形态分析,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出,作为对偶观念的"文"怎样表现为具体的艺术形式,同时这些艺术的形式特征反过来也印证了"文"的观念的核心,就在于其终极性的对偶互补之中。  相似文献   

10.
《六书本义》是一部由我国明代文字学学者赵撝谦所著,以阐释"六书"理论为导向的字书。赵撝谦是明代文字学研究的第一人,《六书本义》较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六书"学思想。本文把《六书本义》与《说文》作比较研究,综合考察宋元时期文字学理论研究成果对赵撝谦《六书本义》的影响,以期探寻赵撝谦《六书本义》关于文字学研究的规律特点和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此叶敦煌本回鹘文《杂阿含经》残叶,系摘取汉文原文的部分词句直译而成的手稿本,其年代似为元代。从目前已知的回鹘文《杂阿含经》来看,该回鹘文佛经至少有卷子式和贝叶式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12.
《说文》对"匕"字的解释包含两层意思,"相与比叙"和"用以取饭的器具"。从古文字字形考察,是原本来源不同的两个字混同为一个字。在《说文》系统中,"匕"部字和其他含有"匕"部件字构意大体不出《说文》的解释,结合古文字和相关文献,可以进一步理顺相关字的释义。  相似文献   

13.
《文选》所收录的谢惠连的《祭古冢文》是一篇祭悼古冢的典范的祭文,它之前有序言、后有正文的结构模式显示出南北朝祭文的趋于定型和成熟,已具备了祭文的基本要素,完全合乎萧统选文须"事归于沈思,义归乎翰藻"的原则、标准.它创造性地给两具无名古尸假托以"冥漠君"之号,开了后世祭悼失名古冢的祭文的先河,对后世同类祭文及碑铭的写作、尤其是对唐代薛稷的《唐杳冥君铭》和陈子昂的《窅冥君古坟记铭序》以及任孝恭的《祭杂坟文》和苏轼的《祭古塚文》的影响至为明显.而谢惠连的为人有瑕疵,但不害《祭古冢文》之在古代祭文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清代的古韵分部研究,顾炎武堪称开山第一人。他离析唐韵,分古韵为十部,其研究成果为后来的古韵分部奠定了基础。江永的《古韵标准》一书中,在顾氏分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古韵为十三部,比顾氏多出了三部。在对入声的处理上也与顾氏有所不同,对后世的古韵分部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于2014年6~7月开展了第五届评优活动,在各省、市、自治区学报研究会初评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通过会议评审方式,采取统一评分、专家讨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评出"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107家。湖南文理学院主办的《武陵学刊》继第三届、第四届获"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荣誉后再一次获得该奖项。《武陵学刊》遵循"学术性、创新性、地方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理论研究与关注现实相结合、宏观研究与服务地方相结合、特色研究与追踪前沿相结合的办刊  相似文献   

16.
中原学将《易经》《道德经》《黄帝内经》和《史记》《资治通鉴》作为自己的"二史三经",侧重的是传承方式,因为它们构成了中原学研究的思想文化土壤.《道德经》研究了人类和宇宙的根本性问题,被称为"万经之王",是中原学的"智慧"宝藏的源头活水,在中原学研究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原学的思想框架和核心范畴的搭建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汉字部首的历史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始创540个汉字部首近1900年来,汉字部首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论述《说文》以来部首演化的规律,并探讨其演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往对《诗》学思想的研究,主要以论《诗》、解《诗》材料为基本素材。而有关《诗》的编纂、传习、应用情况的记述,由于其主旨都不在于思想的阐发,因而多被作为辅助性材料来使用。在这种认识下,先秦时期可供思想研究的《诗》学材料十分有限。但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从赋《诗》、引《诗》的记载中分析、把握用《诗》者对《诗》的理解。此外,《诗》学思想的表达也并不局限于对《诗》的理解。引《诗》可以作为一种思想的纽带,将引《诗》所佐证的思想观念联结在一起,并由此组织起一个自由的《诗》学义理空间。引《诗》条目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在独立的篇章中自由地表达其对社会秩序与价值的见解。这构成了《诗》学思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刘师培《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一文提出:旨在编纂"全国文学史课本,兼为通史文学传之资"。刘师培意识到"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集材料"是编写文学史的主要工作。他所撰《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成书于文章前两年,但其方法在讲义中已有所实施。将两者合观,透视到刘师培对材料剖判条流的精审和疏凿之力。渗透出刘师培"史"的意识和关注妇女成果等先进思想。通过分条缕析,得出其方法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20.
由康熙主持编选的《佩文斋咏物诗选》是我国出现最早的一部咏物诗专集。编者"通天地、类万物"、"发挥天地万物之理"的编选理念,是康熙时期盛世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对咏物诗温柔敦厚的美感特征和诗教功用的强调,既是清初文化统治的需要,也是经历明代政治暴虐和易代之际的动乱之后社会普遍的文化心理需求。此外,其广泛的咏物诗学观念和宏阔缜密的编选体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