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荣登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灿烂悠久的科技文明。被世人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天文、气候和农业生产实践的最成功的结合,是古代科技的结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11月,我国"二十四节气"被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多类型的民俗遗产,融会了天文、物候、农事和民俗等诸多内涵,千百年来被我国和周边国家广泛沿用,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自古以来,二十四节气与饮食关系极为密切。节令食物不仅是我国大众的重要饮食习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也是如此。二十四节气在隋唐时期传入日本,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今天,日语表达二十四节气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古代历法的概述引出二十四节气,中国古代历法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本文还探讨了二十四节气、闰月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二十四节气的应用甚广,本文不能一一列举,故本文只探讨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4.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  相似文献   

6.
二十四节气是天文历算中的历算部分.藏族历算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文章就藏汉二十四节气的关系、各自的特点及其二十四节气的算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科技创新必将丰富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业态,支撑和引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在倡导科技与文化融合上,上海有一系列突出表现:世人皆知的世博会中国馆里,"清明上河图"堪称我国文化竞争实力的强劲表现。该展项将传统国画和多媒体技术融合创新,带给参观者多元审美体验,催生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后世博时代,它正在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新模式。"清明上河图"的成功,对应用  相似文献   

8.
老谋子(张艺谋)老谋深算,在北京2008奥运会开幕式上,凸显中国元素,尽彰华夏文明,特别是中国古代科技文明,这是中国特色优势之所在,也是吸引世人眼球、让世界了解中国最有力度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数学中所蕴含的无限数概念的萌芽、实数系的基本形成、极限理论和"刘-祖截面原理",对微积分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理应受到世人的承认与尊重.  相似文献   

10.
部分科学技术史名词具有特别的"双重身份",有的是一身二任,兼在古代、现代科技中有其特定含义;有的是古今交汇,创造于现代,用来表现古代科技事物.以天文学史名词为例,对具有"双重身份"的科学技术史名词进行了类别分析、判定和研究,并对科学技术史名词的古为今用提出了自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甲胄是用天然材料制成的,藤甲就是取材天然的甲胄之一。与皮甲相比,古代藤甲的文献记载和实物遗存都很少。贵州安顺布依族藤甲流传千年而鲜为世人所知,其制作工艺和文化习俗为古代藤甲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信息,已然成为中国古代藤甲文化的一块"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封太忠  曲爱香 《科技资讯》2011,(17):172-172
中国古代科技教育具有多途径的特点,既有官方科技专门学校的科技教育,又有私学、家传和艺徒制的科技教育;既有政府专门机构和官员的科技教育,又有民间的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认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教育的经验,在倡导"科教兴国"的今天,对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科技人才,推动科技发展将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印度最大的行走式机器人"舞王"在孟买向世人亮相,它的诞生标志着历经8年努力,印度终于迈入了机器人强国的俱乐部. "舞王"名字源于印度教 作为高科技代表的行走式机器人,是各国科技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韩国、加拿大以及西欧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够独立研制.印度科研实力原本不俗,自然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14.
金币酒瓶     
《应用科技》1999,(7):37
专利号:ZL98323828.6 金币酒瓶是依据中国古代各朝华币流通的"大钱”形状设计而成.它在外观上充分发挥了世人心理所希望的形象效果.它将是人们走亲访友赠送礼品的热门吉祥之物,更是酒类消费市场具有竞争实争的姣姣者.此项专利拥有巨大的潜在市  相似文献   

15.
周瀚光先生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就锲而不舍地致力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与袁运开合作主编的三卷本《中国科学思想史》于2000年出版后,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国内外学术界所见到的最系统、最完整的关于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的力作".李约瑟在世的时候曾读到过那部著作的写作提纲.他在给作者的信中,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周先生早年钻研道家道教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中年转攻古代儒家与科技发展,在学术界较早提出肯定儒家对古代科技发展积极影响的观点,最近又推出新著《中国佛教与古代科技的发展》,对李约瑟否定佛教对科技促进作用的观点提出了商榷和批评.此外,他在中国数学史以及中国古代的科学方法论和中医逻辑学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对于北京来说意义非凡.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扬.坚持贯彻"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成功举办的关键,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夏造冰"是否成功的问题吸引了多位学者的兴趣,或肯定或否定.近期,又有学者或者提出新的解释原理或者说证实古代"夏造冰"法是可以成功的.本文分析指出,新解释是不可行的;所谓新模拟实验采用的条件已经超越了淮南子学派所处的历史阶段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其结果与淮南子学派的造冰法,毫无干系.  相似文献   

18.
正本丛书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精选88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有哪些重大科技发明创造,激励读者新的创造灵感,引发新的科学思维,开拓新的技术成果。"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创新,中华民族在世界科技创新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成就,培根、马克思等思想家都指出,正是来自中国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等科技发明推动了世界近代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传统文化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曾经孕育了辉煌的古代科技,特别是在医学、农学、天文学、数学等学科领域.科技知识的伦理化、历算学的工具化、科技著作的经学化,揭示出儒家文化中包含的科技因素以及科技的儒学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背景据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在公元后头13个世纪里,陆续有一批的科技发明从中国传到欧洲。除了世人皆知的四大发明外,还有鼓风机、帆车、船尾舵、马挽具、中医药学、陶瓷技术等等。这就使我们认识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古代的创新能力和世界其他地区相比至少不落后,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