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物自体”学说是康德哲学智慧的中心所在,它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认识论转向的新篇章。对“物自体”概念的把握,是掌握康德批判哲学从感性论到理性论再到实践论演变过程的一条基本线索,也是人们研究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2.
人性观是对人的基本看法和哲学假设,是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石。心理学的历史表明,对人性看法的逐渐改变带来了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流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模式。从各流派所持的人性观的不同可以洞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发展和转向:从“物化”到“人化”;从主体到存在;从现代到后现代;从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文科建设的关键在于文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对牛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PPE)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分析发现,PPE专业集中体现了文科人才培养从传统文科到新文科的发展趋势:从侧重知识传授到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向;从单一学科到多学科/跨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设置逻辑转向;从“教师”单一中心到“教师-学生”双中心的教学方法选择转向;从单一终结性评价到多元评价方式并存并用的人才评价方式转向。可见,传统文科遵循知识逻辑培养单一学科专业人才的模式正逐渐被新文科遵循应用逻辑造就跨学科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模式取代。为此,新文科建设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培养;从多学科知识罗列的课程结构走向不同学科知识的跨学科交叉融合;综合运用“教师中心”(ITTF)和“学生中心”(CCSF)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善于使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清祥 《凉山大学学报》2001,3(2):126-128,132
“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由“非人”的价值取向转向人的价值取向。从“五四”新文学“白话文学”和“人的文学”两个“中心理论”全面考察和剖析,从文言话语模式向白话话语模式转向,实际上在文学本体的表层呈现着“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从“载道文学”向“人的文学”转向实质上是在文学本体的深层透射着“五四”新文学的价值转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学习心理学一直把对学习结果的掌握等同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从哲学解释学角度看,数学学习过程本质上是理解的发生过程,同时也是意义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质的飞跃,也是世界哲学发展之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在唯物史观创立的过程中,马克思的思想经历了几次重大转折,其中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由对“政治暴政”批判向对“经济暴政”批判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这种转变促使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转向对“市民社会”的批判;由对哲学的研究转向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唯物史观的创立奠定了世界现、政治立场、学术理论上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傅丽霞教授的学术力作《多维视角中的语文解读学》,以哲学解释学为理论渊源,将文学解释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语文解读研究中,系统探讨了语文解读的重要理论问题并构筑了语文解读学的理论体系和结构框架。这一理论框架的构建,完成了语文阅读及教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从认识论、方法论到本体论的彻底转变,其多维视野的确立,凸显出两大亮点:一是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召唤性结构;二是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自组织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本体论。哲学发展的历史就是本体论更替演进的历史。西方哲学经历了从古代的本体论哲学、近代认识论哲学到现代的生存论哲学的发展历程。由于不同时代哲学的主题、研究对象不同,思维方式有别,因此,它们对本体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本体论追究也就经历了从“终极本原”的追寻,到“终极真理”的探究,再到“终极价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西方哲学中关于语言问题研究的轨迹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现代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核心问题、主要观点及其所呈现的两条基本脉络——“逻辑建构”和“人文阐释”。进而,对这种转向所形成的语言世界建构之于哲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给予了剖析和阐发。哲学研究的语言转向昭示人们,人类语言永远是人类世界的弥久而常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山西隰县小西天大雄宝殿彩塑是明末清初的反映佛教历史和极乐世界的大型塑像遗存。文章从题材和主题上分析了其佛教思想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重点从技术层面挖掘分析了其科学价值和制作工艺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人性化”设计理念在居住环境绿化设计中的需求,并通过分析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针对企业重奖对员工心理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企业重奖会使员工形成赶超心理、羡慕心理、嫉妒心理、自卑心理、不安心理、无所谓心理.指出企业应根据员工的重奖心理,在使用重奖时注意使员工形成赶超心理,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和贯彻绩效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绝对值方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性规划、二次规划、双矩阵对策等问题都能转化为线性互补问题,而线性互补问题又可以归结为绝对值方程,因此研究绝对值方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绝对值方程是一个NP-hard问题,对绝对值方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绝对值方程的理论研究现状,总结了绝对值方程的若干求解算法。这些算法可以归结为三类:1)逐次线性化方法,2)半光滑牛顿法,3)光滑牛顿法。指出解的存在性、构造光滑函数、采用智能算法求解以及算法收敛性分析将成为绝对值方程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研究积极取向,从关注人类的疾病和弱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诠释心理学。本文从如何看待心理学的发展和人的发展、如何预防心理疾病、如何看待和治疗心理问题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引领心理学走向积极取向。  相似文献   

16.
对齿轮噪音和齿轮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成功地将噪音从81~83降低到76~78dB.在理论研究中,发现了误差齿轮的线外啮合和过渡过程的衔接撞击,探讨了几种有效的齿轮低噪音工艺.并对齿轮加工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简论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包涵族类、文化、政治三方面的思想要素。文化是古代史家民族史观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文化主义是这一史观的本质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中国中心观念;族类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的观念:同时,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又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即“正闰”观和“大一统”观。这一民族史观深刻影响了古代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佛教在印度本土式微后,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但藏传佛教的复兴不仅未能促进涉藏问题的有利解决,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涉藏问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负资产"。将这种战略"负资产"转化为"正能量"的一种可行思路是,重视藏传佛教信众的心理认同,加强藏传佛教统战工作,争取宗教文化认同,占领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革命通俗小说的代表之作,曲波的《林海雪原》一经问世便引发强烈反响,并经历从小说到话剧、京剧、样板戏以及影视剧的一系列改编,至今仍是极具生命力的文学经典与艺术资源。其中,普通民众作为接受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林海雪原》及其延伸文本的接受呈现出一种流动发展的态势。一方面,经历从"革命时代"到"消费时代"的过渡,普通民众接受状况在历史语境的巨大转折下悄然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他们的接受呈现为一种"有限度的自由",受到主流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群体两种权力话语的规训。与此同时,这种规训却产生了反作用力——及至"消费时代",普通民众力图通过"戏说"与"恶搞"重新寻回自己作为受众的主体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概括了严复公私观的三个基本内涵:开明自营、合私以为公、群己协调;认为浓厚的近代西方色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及明清"有私"思潮的影响、当时社会环境的烙印,是严复公私观念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社会历史条件.指出严复在公私观念上所进行的融合中西的探讨,不仅存在理论上的价值,也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