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研究对大蒜脱臭具有较好的效果。采用正交设计方法确定了脱臭大蒜汁的最佳制备条件。脱臭蒜汁经与中药汁复合,制得风味独特的大蒜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大蒜的营养成分及食用药用价值,阐述了大蒜臭味产生的分子机理及脱臭方法,介绍了脱臭蒜素复合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大蒜的食疗价值及其深加工制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大蒜的营养成分及食用药用价值,阐述了大蒜臭味产生的分子机理及脱臭方法,介绍了脱臭蒜素复合饮料等系列产品的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脱臭蒜素胶囊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食疗价值,探讨了大蒜的脱臭机理,阐述了脱臭蒜素胶囊的制造技术.  相似文献   

5.
任长江  孙毅 《河南科学》2002,20(5):517-519
大蒜中的有效成份是大蒜素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但鲜蒜中大蒜素是以稳定无臭的大蒜氨酸的形式存在。当大蒜受到冲击 (切片或捣碎 ) ,大蒜酶接触到空气后活化 ,大蒜氨酸转化大蒜素。根据大蒜素的理化性质 ,采用不同的反应条件进行脱臭实验。开发研制出脱臭蒜素原液、脱臭蒜素保健饮料、脱臭蒜素原汁酒等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大蒜综合应用技术产品的开发,包括用大蒜油制防霉防腐剂、脱臭大蒜饲料添加剂,大蒜添加剂饲料以及鱼饵添加剂开发的研究进展和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就大蒜有效成份的提取、脱臭,及其在膏霜类化妆品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对有关理化指标进行了测试,确定了实验配方和生产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大蒜的脱臭机理及无臭蒜素系列产品的加工工艺。该项研究于1987年6月16日通过了由省教委主持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9.
大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抗菌作用,若将经脱臭并加入保护剂的大蒜加工成一种高档保健营养型调味品,此产品便具有突出的主体香型,且无蒜臭,口感细腻,可用于调拌各种凉菜。 1 原料 大蒜,奶粉,酸奶,环糊精,色拉油,香辛料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大蒜臭味产生的原因 ,采用超临界 CO2 使蒜酶失活 ,得到蒜油和大蒜脱臭的较佳条件 :6 0℃ ,2 1 MPa,浸提 4 5min,萃取 2 5min,并以萃余物为原料制得浓郁蒜香的调味品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后期的美学思想是紧紧围绕着趣味得以展开的,趣味实际上是指一种审美趣味,它与日常趣味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非功利性,梁启超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作出了其独具特色的具有现代意义的美学建构.  相似文献   

12.
采用法国Alpha公司生产的Astree电子舌对四种不同品种大米进行区分识别研究,系统研究了大米样品经过不同预处理方法后的区分识别效果、研究味觉传感器优化前后大米样品区分效果、研究应用PCA、DFA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区分识别效果;结果表明,大米经简单预处理后,电子舌能有效区分、识别出不同品种的大米。在大米品质检测方面,电子舌应用是一个新的检测方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选用11种不同果品作为果料,进行了果料原始糖、酸、硬度的测定,研制了单一果酱4组、两料复合果酱4组、3料复合果酱4组,认为利用果料的原始甜、酸、香确定果酱口味,更适合现代人精食的口感和需求,是今后果酱发展的方向,为果品保鲜、加工、贮藏带来显赫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采用正交设计配比的方法,筛选出了杨桃复合原味果汁的较优配比,对其成品进行了不同时间的保鲜分析,测定了保鲜过程中SOD活性、VC含量、pH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动态变化,经探析研究,明确认为:1)杨桃+甜瓜+雪梨+西瓜的4次复合原味果汁口感、色泽、透性、营养较好.2)保鲜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pH和可溶性固形物波动变化值趋低;SOD活性呈峰谷式降低,VC含量为稳幅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赵俊敏 《天津科技》2014,(7):50-52,56
实验以KCl取代NaCl,试图在不影响咸度的前提下,降低香辣排骨面料包中的钠含量。以产品的咸度、鲜度、排骨味、浓厚感为指标,对减钠前后的香辣排骨面进行感官品评分析。当NaCl的添加量降低为原添加量的57.3%时,香辣排骨面的钠含量可降低至NRV99%。添加30%~40%的KCl后,感官品评,咸度回升明显,但伴随有一定的金属味和苦味。  相似文献   

16.
黑鲷化学感觉发育和摄食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仔、稚、幼鱼嗅觉和味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及嗅觉、味觉与摄食的关系,初孵仔鱼的嗅囊很小、很浅,细胞没有分化。5d的嗅囊细胞开始分化,24d嗅囊分化完毕,嗅觉开始功能化,参与摄食反应。初孵仔鱼味蕾没分化,5d的仔鱼味蕾分化形成,参与摄食反应。随发育的进行,先后从口咽腔、头部、躯干、尾部、鳍等处依次出现味蕾。嗅觉和味觉是鱼类的化学感觉,嗅觉可以对远、近距离的食物发生反应,而味觉只能对接触的或几乎接触的食物发生反应。化学感觉对摄食的作用是对黑暗条件下视觉摄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和品质的差异, 以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为样品,利用重量法对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水分、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和比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测定样品的主要呈味成分,包括茶多酚、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咖啡因和氨基酸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五峰春茶、夏茶和秋茶的主要呈味成分存在差异.茶多酚、儿茶素、EGCG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咖啡因、茶氨酸、总氨基酸含量:春茶 > 夏茶 > 秋茶.不同季节的茶叶呈味成分成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可能是导致五峰夏秋茶苦涩味偏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砖茶水高氟降除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氟中毒是由于摄入过量氟引起的.除发生在高氟水地区外,由于砖茶中的氟含量比较高,有饮用砖茶习惯的少数民族地区往往因饮茶过多出现氟中毒现象.通过对国内外饮用水及茶水降氟的技术、降氟机理、降氟影响因素的综述,对当前吸附法如蛇纹石、沸石、负载硅胶、石英砂、粘土等的除氟效果及机理做了深入探讨,对化学沉淀法的常规做法如铝盐、钙盐等除氟和最新尝试进行了比较,此外简述了电化学方法的应用,其目的是提出在不影响茶水质量和品位的情况下的砖茶水降氟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无水保活过程中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变化规律,通过电子舌分析结果,核苷酸、有机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测定指标,研究了无水保活0、3、6、9、12h后石斑鱼鱼肉的滋味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电子舌PCA分析中,PC1和PC2的累积贡献率为90.29%,可以反映样本的总体特性;与鲜样相比,保活后鱼肉的鲜味值和浓厚味值均显著增高,保活12h后分别达到3.52和5.00;核苷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在保活3h后,腺苷酸和肌苷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0、465.0mg/100g;有机酸整体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各处理组乳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保活12h后乳酸达到最大值,为158.70mg/g;各处理组琥珀酸、乳酸和柠檬酸的TAV均大于1,说明这3种有机酸对石斑鱼的滋味有重要贡献;总游离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保活3h时鲜味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1.50、7.29mg/100g,显著高于鲜样的8.54、0.60mg/100g。研究结果表明,无水保活可以改善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滋味,提高鱼肉蛋白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