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其芳诗歌理论批评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其芳的诗歌理论批评延续了自五四以下中国新诗学的学术传统,在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转型时期具有桥梁的作用,在诗歌本质上,何其芳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但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研究和完善,现代格律诗理论是何其芳对中国新诗学的独特贡献,但尚未解决节奏理论的关键问题;同时,他把新诗的出路仅归于形式本身,具有明显的弱点,在的诗的批评实践中,何其芳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诗歌批评的基本规范,即遵从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客观,兼容,提介学术批评风落和独立批评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2.
明代后七子是明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其诗学理论在中国诗歌理论史上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是向诗歌本体的复归,研究他们的诗歌理论,对于当代学理论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厦门城市大学中文系教授陈仲义的新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在中国新诗研究上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局面。他以个人的眼光,前沿的视域,严谨的问题意识,野性的思维在近20年的诗歌场域里的前沿地带探索出一种优质的诗学资源,注入鲜活的诗学理论,拟定出一套全新的诗学话语建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叶燮是清代初期重要诗论家之一,其《原诗》是一部阐述诗歌原理与发展变化的专论。本文拟对叶氏《原诗》中几个重要诗学理论观点的阐释和剖析,肯定叶燮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及其贡献,同时也指出其诗学理论观念上的矛盾、疏漏及其局限,最后得出结论:叶燮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于变,即自主创新,而其所云“变又不能背离正”,即自主创新不能违背思想上的儒家道统和诗歌审美上的风雅传统。  相似文献   

5.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在《诗品》中,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6.
针对达州诗人龙克诗歌创作的“疼痛”现象和倡导的“疼痛诗学”,指出龙克以“疼痛”为词根或关键词,不仅由此出发去理解、拷问诗歌,雄心勃勃地建构他的“疼痛诗学”;而且,疼痛也像一道血迹斑斑、永难愈合的伤口。无休止地到处撕咬着他的诗歌。阐述了在经历、穷尽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花样繁多的革命性语言方式和文本样态之后,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的标举“疼痛”既是龙克个人新的写作生长点的突破口,也是当下中国诗歌新的写作生长,最。  相似文献   

7.
林庚先生毕生创作并潜心研究中国诗歌,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中国诗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提出的"节奏音组"和"半逗律"的理论创见,丰富了对于中国诗歌民族形式的理性认知,并为格律新诗的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石;他在"楚辞"、唐诗和诗歌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公认的成就,开创了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他人格精神的诗学价值对于当下中国诗界也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梵语诗学是世界三大古代诗学流派之一,其六派理论具有当代运用价值。本文即以梵语诗学六派理论为工具,对土家族作家冉仲景创作的当代少数民族诗歌从语言运用到情昧神韵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诗歌表达中的合适性问题和“诗病”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9.
彭南丰  贾德江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78-179,182
意境论是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的典范形态,是最具东方民族特色的诗学理论之一.在古诗英译中,只有如实地再现诗歌的意境,译作才能称为上乘之作.这就要求译者在诗歌的翻译中遵循一定的意境再现原则.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和评论家惠特曼倾注毕生心血创作的《草叶集》,从内容到体式皆给中国现代诗坛带来勃勃生机,甚至掀起了自由体诗歌的创作热潮。惠特曼的诗集和诗学理论,成为中国诗学深入地颠覆古典诗学的驱动力,对中国现代诗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文章深入探寻作为他者代表的惠特曼,在被中国现代诗人所接受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异现象和有创造性的误读,以及此种误读现象存在的成因,阐释中国知识分子对其诗学精神和诗歌体式的重塑,以期为人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惠特曼诗歌精神在中国的接受语境下的传播状况和变化现象,为中国当下诗歌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一定的鉴镜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西方诗歌文化与中国诗歌文化交错运动的视野 ,分析文化全球化语境的建构对中国诗学文化的影响与现代诗创作的转型。作为中国诗歌文化现代化运动的必然结果 ,全球化语境把中国现代诗学及其写作带入了一个新的时空维度 ;这个新的维度对于诗歌文化比较研究的根本意义是承受反抗一种“在世界中存在”的虚无 ;并成为全球化语境中的个体自我认同和诗歌文化比较研究的基本动机和主题  相似文献   

12.
因为中西方本就拥有两种不同文化特质,中国诗与外国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对象,故宋诗平淡是否成为理论,如果完全参照西方的理论界定和标准,这是有问题的.本文从宋诗"平淡"的说法入手,通过考察宋代的文学观念变化,辨析了宋诗"平淡"说法提出的原因,并解析了宋诗"平淡"的内涵及评价标准.这说明宋诗"平淡",已经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从中国的气脉出发,假若我们将古人对于诗歌的认识大致归纳为"诗歌理想"、"诗学(创作论)"、"诗学理论化、系统化"三个阶段的话,那么宋诗平淡虽未完全达到诗学理论化、系统化的阶段,然而它已超越了一般"诗歌理想"的层面.成为宋人关于诗学创作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世宾等人提出的"完整性写作"诗学理论,是将阿多诺文化批判理论运用于中国诗歌语境的产物,是世宾一贯的"美必须通过批判性的方式去拯救"理念的全面阐述。它为梦想招魂,以看似"本质主义"的方式重新赋予梦想在诗歌和人类心灵中的位置。"完整性诗学"理念的出现,是90年代以来中国诗人重建破碎身份的努力之一,它不提供具体的写作技巧,而是提供一种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在吴思敬那里一方面表现为一种诗学人格精神,另一方面也作为观念原则和逻辑原则贯穿在其全方位的诗学探索中,并由此构成其诗学基本理论的建构和诗歌批评的中心观念、逻辑脉络和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5.
钟嵘《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批评专著 ,在《诗品》中 ,钟嵘否定和扬弃了政教中心论的诗学传统 ,创立了审美中心论的诗学体系。钟嵘诗学对唐宋至明清审美中心论诗学流派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即从诗歌理论、诗歌评论方式及诗话写作格式三个方面 ,深刻剖析了其影响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青年时代的宗白华用《流云》小诗的清新勃发来表达自己对少年中国的幢憬和向往。他诗歌的魅力虽然与其自身的诗性品格有关,但更多地是时代和社会环境使然。在宗白华的诗歌及其诗学理论中,同样也包含着他早期的唯美主义倾向与对黑暗的研究。而对小诗这一诗体的选择,反映了他的诗性品格和早年对哲理情思的追求。《流云》小诗奠定了宗白华一生美学著作的基本音调。  相似文献   

17.
王若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9):58-59,74
"诗可以怨"是中国诗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理论命题,它源于孔子的"诗可以怨",流衍出"发愤著书"、"不平则鸣"、"穷而后工"等主张,对中国古典诗歌理论及其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尝试梳理这一诗学源流传承和流变的历史脉络,从而凸显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朱自清诗论整体的理论系统性,认为他的诗学理论涉及到中国现代诗学研究的方方面面,从诗歌本体论、诗人创作论、读者欣赏论三大板块重新认识了朱自清的诗论。  相似文献   

19.
戴望舒诗歌创作深受法国象征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戴望舒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自觉传承和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与融会意识构成其创造性的诗歌美学观。戴望舒的创作实现着中西诗学“融会”的道路,在20世纪30年代将中国新诗推向一个新的更为丰富的艺术领域。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的诗歌激情如火,洋溢着爱国思乡的深情。针对草创期新诗散漫无纪、毫无节制的滥情,闻一多倡导格律化,明确提出“三关”的诗学主张,这种文体的自觉,开启了中国形式主义诗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