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概述煤矿供电系统大部分是6kv中性点非直接地电网,在6kv供电系统中频发性故障是单相接地。发生单相接地时,由于故障点的电流行小,而且三相之间的线电压仍然保持对称,对负荷的供电没有影响。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允许再继续1-2小时,而不必立即跳闸,这也是采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运行的主要优点。但是,在单相接地以后,其它两相的对地电压要升高3倍,为了防止故障进一步扩大成两点或多点接地短路、及单相接地时点烯的电弧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煤矿安全规程中规定“矿井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应装设有选择性的检漏保护装置”,故障时及时发出信号,…  相似文献   

2.
为保证配电网供电可靠性,长期以来配电网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运行,该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流过所有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容电流。随着配电网的发展,配电系统中电力电缆的广泛使用使得其对地电容电流剧增,尽管采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可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但由于消弧线圈补偿能力有限,部分地区消弧线圈实际运行在欠补偿状态。由于较大的电容电流不利于接地点熄弧,由接地弧光的熄灭和复燃而导致的间歇性弧光不仅会引起设备过电压,还容易造成高频谐振等问题,危害设备的运行。本文结合某地区配电网发生的一起单相接地引起的连锁跳闸事故,分析了事故原因,探讨了弧光接地过电压易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给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章宇峰 《科技资讯》2005,(24):37-38
10kV配电网当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点在电网中引起异常过电压,使非故障相发生第二点接地,造成扩大事故。因此根据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特点,结合宝钢某现场供电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及其选型。可供中压配电网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钢铁企业或其它工业企业改造单相接地选线装置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电网的中压供电系统,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即小电流接地系统。这种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电网仍可带故障运行,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供电方式在单相接地电流较大时容易产生弧光过电压和相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有非有效和有效接地两种,10 kV配电网的接地方式通常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也称为小电流接地系统,因此,也是小电流故障。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在10 kV配电网系统中,发生率最高的故障就是小流故障,即单相接地故障。所以,当系统出现此故障后,应该立即能够找出故障线路,确定故障点,从而设法消除故障,在进行必要的负荷转移后,将接地设备从系统中切除。本论文重点研究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自动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6.
前言众所周知,电力系统中几率最大的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特别是线路更是如此。在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虽然允许继续运行,但在此期间,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可能危及对地绝缘。同时单相接地故障往往是不稳定的,在网络补偿得不很好时,会伴随着断续发弧,引起过电压,致使单相接地发展成多相接地故障。因此及时、迅速地确  相似文献   

7.
乔江 《科技信息》2009,(29):I0626-I0627
单相接地是运行电网中常有的故障,当中性点非接地系统一相导线对地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孤接地,这种接地确能在整个电网中引起过电压.会使绝缘薄弱环节引起故障。如何治理弧光接地过电压,减少其给电力系统带来的危害,本文就过电压的几种方法进行技术比较,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1.概述在中性点绝缘及经消弧线圈接地(即非有效接地)的高中压配电网中,单相接地故障是一种常见的故障形式。当上述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通常仍可以继续运行一段时间(规定为2小时)。然而电网带接地故障运行却存在着引发两相或三相接地短路故障的危险性,同  相似文献   

9.
苏宇娟 《科技信息》2012,(22):361-361
我集团公司是个老矿区,其电器设备在长期运行中,由于受到外界损伤,造成绝缘降低或损坏,引起漏电或金属性接地,又由于老旧杂设备较多,维修都很困难,所以很容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这样直接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而且我公司供电系统是属于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称小电流接地系统。所以下面谈谈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的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零序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红 《科技资讯》2008,(30):106-107
电力系统中性点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的中性点且指变压器Y形接线,运行方式共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以及中性点直接接地运行方式。中性点的不同运行方式,对电力系统的运行特别是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明显的影响,而且将影响系统二次侧的继电保护及监测仪表的选择与运行。本文主要介绍了中性点三种接地方式的特点及其在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时,常见零序保护方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利用接地变压器和可控自动快速消弧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自动跟踪的消弧线圈实现快速补偿,当发生非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能正确选出故障线路并跳闸。  相似文献   

12.
《广东科技》2006,(2):30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它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磁环境都有很大影响.然而,目前为止电力系统未能满意地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成功实现了“‘快速消弧线圈’加‘快速选线跳闸’”的接地运行方式,即:采用快速可控消弧线圈最大限度地消除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而当非瞬时性故障发生时,快速选出接地线路并跳闸。其主要特点在于,兼顾消弧与选线两种功能,在保证消弧线圈快速输出补偿电流的条件下,在接地故障电流已降为很小的残流的状态下进行快速准确选线。其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过程是:当故障发生时,  相似文献   

13.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福全 《广东科技》2009,(14):174-175
本文对电力系统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评价了四种接地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并分别计算了四种接地方式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4.
在对目前应用小波变换技术进行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瞬时零序功率的选线新方法.通过分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给出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和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的瞬时表达式,定义了瞬时零序功率并将其作为故障选线特征量.结合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大量仿真分析,应用小波包将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暂态信号逐层剥离,提取最大分量的信号频段为特征频段;根据各线路特征频带的零序电流、零序电压计算每条线路的瞬时零序功率,在短路第1个周期内,具有最小瞬时零序功率的线路为故障线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选线方法对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都适用,而且不受短路时刻、线路长度的影响,抗电弧过渡电阻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暂态分量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应用小波变换技术进行配电网单相接地选线方法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瞬时零序功率的选线新方法。通过分析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暂态过程,给出了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时零序电压和各条线路的零序电流的瞬时表达式,定义了瞬时零序功率并将其作为故障选线特征量。结合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的大量仿真分析,应用小波包将零序电流和零序电压暂态信号逐层剥离,提取最大分量的信号频段为特征频段;根据各线路特征频带的零序电流、零序电压计算每条线路的瞬时零序功率,在短路第1个周期内,具有最小瞬时零序功率的线路为故障线路。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选线方法对中性点不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都适用,而且不受短路时刻、线路长度的影响,抗电弧过渡电阻能力强。  相似文献   

16.
朱洪昌 《广东科技》2011,20(20):144-145
目前,电力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四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本文对上述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并分别计算了四种接地方式下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故障电压和故障电流。  相似文献   

17.
两相短路后,传统方法是切除故障线路,但这可能导致系统潮流大转移并可能引起系统不稳定,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为此提出一种新型的故障电流控制器及与之对应的控制方法。故障电流控制器由串联变压器、并联变压器、2个可调电感以及有载调节开关构成,嵌入在线路的两端,工作时等效于电压源和电感的串联。两相故障后,改变与并联变压器原边相连开关的位置,将改变故障电流控制器等效电压源电压的相位,使故障相线路发送端(接受端)的电压源电压与超前(滞后)于故障相的电源电压同相,再协调控制2个可调电感,能独立控制其等效电压源电压的幅值和电感值,适当地控制这2个分量,能控制故障相间的线电流等于正常电流,该状态下线路的故障电流不仅为0,同时故障线路的电流也等于其正常运行时的电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相短路故障电流的控制策略,建立了与之对应的控制系统。该方法能保持故障线路的继续运行,提高了线路供电的可靠性。实验证明了故障电流控制器能控制故障线路上的电流,使其等于正常运行电流,同时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也证明了提出的故障电流控制器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相短路电流的控制原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政策,它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和电磁环境都有很大影响。然而,目前为止电力系统未能满意地解决这一问题。本项目基于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首次提出并成功实现了“‘快速消弧线圈’加‘快速选线跳闸’”的接地运行方式,即:采用快速可控消弧线圈最大限度地消除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而当非瞬时性故障发生时,快速选出接地线路并跳闸。其主要特点在于,兼顾消弧与选线两种功能,在保证消弧线圈快速输出补偿电流的条件下,在接地故障电流已降为很小的残流的状态下进行快速准确选线。其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取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故障线路和非故障线路的零模暂态能量值,利用电磁暂态程序ATP建立了仿真模型,借助Matlab程序设计得到了相应的零模暂态能量值.同时综合考虑不同接地过渡电阻、不同故障距离、不同故障初相角以及间歇性接地故障等多个因素,对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了大量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零模暂态能量的故障选线方法检测灵敏度高,不仅适用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而且适用于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及间歇性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20.
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点非有效接地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尽快选出故障线路对提高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的保护现状,分析了目前各种保护原理的优点和不足.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