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SiO2纳米复合粉末.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研究了凝胶干燥温度对CoFe2O4/SiO2纳米复合粉末的结构和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凝胶干燥温度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二氧化硅网络,从而实现CoFe2O4晶粒的有效细化.  相似文献   

2.
以正硅酸乙酯和金属硝酸盐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材料.利用热重/差热综合热分析仪(TG/DTA)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CoFe2O4)x/SiO2(1-x)纳米复合粉末的结构和晶粒尺寸.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样品中同时存在非晶态SiO2和晶.态CoFe2O4,当x≥0.5时,出现少量的Fe2O3杂相.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晶粒尺寸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3.
喷射电沉积纳米晶镍镀层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直流喷射电沉积方法制备了纳米晶镍镀层,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电流密度对镀层微观结构,如表面形貌、晶粒尺寸、织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沉积电流密度从11.65A/dm^2增加到93.2A/dm^2,镀层平均晶粒尺寸从13nm增大到了50nm左右;同时,镀层织构由(111)转变为强(200)织构。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氢气还原处理制备了FeCo/Al2O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学性质与样品的组分和Fe—Co合金的晶粒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在氩气气氛中分别在400℃和900℃进行热处理,合成了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Fe掺杂Ni纳米颗粒,晶粒尺寸范围分别为42.7nm和73.6nm.分别用差热分析仪(TG-DTA)、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测试手段对样品的反应过程、形貌结构和磁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Fe掺杂Ni纳米颗粒的晶粒尺寸逐渐增大.样品具有铁磁性,比饱和磁化强度(Ms)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而矫顽力(胁)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热处理对致密Ln-Sialon/SiC(p)复合陶瓷中α相稳定性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显微结构调控和力学性能变化,其中Ln=Nd和Yb.Nd-Sialon/SiC(p)中,α相热稳定性差,几乎全部相变为β相,而大量长柱状β晶粒的存在并未明显改善材料的断裂韧性(KIC),原因在于长时间热处理导致晶粒相互聚集粗化.相对而言,Yb2O3可有效稳定α相,因此Yb-Sialon/SiC(p)中含有许多等轴状α晶粒,高硬度是此种材料力学性能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氢气还原处理制备了Fe-Co/Al_2O_3,纳米复合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磁学性质与样品的组分和Fe-Co合金的晶粒尺寸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Nd~(3+)掺杂的BaTiO_2纳米粉体材料.采用热重法(TG)、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转换光谱(FTI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和表征.采用荧光光谱研究材料的光致发光特性.研究不同浓度Nd~(3+)掺杂对于BaTiO_2纳米粉体材料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以及频率上转换发光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对其发光机制展开了讨论.研究发现,Nd~(3+)掺杂抑制了BaTiO_2晶粒的生长.随着Nd~(3+)替代位置的变化,BaTiO_2的晶格常数出现了相应的改变.此外,该材料体系具有较高的淬灭浓度,达到了10%.  相似文献   

9.
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CoFe1.8Y0.2O4铁氧体纳米粉末,并对样品进行机械球磨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样品的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和磁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球磨时间对样品的微观结构和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球磨时间的增加,晶粒细化,矫顽力从1990Oe减小到589Oe,比饱和磁化强度从27.89emu/g减少到19.5emu/g。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o_(1-x)Ni_xFe_2O_4/SiO_2(0<x<1)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差热和热重综合热分析仪(TG/DTA)研究了热处理过程中干凝胶的变化,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产物的结构和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2+)的掺杂引起样品晶胞体积减小,并且随着Ni~(2+)含量的增加,样品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矫顽力He都减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Fe-Ni-B三元系合金,研究了合金化过程中晶格常数、晶粒尺寸及微观应变随球磨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和分别掺杂第一过渡系金属离子(V5 、Cr3 、Mn2 、Fe3 、Co2 、Ni2 、Cu2 和Zn2 )的TiO2纳米粒子,以甲基橙的光催化氧化评价纳米粒子的活性,借助XRD考察掺杂对TiO2相变及粒径的影响,探讨金属离子的物化性质与其对TiO2性能影响的关系,研究掺杂改性的机制.结果表明:除Cr3 外的其它离子掺杂均能提高TiO2活性且最佳掺杂量相近,反应过程中V2O5析出使0.1%V-TiO2活性逐渐降低;掺杂均能轻微抑制锐钛矿向金红石的转变,对晶粒长大轻微抑制或无影响;离子适中的Ea/r及全充满或半充满的电子构型均有利于TiO2活性提高,两者谁占主导地位随掺杂离子不同而不同;离子化合价高于 4时高化合价对催化剂活性的正效应能完全克服不适的Ea/r与电子构型的负效应.第一过渡系金属离子掺杂对TiO2活性的影响由金属离子的Ea/r、电子构型及价态共同决定,与掺杂对TiO2结构相变和粒径的影响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3.
发现了一种制备纤维素衍生物接枝聚乙二醇衍生物的优良方法.首先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与溴乙酸乙酯反应制得羧甲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CMPEG),之后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DMAc/LiCl)双组分非水溶剂体系中,以羰基二咪唑(CDI)为催化剂,通过CMPEG上的羧基与醋酸纤维素上残余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得到羧甲基化聚乙二醇单甲醚-醋酸纤维素接枝共聚物(CA-g-CMPEG).用FTIR和DS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PEG通过化学键偶联在醋酸纤维素分子的侧链上.用SEM观察了聚合物的形态,有自组装成粒子的趋向,粒径在200~300 nm之间,是一种潜在的优良药物载体.  相似文献   

14.
采用TiO2溶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粒度的分布;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测量了薄膜的厚度.研究了TiO2颗粒的催化机理、薄膜上粒子的性能以及薄膜的光催化性能,130nm左右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28.2%.  相似文献   

15.
用两步循环伏安法制备了Pt/GC电极,并采用电化学方法、X射线衍射法XRD和电镜对该电极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该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Pt/GC电极显示出较高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计算出传递系数.  相似文献   

16.
TiO2薄膜制备及光诱导超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玻璃为基底,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利用旋涂技术在玻璃表面制备了膜厚小于100nm,粒径在10-30nm之间的纳米TiO2薄膜;利用XRD,AFM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及膜厚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可以控制TiO2薄膜晶相类型,从而强烈影响薄膜的亲水性,煅烧温度为550℃时TiO2薄膜亲水性能达到最佳,经紫外光照2h后接触角为6°;研究还发现TiO2薄膜的亲水性随膜厚增大而提高,当膜厚超过85nm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用液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制得的二氧化钛粒径为20~30nm.  相似文献   

18.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Cu-MoSi2粉末在球磨过程中的组织形态特征以及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粉末在球磨过程中表现出先形成机械包裹体再破碎细化的演变过程;球磨60 h混合粉末性能最佳,Cu的最小晶粒尺寸为14.4 nm,MoSi2的最小晶粒尺寸为24.1 nm;混合粉末中MoSi2表现出衍射峰强度和晶粒尺寸先减小后变大,而显微应变先增大后快速减小的反常现象.  相似文献   

19.
二步法合成笼状大孔/介孔三维有序Cs2O-Sb2O5/SiO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氯乙烯(PS)胶晶束为模板,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水热法负载活性组分Cs20-Sb2O5,制备出具有笼状大孔的介孔Cs2O-Sb2O5/SiO2材料.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N2-TPD、CO2-TPD和NH3-TPD)以及X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