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城市中的移动通信基站越来越密集,移动基站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指导基站的规范化建设,消除市民的恐慌,采用理论预测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求解出GSM900移动通信基站天线电磁辐射的安全防护距离:水平防护距离为26 m,垂直防护距离划6 m.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蓬勃发展,国内形成了多运营商、多代通信制式并存的通信网络格局,不同运营商不可避免地通过实施不同制式基站共站址建设的战略,使站点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了避免不同系统间互相影响,需要对各系统间的干扰情况以及隔离度进行分析,避免相互干扰.在目前的LTE系统建设中,笔者分析了FDD-LTE与CDMA2000网络的系统隔离度,确定了空间隔离距离,为更好地进行网络建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甘肃联通5G共建共享过程中,两家运营商的核心网QCI与ARP签约的网络参数不同,CSFB回落机制不同、5G基站和4G基站产生的话单时间不同,导致同一个基站下,双方用户的速率差异比较大,回落感知差,话单时间不统一,无法提供预期的差异化服务,需要将网络参数优化调整保持统一。  相似文献   

4.
韩健  于林韬 《科技资讯》2014,12(24):6-6
当今通信领域,2G,3G、LTE,WiMax等制式将长时间内并存,这种不同模式、频段多、功能强的通信制式,对无线基站和终端的测试来说是巨大挑战。本文全面详细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中频频谱仪分析仪等仪器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由于5G集中在人群密集区域配置,需要的基站数量多且能耗大,因此,运营商需要支付的购电成本很多。为了降低运营商的购电成本,本文提出一种基于Floyd算法的5G基站区域储能分配策略。首先,将供电网络中的5G基站区域储电站等效为一系列节点,并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信息计算出传输损失率矩阵;其次,对各节点的储能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其储能情况将节点分为供能节点与需求节点;最后,基于Floyd算法来合理调配该储能网络中的能量。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引入外部供电和引入外部供电两种情况下,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在运行2 a或150 d后分别达到稳定状态,系统不再需要额外从公用电网购电,减轻了电网供电压力的同时,降低了运营商的购电成本。  相似文献   

6.
研究地铁车站中地闪回击电磁场的传播特征有助于其防雷工作更有效地进行。基于闪电探测资料选取了某地铁站附近典型正(104 kA)、负(?14.9 kA)地闪回击,使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地面无建筑物与真实建筑环境模型中研究了两次回击距车站260 m、200 m、100 m时,站厅层、站台层及左右进站隧道四个区域中央的水平电场、垂直电场、磁场。结果表明:地面无建筑物时最大水平电场、垂直电场峰值始终出现在站厅层中央,真实建筑环境下站厅层中央水平电场峰值仍最大,而左、右进站隧道中央的垂直电场峰值超过站厅层中央,两个模型下的最大磁场峰值均出现在站厅层或左进站隧道中央;对两次回击而言,相较地面无建筑物时模拟结果,真实建筑环境下其距车站260 m、200 m时站内各场分量峰值均衰减,但两次回击距车站100 m时左进站隧道中央垂直电场峰值均增加超过8%。本结果对地铁车站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以移动通信基站建设为例,通过对电磁辐射功率密度、辐射管理约束距离计算、基站管理约束距离要求、共建共享基站相互影响等方面,论述基站运行对电磁辐射的影响程度及特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核辐射防护服的布料设计进行模拟。因防护布料所含成分、密度及与源的距离不同,对射线的阻止本领也不同,该文研究的防护布料成分主要包含碳、氢、氧、铅。研究内容是模拟不同密度及含铅量的布料,与源的距离不同时的射线透过率情况,根据我国电离辐射的剂量标准选取合适的布料成分,设计出能较好屏蔽Ⅲ类60Co源的防护布料。  相似文献   

9.
在公用移动通信需求飞速增长的当下,基站建设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并成为制约移动通信发展的最大瓶颈——公用移动通信基站(以下简称"基站")之于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公认,基站的"公共利益性"及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法律属性不够清晰.随着4G基站规模建设呼之欲出,近几年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无疑将呈现大幅上扬趋势,如何建立健全基站建设的法规体系,理顺基站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与城乡规划间的关系,积极稳妥地调和因基站设置而诱发的政府-运营商-市民之间的矛盾,有效构建"人居和谐"的城市基站设置综合环境,已经成为摆在政府监管部门、电信运营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薛莲 《甘肃科技》2012,28(8):25-27,24
为满足3G网络对本地传输网的大容量带宽需求,PTN网络作为3G基站回传技术得到了大规模使用.保护是PTN网络满足运营商级需求的重要特性,主要分析了PTN常用保护技术和原理,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技术的不同应用于场景和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民众因担忧电磁辐射而投诉日益增多导致通信基站选址困难的现状,在考虑基站覆盖范围和建站成本的同时,兼顾基站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面向低辐射的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通过对基站选址原则及其典型基站的电磁辐射模型分析,建立了基于多目标的基站评价模型,设计了基于改进的免疫优化算法3G网络基站选址优化方案,并以模拟实验区域为对象进行了仿真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选址优化方案不仅能以较小的基站建设代价满足信号覆盖要求,同时也降低了基站电磁辐射的影响,获得了更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井移动通信存在的问题,采用移动台、基站和程控交换机的三级网络结构,设计了集中控制方式和分散控制方式相结合的单区多基站系统。该系统射频收发模块采用ISM波段射频收发芯片TRF6900,微处理器采用MSP430F149,基站采用时分多址方式(TDMA)。实践证明,基站和移动台之间无线传输最远距离达900m信号传输稳定。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乌鲁木齐市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现状,消除公众对电磁辐射危害的担忧,保障公众成员的身心健康。按照电磁辐射监测规范选取典型通信基站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市区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水平符合国家规定的限值标准,未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污染。  相似文献   

14.
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建立了突发事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模型,并应用北京地铁亦庄线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基于离散事件模型的仿真方法,使用Processing和G4P控件库开发仿真软件,实现列车的超速防护、移动闭塞系统生成列车移动授权、列车运行控制和列车停站控制。通过系统仿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单线多列车的运行场景,对突发事件下的全线运行、延误情况进行模拟和评估。结果表明,故障发生的不同位置和持续时间会对列车延误情况造成不同影响,并且通过运行调整手段如发车调整和停站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突发事件下列车的延误情况。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蜂窝网无线定位方法受非视距传输、信道噪声、多径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定位精度往往会出现较大偏差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反转的无线定位方法。该方法以不同信道冲激响应的相关函数的脉冲宽度作为位置特征参数,测量移动终端到基站之间的距离,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定位。实验仿真结果证明,在存在非视距传输、信道噪声、多径干扰的情况下,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定位效果。  相似文献   

16.
韩丹  蒋豪  何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22):356-361
为探究电气化铁路对仪表着陆系统的电磁环境影响程度。根据仪表着陆系统电磁环境要求及测试规范,选择动车的高压电缆、锚段关节、牵变所、分区所等典型位置,利用电磁干扰接收机进行点频测试,得到了其在航向信标频谱内的电磁辐射特性;应用电磁传播理论,以电气化铁路垂直穿越航空器下滑道为例,理论分析了典型位置电磁辐射对航空器着陆的影响;根据GB 6364—2013航向信标防护率要求,结合典型位置实测数据,进行了电磁兼容预测,给出了典型位置距跑道中心延长线的保护距离。结果表明:高压电缆的电磁骚扰可以忽略不计;分区所处的电磁骚扰最大,在110 MHz处产生的辐射峰值高达89. 7 d B·μV·m~(-1);当分区所、牵变所和锚段关节分别距跑道中心线延长线垂直距离不小于9 247 m、297 m和986 m时才不会对飞机的导航信号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能给电气化铁路和民用航空机场区域的电磁兼容问题提供建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周茜 《广东科技》2014,(10):75-76
站用交流电源系统为变电站的运行提供稳定可靠的低压交流电源,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对国内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在逻辑、动作条件等方面的设计进行总结,提出了站用交流电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如开关无法与站用变保护配合、CT达不到保护级等,提出一种能改进站用交流系统智能控制模块逻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超密集网络通信场景, 提出一种基于集群分配的干扰管理与资源分配算法, 以消除超密集网络中由于大量部署低功率基站而降低吞吐量等影响. 首先, 基于距离、 小区间干扰、 可用资源情况3个条件权衡为家庭基站分配集群; 其次, 根据分配结果将干扰关系建模为干扰加权无向图, 按适当标准对家庭基站进行分类, 针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基站采用不同着色算法; 最后, 根据整体着色结果图完成频谱资源块分配. 仿真结果表明, 该算法可以为家庭基站选择最适合的集群加入, 降低集群间干扰, 提升频谱资源利用率, 提高网络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滑坡冲击强度进行定量预测,以勉县金泉寺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颗粒流离散元方法,结合对滑坡岩土体细观参数的双轴试验标定,构建了滑坡数值模型,对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选用冲击距离、冲击速度、冲击力3个指标对滑坡的冲击强度大小进行了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金泉寺滑坡坡脚和滑坡后缘首先发生变形,然后滑坡坡体中部的锁固段发生贯通,并最终表现为前拉后推的复合式破坏特征;滑坡最大冲击距离为23. 52 m,最大冲击速度为4. 10 m/s,单位宽度最大冲击力为205 kN。相关结论与利用已有研究方法分析所得结论较为一致,认为滑坡运动过程中滑体内部颗粒碰撞及摩擦耗能对滑坡冲击强度的影响不可忽略。研究方法及成果对堆积层滑坡动力学过程分析及其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