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避雷针保护范围及雷电流分析入手,研究了避雷针引下线周围,通信台站布线及接地系统构成的金属线框,若非闭合其回路上的感应电压大小与雷电流关系,若闭合其回路上的感应电流以及各段电压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雷电峰值越大,波头时间越短,金属线框距雷击点越近,设备损坏可能性越大;若该金属线框作为通信台站防雷、保护及工作共用接地线,因雷电强电磁感应,使共用接地系统的地线电位无法处处相等,并有达数百至数kV变化,将使通信台站内的设备,特别是逻辑集成电路工作混乱、CPU死机或硬件损害。文中的定量分析结论,可为通信台、雷达站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电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刘卓宏 《广东科技》2012,21(5):175+177-175,17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设施防雷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通信设施的雷电过电压及电磁干扰防护是保护通信线路、设备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确保通信线路、设备正常运行不可缺少的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3.
吴兆国 《广东科技》2008,(16):38-39
本文从雷电活动影响电子计算机房及电子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多个途径入手,分析了计算机房及计算机通信网络的综合防雷措施,对减少雷电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干扰,使相关设备免受损坏,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可靠地运行,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雷电对天然气输气站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随着羁电系统广泛用于工艺设备的控制、仪表、通信设施,雷电暂态过电压和雷击电磁脉冲对输气站安全运行存在一定程度的危险,加之天然气易燃易爆特性,因而雷电防护相对分输气站来说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雷电信息监控中心软件。首先介绍雷电信息监控中心的功能,硬件与软件运行环境。接着介绍雷电信息监控中心的程序设计。该设计采用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以Visual C 6.0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数据中心网络程序,是基于Socket的面向TCP/IP协议栈的网络编程。最后,介绍雷电信息监控中心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业务)模块正常通信的必要设置,包括GPRS终端参数的设置、服务器端口参数设置等。实验表明,雷电信息监控中心实现了与GPRS无线通信模块的通信功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雷电波入侵槽控机及控制系统的途径,并根据雷电波的特点在电源及通信装置前加装防雷吸收装置,同时对电源线及通信电缆进行屏蔽接地,减少感应电压对电源线的耦合干扰,从而降低雷电波对电解槽槽控机的危害,提高电解工艺参数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规模集成电路得到广泛的使用,由于雷电和过电压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本文从计算机机房防雷电的重要性出发,介绍计算机机房雷电防护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雷电电磁场对通信局站中的电信设备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电源线耦合到电信终端设备。要对其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护,首先要研究雷电电磁场对通信电源线的耦合机理。文章运用电磁场理论和传输线方程,推导出了大地为均匀非理想导体时,雷电电磁场对通信线的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压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9.
杨刚毅 《广东科技》2006,(12):153-153
一、前言 目前,公共建筑内电子信息设备及计算机系统应用已经相当普遍,由于这类设备的工作电压和耐冲击电压水平低,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危害,从而使雷电灾害由电力和建筑这两个传统领域扩展到几乎所有行业,特别是金融、航空、通信、IT数据中心、计算中心以及微电子生产等行业由雷电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振荡型冲击电压和标准冲击电压的等效性研究尚不成熟的问题,采用100、300、400kHz的正极性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OLI)和标准雷电冲击电压(SLI)进行对比,以间距为5mm的针尖和球体作为电极,研究了极不均匀场中变压器油在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下的击穿特性,记录了这3种频率的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和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击穿波形,统计并分析了不同雷电冲击电压下的伏秒特性、起始击穿电压和最大击穿时延。结果表明:振荡型冲击电压下的变压器油击穿后会产生一定的振荡,需串接电阻抑制;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变压器油击穿点主要分布在波峰处,而振荡型雷电冲击电压的击穿点在每个振荡周期的峰值处都有分布;振荡型冲击电压的起始击穿电压随频率升高而上升,最大击穿时延随频率的升高而缩短,但比标准雷电冲击电压长。该研究为现场对变压器进行振荡型冲击耐压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焦建刚  王刚 《甘肃科技》2012,28(12):62-63,129
在电解铝行业,因槽控机控制系统的防雷接地网接地电阻不合格,厂房和地网未做等电位平和、接地贯通母线线径过细、信号线屏蔽层未接地、防雷模块自身问题、上位机未做信号防雷等缺陷,每年到雷雨季节,造成槽控机主系统电路板、网络硬件防火墙、防雷模块烧坏及后级主显板烧坏等问题.对电解铝正常生产带来诸多不便,就此将根据雷电渡的特点,在电源及通信装置前加装防雷装置,同时对电源线及通信电缆进行屏蔽接地,减少感应电压对电源线的耦合干扰,从而降低雷电波对槽控机的危害,提高工艺控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雷击时产生的超强电流和电压很容易对通信设备造成严重的危害,使得社会经济和设备安全以及人员的生命受到危害。本文就对雷电的特征和形成进行分析,做好预防铁路通讯设备的安全工作,以确保铁路信号的安全通信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闪电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了通信中断,通信设施损坏,其破坏性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从1749年美国科学家Franlin研究雷电并发明避雷针至今,人类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和探索,在采取预防措施方面,已经有了一套较成熟的理论。在雷害中,雷电电磁脉冲感应作用和过电压波等,构成危害的成灾率更高,损失更大,往往悄然发生,这是雷电灾害最显著的特征,也是防雷科学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交换机网络设备由于大量采用微电子器件,当雷击发生时,雷电电磁脉冲及雷电感应电压经供电线路、网络信号线路及通信线路进入而损坏各种电子设备,对各种设备进行等位连接、各种线路进行屏蔽,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和共用接地网等综合防雷技术,才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5.
胡海 《科技信息》2008,(13):64-65
本文讨论对通信电源设备的雷电防护,首先简述了雷电的形成、危害、雷电波形、雷电保护区等基本知识:随后通过对雷击通信电源设备的主要途径的介绍,重点阐述了通信电源系统对抗感应雷的主要措施以及电涌保护器SPD的使用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罗聪  徐楠 《科技资讯》2011,(23):93-94
雷击损坏网络通信设备的事故屡见不鲜,其大多数是雷电沿传输介质侵入通信设备而造成的损毁。本文从介绍常用的通信介质的应用入手,分析各种通信介质及通信设备受雷电侵害的原因,提出其减少雷电灾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石玉泉 《广东科技》2010,19(14):90-90
计算机网络设备对雷的抵御能力比较脆弱。当雷击发生时,雷电电磁脉冲及雷电感应电压经供电线路、网络信号线路及通信线路进入而损坏各种电子设备。综合运用各种防雷技术,如对各种设备进行等位连接,各种线路进行屏蔽、安装浪涌保护器(SPD)、共用接地网等,能起到良好的防雷效果。  相似文献   

18.
何相医 《科技信息》2008,(36):103-103
随着电子设备和通信计算机通信网络急剧增加,电路板集成化程度来越高,“雷电防护”概念逐渐被各行业的建设和维护人员所重视。本文主要是介绍防雷技术在平煤通信网上的建设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杨宇 《科技信息》2011,(5):350-350,361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设备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要求对雷电的防护等级也越来越高。根据铁道部的相关文件要求,通信、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及其他附属设施、沿线金属构筑物等均需要进行防雷保护,因此,必须严格做好防雷系统。本文分析了信号设备雷电防护的特点,阐述了信号综合防雷整治实施方案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城市智能建筑物日益增多,雷电危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智能建筑对防雷技术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挑战,智能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智能化子系统的集成情况、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按雷电防护要求将其雷电防护等级分为Ⅰ、Ⅱ、Ⅲ三级,为智能建筑是否需要采取防雷措施及现有设施是否充分作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