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大、增速高,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运用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外汇储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构建关于广义货币供应量的计量模型,最后得出广义货币供应量对外汇储备产生的正向影响,即我国接下来几年外汇储备还会不断增加。但规模庞大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因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谭小芬  聂利君 《奇闻怪事》2010,(3):16-22,26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联系纽带,更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推动下,中国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制,然后运用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程度,揭示出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来,国际货币市场汇率的巨幅波动造成了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一定的风险,本文依据已有的最优外汇储备理论,对我国现有外汇储备结构分析,认为通过改善我国外汇储备结构,寻求适合我国的最优外汇储备有助于消除我国外汇储备面临的过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对外经济活动的增加,国际收支状况成为影响国内经济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货币供给与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进行计量分析。同时理论分析新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选取2000-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两者互为正影响关系。短期内,货币供给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不是货币供给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的实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货币理论中关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在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作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内生性质,这意味着以货币供给为操作目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有很大局限性.因此,货币当局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货币供给的内生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军 《科技信息》2008,(6):162-162
最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数量增加成递增趋势。可以说,2006年是我国外汇储备数量的转折年,成功突破万亿大关.超越日本而成为全球拥有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外汇储备也因此成为各界人士讨论的话题。这些话题主要集中在外汇储备的适度问题和超额外汇储备的如何利用。本文则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外汇储备的供给来源。从源头上又分清主次。提出我国需要建立健康,可持续的外汇储备来源机制,从而为我国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打好外部基础。  相似文献   

8.
结合我国2001年1月至2011年9月的数据,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货币供给增长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格兰杰原因,食品价格上涨是M0增加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M1对食品价格的影响作用最强,M0对食品价格的影响速度最快。食品价格上涨促进M0增速上升,而M1和M2增速下降。长期来看,食品价格与M0、M1和M2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成本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和货币供给增加是CPI走高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控制货币增长、合理干预食品价格和保障食品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截止到2009年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399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位。如此巨额的外汇储备一方面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也对我国货币当局有效运用外汇储备的能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依据我国对外汇储备的需求将其划分为三类进行分量管理,并对每一分量制定了专门的投资策略,以达到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最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供给”、“需求”两个大的方面来看,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货币超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涨,隐性成本透明化以及消费、投资、出口的影响,等等。我们应从货币供应量、生产供给、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有效控制我国的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光珍  孙伟东 《科技信息》2010,(23):J0409-J0409
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关系客观上要求我国要以美元为主要储备货币,美国国债的自身优势使之成为我国外汇管理的重点选择。但我国将大量外汇储备用子投资美”国国债也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通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完善外汇市场、健全金融体系等措施来消除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分析,认为目前我国的货币供给机制已具有许多市场经济的特征,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能力不断加强,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利率来对货币乘数发挥作用,以此来调控货币供应量及货币供应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分析了我国外汇储备的基本情况,进而对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以外汇储备的需求为理论依据,以直接影响因素为核心,加上一些可以量化的间接因素,构建了一个新的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界定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1994-1999年我国外汇储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整体上偏大。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由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构成的中国外汇储备供给系统的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和与VAR系统对应的微分方程,并研究了微分方程的稳定性.利用1980-2002年的年度数据估计了微分方程的参数.估计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确实对外汇储备具有重要影响.从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看,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日益壮大,外汇储备的增长将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孙钧 《科技咨询导报》2008,(3):111-111,113
当前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人民币面临的升值压力不断加大。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各种投机性资金不断涌入,促进外汇储备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人民币升值向自我实现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外汇储备过高提高了货币当局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流动性泛滥和一些宏观经济失衡现象。本文就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动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了我国1994年1月——2010年4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研究方法,对外汇储备与人民币汇率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外汇储备与人民币升值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外汇储备是人民币升值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分别从超长期、长期、短期出发,运用相关性分析、VAR模型以及回归分析,验证了“中国之谜”的存在性。研究发现,超长期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存在稳定的正相关关系,“中国之谜”现象是不存在的。长期时,中国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但“超额”的货币供给对物价变动的影响有限。而在短期季度数据分析得出它们两者存在着非常规关系,“中国之谜”现象确实存在。但时间跨度越大,“中国之谜”现象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建立了带有滞后变量的差分方程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引起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公众预期且该预期自变量的系数较大,说明此轮通货膨胀具有较强的惯性。除此之外,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外汇储备作为次要原因分别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和货币供给传导机制引起我国本轮通胀的发生。本文最终建立了动态的差分方程模型并作出了通货膨胀传导机制定量分析的结构图。  相似文献   

19.
马荣 《科技咨询导报》2013,(35):254-254
在过去的十年我国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一直都保持着"双顺差"的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大量的增加,巨额的外汇储备加强了我们国家对外紧急支付的能力,也体现了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但是持续的双顺差和太多的外汇储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应用EViews对我国部分宏观经济数据的分析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我国1978—1998年部分宏观经济数据建立了我国的收入一货币供给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识别,然后运用EVlews软件分别使用OLS,TSLS和3SLS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最后对这三种方法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