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得微乎其微,这也正是造成当前民事执行难、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对民事执行活动检察监督的必要性和途径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立法和制度建设解决民事执行活动的检察监督权问题,以切实促进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民事执行救济是矫正执行程序中存在的违法或不当行为,维护执行当事人以及案外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由于立法的不完善以及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中国现行执行救济制度还非常薄弱,而这对于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的权益极为不利,并且从根本上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对此应通过增设程序上的执行异议制度以及设置实体上的异议之诉制度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这也是完善我国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3.
执行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民法院审判职能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的最终体现.如果生效裁判文书得不到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能受到切实保护,法律文书也将变为一纸空文,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司法权威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4.
民事(经济)审判工作是我国司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我国大量的民事(经济)诉讼案执行难,阻碍着司法工作的进行,究其成因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法官属地管理产生的弊端;地方保护主义干扰执行;立法不够完备,对当事人规避法律缺乏制止措施;对法院执行工作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对民事主体财产状况登记没有形成监督机制等。要解决我国民事(经济)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必须从加快立法,完善法制,提高律师在执法中的作用,改变我国目前法官管理体制,提高人民法院权威性,强化法院执行员作用等方面去考虑。  相似文献   

5.
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司法权威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为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如何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民事执行工作存在着执行"乱"与"难"的问题,而执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也将民事执行中监督制度的缺陷体现了出来。因此,为了维护我国司法的公正、有效以及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就要求由一个专门的机构对民事执行工作进行监督,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系统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本文笔者通过对民事执行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影响因素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民事执行检查监督制度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7.
长期困扰司法工作的“执行难”暴露了目前我国司法体制中的三大弊端:司法不独立;司法公正缺乏制度保障;司法职能分配不当。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推进社会法制化,则必须针对以上三大弊端,加快加强目前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当事人制度,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制度的相关立法过于简单,给当前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司法实践带来了诸多困惑与分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及时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制度立法,准确司法,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参与,律师以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两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实现其在国家法律宣传、执法和司法活动中的服务职能,从而发挥其对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林继拉 《科技信息》2010,(30):400-403
近年来,"执行难"始终为社会所关注,不仅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同时也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就明确指出"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因此,"执行难"的解决迫在眉睫。进一步解决"执行难"问题,需要我们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不断转变和更新观念,用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执行难"的解决。本文对"执行难"的含义和表现都进行了说明,对"执行难"的成因加以科学的分析,主要有:一、由于被执行人自身的原因;二、由于地方或部门的保护主义;三、由于立法及政策原因而造成的执行难;四、法院自身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国内外的相关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有落实法院宪法地位;改革执行机构;修改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及其它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民事执行程序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既未引起立法者应有的重视,也未引起法学界足够的关注,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对执行程序中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举证责任作出了一些规定,但从总体上看过于简单和原则,实际操作性不强,存在明显缺漏。制度建设的滞后和研究的不足给执行实践带来了很大混乱,影响了法院执行工作顺利开展,“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法院,多年积压案件得不到及时执行,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造成社会上盛传“法律白条”现象发生,从而降低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度以及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威望。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世界各国行政法律法规有关行政判决、裁定的执行期限,制度上均有不同程度表述,在我国,集中体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司法实践表明,现行的执行制度存在较多缺陷,尤其是执行期限的规定值得商榷.完善该制度,是平等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科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31-31,113
法定代表人通过犯罪手段假借公司的名义为私人谋利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对于在民事执行阶段发现的涉嫌犯罪行为的正确处理直接关系到民事判决的公正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以及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从现行法律出发,结合法理精神予以论证实现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最大化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离婚率不断攀升,夫妻在离婚后共同债务如何认定、怎样区分等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共同债务认定后,在司法实践的执行中却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法律应该如何在尊重双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前提下,注意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是文章所欲达到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杨晶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0):31-34
现行民事诉讼法中对于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条件规定得过于严格,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法官操作难、当事人起诉难等现象。当前,我国强调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首先就是要建立理性的法律制度,并在诉权理论指引下重构我国民诉中关于起诉条件的具体规定。同时,应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和相应的对策,解决基于这一规定可能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两年来某些地方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而进行的大胆尝试——主动执行,可以说是对以往被动司法、被动执行的司法原则和司法理念的直接挑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起不少争议。通过探讨表明,主动执行有其法理上的正当性与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诉讼是解决纠纷和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其具有程序性,得到裁判需要一定的期限。在这一期限内,当事人的一些行为可能导致将来的生效判决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设置了财产保全制度。但我国关于保全制度的立法仍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问题严重地限制了财产保全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不足以达到财产保全的目的,甚至可能使被保全的财产被当事人恶意利用来损害对方当事人利益。由此首先应梳理我国财产保全制度的概况,借由发现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再述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在处理环境纠纷时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制约我国环境纠纷处理的主要因素为我国有关环境方面的立法不完善。故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环境权实现机制,在环境诉讼司法救济上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树立最终屏障。  相似文献   

19.
合同亦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合同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伴随着经济交往的大量增加,合同诈骗犯罪行为大量发生。为了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市场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加大了对合同诈骗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是合同诈骗犯罪往往和合同纠纷交织在一起,在理论上难于区分,实践中难以把握,成了困扰广大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难点。区别合同诈骗和合同纠纷,主要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三种合同履行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后履行抗辩权行使的条件及在具体执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目的在于促使合同当事人正确行使合同履行抗辩权利,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从而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