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耦合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时序特征方面,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呈稳步上升状态,作用强度处于中度耦合的中等水平.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参量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而环境有序度参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经济、社会系统有序度的提升对资源环境系统有所损害甚至牺牲.1995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从0.351 3升至0.434 9,耦合作用一直处在颉颃阶段.2空间分异方面,耦合协调度水平与综合协调度指数的空间分异类似,形成西北—东南的分布格局.耦合度与综合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异差异较大,个别等级呈倒置状态.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导作用因素依然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差异虽然对耦合度有影响但对整体耦合协调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运用耦合度和协调度模型,测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并分析了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整体态势来看,2000—2013年各市城市人居环境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度指数均分布在0.4~0.5之间,整体上处于颉颃阶段;湖南省各市州(长沙除外)协调度指数均处在0.1~0.3之间,整体上处于低度协调阶段.从空间格局来看,耦合度指数整体上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协调度指数呈现"一高多低"的空间格局,即以长沙为中心呈同心圆式向外扩散,长株潭地区协调度指数总体水平较高.针对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选取2000-2014年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和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作为人口和产业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运用相关软件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四大地区及其省域的"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显示:1)中国及四大地区城镇化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各地区间差异依然存在,其空间分布格局整体呈现为:东、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2)中国各省域"人口-产业"城镇化耦合指数和耦合协调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省域耦合度空间趋于一体化;另一方面,耦合协调的省份逐渐增多,且其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态势.  相似文献   

4.
1995~2016年,北京市的城镇化率从75.6%提高到了86.5%,但是环境污染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在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双重约束下,构建城镇化-社会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了北京市城镇化与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状态。研究表明:①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的综合指数呈不断上升趋势,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指数呈明显的“U型”趋势;②北京市城镇化与社会经济承载力、资源环境承载力三者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5.
基于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理论,构建了耦合度模型,对2000~2011年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进行了综合测算和互动分析.结果表明:10多年来,徐州市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不断提高;从环境综合序参量来看,徐州市生态环境的综合水平数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徐州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数值较高,总体上处于高水平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6.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新型城镇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为完善宁夏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政策体系同时推进两大系统协调发展,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民族地区实际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指标体系,选取2000—2014年基础数据并应用改进的熵值法、综合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等模型分析了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水平均处于不断上升的发展态势,但U1>U2,表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始终优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耦合度C呈现波动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耦合度值由0.494 93下降到0.479 09又上升到0.482 04后又下降到0.470 09;而耦合协调度由0.244 85上升到0.507 04,上升趋势明显。从耦合协调度类型来看,分为两种类型,2000—2013年总体处于失调阶段,其中包含中度失调、低度失调、濒临失调3个阶段;2014年,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才步入勉强协调阶段,至此进入了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高度协调甚至极度协调仍存在较大差距,说明宁夏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匹配程度偏低,要实现两大系统协调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交互耦合协调关系模型和河南省各省辖市城市化发展与旅游产业相关指标体系,计算出河南省各辖市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大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而后进行系统耦合协调度层次划分,并对其时空变化进行分析.2013年,河南省城市化与旅游产业两个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其中,豫西、豫北、豫西南以及郑州附近的豫中地区的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相对较高,省内其他地区的系统耦合度和协调程度相对较低.2008-2013年,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化-旅游产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有所变化,但整体变动不大,耦合协调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8.
利用耦合度评价模型,计算了2000年~2012年湖南省及14个市(州)的耦合度指数,并对耦合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从整体态势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和耦合度指数呈现良好的上升趋势;(2)从时间序列来看,湖南省人居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状态经历了低水平耦合时期和颉颃耦合时期,已进入了良性耦合阶段;(3)从空间尺度来看,耦合度指数空间上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格局.(4)从耦合度指数增长幅度来看,湘东和湘北地区增长幅度明显放缓,湘西和湘中地区增幅较快.从耦合度指数的绝对差距来看,区域差距呈现缩小态势.  相似文献   

9.
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五化"的耦合协调发展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对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五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2006年、 2011年和2016年为研究时间点,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五化"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京津冀"五化"综合指数、耦合度和协调度总体上随时间均呈现不断增长和逐步优化的趋势;②区域发展具有不同步性,高值区一直处于北京和天津等经济发展优势区,但随时间高、低值区发展差异逐步缩小;③因子探测中当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q值最大,属于主导因子;交互探测中各因子交互后,任意两因子的交互影响力要优于单项因子的独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