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赵重远,男,1926年出生于河南卢氏县。1951年于西北大学地质系毕业并留校任教。至今,一直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石油区域构造和含油盆地地质的教学与研究。他现任地质与勘探(石油天然气)学科博士导师、西北大学地质研究所所长、《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天然气地球科学》第一届编委会委员、地矿部高校课程指导委员会石油地质委员会副主任、长庆石油勘探局与大庆石油管理局技术顾问、中国石油学会天然气地质委员会委员、陕西石油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地质学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陕西省委员会委员、全国  相似文献   

2.
清朝的程晋芳,最早向世人传出《儒林外史》成书信息。程氏也是早期研究、宣传该书的唯一学者,为后人提供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成书过程、版本、卷数以及与“唐人小说”等原始信息,并最早预言《儒林外史》是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3.
始建于1905年的延长油矿是中国大陆上发现和开发最早的油田。在延长油矿早期(1905--1949年)勘探与开采中,有5件重大事件,即:从延长石油官厂的成立与中国近代陆上第一口油井、民办油矿的呼声、美孚对陕北的钻探与石油地质调查、中国人进行的早期陕北石油地质调查和有力地支援抗日战争的功臣油矿。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地学期刊的区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对比,对我国20世纪前半期地学期刊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是中国地学期刊的发源地,其地学期刊是随着中国地学会、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地质学会及其他地质研究机构的成立才得以繁荣发展地;华东地区的地学期刊发展于20世纪20年代末,是随着中央地质调查所的迁入、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方地质研究机构和一些学会组织的成立而发展的;西南地区的地学期刊是随着抗日战争爆发,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和一些学会组织的内迁,以及地方地质研究机构的成立而繁荣的;中南地区的地质期刊主要由地方地质研究机构创办,地理期刊主要由高校创办,学会组织创办的期刊偏重于矿业;西北地区的地学期刊数量较少,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但中国最早的石油地质期刊在此创办。结论认为,中国地学期刊是依托中心城市而发展的,且受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影响较大,地质研究机构、学会和大学是创办地学期刊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翟光明院士,石油地质勘探专家。1926年10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祖籍安徽泾县。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总地质师、司长,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院长,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秘书长等职。中国石油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名誉理事、环太平洋矿产与能源理事会理事、英国《海洋与石油地质》编委会委员、世界石油大会执行局成员。  相似文献   

6.
从1934年以来,湖南科技期刊入选CA数据库累计有21种,最早入选的科技期刊是《湖南地质勘探A辑》(Geol.Survey Hunan,Mere.Ser.A),1934年入选CA数据库;入选最晚的是《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 1672-5298),2003年入选CA数据库。累计收录量最多的期刊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中英文版从1981年以来累计被CA数据库收录了1900余条。2003年度有收录记载的13种科技期刊,全部是湖南高校学报,年度收录量最多的期刊依然是《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天然气的国家之一。近代,西方国家学者认为中国土地是陆相沉积,不会生产出大量石油。在抗战时期,因战时的需要和地质工作者的努力,四川地区的油气工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并为今天四川地区油田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黄爱萍 《海峡科学》2005,(12):46-47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期刊的经营将逐步走向市场化,目前国内期刊总量为9000多种,科技期刊为4876种,其中农林类科技期刊为394种。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农业科技期刊的涌人;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纸质媒体的竞争劣势;农业期刊读者群主要为从事弱势产业——农业。科技期刊,特别是农业类科技期刊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本人从事编辑工作多年,以《福建农业科技》为例,分析《福建农业科技》的现状,以点带面,抛砖引玉,对农业类科技期刊的发展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伴随着中国石油工业的振兴和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迎来了创刊60周年。在此,谨向《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的读者、作者、学者,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学府创办的以石油为特色的精品期刊,《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始终以服务石油工业、服务石油科技、服务石油科技工作者为使命,  相似文献   

10.
我校地质系石油地质教研室1978年编写的《石油地质学》教材,1979年3月经地质出版社审阅后认为:“该书将成为当前一本优秀的石油地质教材。书中较充分地反映了70年代国内外石油地质和石油地化研究水平,具有较高的先进性。……”1979年出版后,受到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石油处理剂的发展情况和分类、作用机理,着重论述了石油处理剂的组成及各成分的选择条件,并对处理剂的使用方法给出了建议,展望了该产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di Primio R  Horsfield B  Guzman-Vega MA 《Nature》2000,406(6792):173-176
Knowledge of the timing and location of petroleum formation is important in assessing the extent of available reserves in hydrocarbon-forming basins. This can be predicted from the thermal history of a basin and the kinetic parameters that characterize the thermal breakdown of kerogen in source rocks. At present,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kerogen breakdown are experimentally determined using immature rock samples from basin margins,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the accuracy of this approach, especially when significant variability is observed within individual source units. Here we show that the kinetics of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petroleum asphaltene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the actual source rock at the time of expulsion of the sampled petroleum. This relationship reflects the structural similarity of asphaltenes to the parent kerogen. We expect that our approach may be used as a comparatively simple alternative method for assessing the petroleum gene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given basin, which will allow for better estimates of the available oil resources and the risks associated with their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13.
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加快石油烃污染土层生物修复的措施,取淄河滩含油土壤,通过加入富集细菌、翻耕调湿、加菌和翻耕调湿相结合3种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考察生物治理前后土壤石油降解速率的差异,并对土壤中石油的半衰期作出预测. 结果表明,在加入富集菌使土壤细菌含量提高一个数量级的条件下,油半衰期由自然土壤的990d减少到346d;在翻耕和调节土壤含水率的条件下,降解速率大大加快,油半衰期由对照样的1733d减少到90d;在综合生物治理的条件下,油半衰期可以缩短到42d.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原油(以下简称俄罗斯原油)属含硫中间基原油,具有黏度小、酸值较低、硫含量高、凝点低、胶质、沥青质含量较低等特点.通过对俄罗斯原油及其实沸点蒸馏各窄馏分油性质的综合评价分析,为炼油厂生产加工提供基础数据,也为优化加工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苯胺点是表征石油馏分烃类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物性.采用127个石油馏分的苯胺点实验数据,评价7种基于油品物性的苯胺点关联式估算能力.结果表明:以中平均沸点(中沸点)和相对密度(d15.615.6)为间接变量的Walsh-Mortimer法和Albahri法关联式对苯胺点估算结果的偏差最大,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5.10%、7...  相似文献   

17.
纳米材料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纳米技术是新兴的具有光明前途的产业,而石油工业是目前能源的支柱之一,将二者结合是目前很热门的研究课题.对纳米材料在驱油、钻井液完井液、增注剂、堵水剂、破乳剂、石化催化剂、石油化工助剂及添加剂、油田污水处理和丝扣油润滑添加剂上的应用做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指出了纳米材料在石油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口拗陷油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周口拗陷是由多个次级凹陷、多套烃源岩层、多套目的层系组成的一个复式拗陷,认识其地质特征对油气勘探意义重大。方法 运用地震资料解释、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层序地层、圈闭评价等方法,对生、储、盖、圈、运、保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 认为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有4个主要圈闭形成期和油气运移期,形成3种油气聚集类型;综合评价指出谭庄-沈丘凹陷、倪丘集凹陷为Ⅰ类勘探有利区,舞阳、襄城、鹿邑凹陷为Ⅱ类勘探有利区。结论 周口凹陷的油气勘探,应围绕该有利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进行了评述,其中包括地幔脱气论、中地壳与费-托合成说、板块构造与费-托合成说.沥青、原油、干酪根的Pb-Sr-Nd同位素,原油及沥青中高含量的微量元素以及原油中的有机化合物均揭示了原油无机生成的科学依据,这是中国科学家对石油地质学的重大贡献.石油的无机成因理论是可以指导油气勘探的,并以辽宁义县-北票地区、苏南地区、鄂尔多斯盆地伊盟隆起、四川松潘-甘孜褶皱带、柴达木盆地为例讨论了寻找大油气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按照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发展的方向,本论文针对天津大港油田地区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状,经过分离、筛选、复筛,从大港油田的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2株石油降解菌,并进一步研究了2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菌株DB-1属于假单胞杆菌属,菌株DF-1属于曲霉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