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莉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策略是:选择非主流人物,注重历史参与者的个人动机,突显偶然性,从而解构“正文”,还原生存本相和鲜活历史。  相似文献   

2.
“躲猫猫一是时下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新热词,说的是云南昆明晋宁一个叫李养明的农民因违法砍了几棵树,在看守所在押期间,与别的在押人员玩躲猫猫游戏时,触墙而死,当地警方最初解释这是“一起游戏引起的偶然性事件”。事一甫出,网络上质疑、问责声不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史无先例的科学的创造,它展现了一种崭新的政治哲学为。第一,它从政治的角度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第二,它从客观实际出发认识新情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第三,它以全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突破传统的片面的“阶级”原则局限,遵循超意识形态的人类利益原则,从而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人类利益原则的本来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小说,特别是新写实、新历史小说张扬了偶然性,体现了作家对人性的复杂、人生的宿命、历史(现实)的多元与含混的洞见.偶然性所以流行,在于它本身具有美学激奋点.  相似文献   

5.
张杨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62-162,164
《西方世界的兴起》试图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史的分析中来解释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书中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要在制度上做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但当对该结论进行追问时,其结论的偶然性凸显,也即有效率的所有权制度的产生是偶然地符合了政府的财政需要,有效率的所有权制度是偶然地产生在了某些国家。而只有将这种偶然性建立在更为普遍的理论基础之上,其考察才更具有说服力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有一些特殊语句与黔东苗语的语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古汉语专家对这些特殊语句的解释不尽相同,笔者参照苗语语法分析则可以得到较满意的解释。这是两千多年以来,第一次按苗语语法规律对《诗经》中近70个特殊语句做出的新解。  相似文献   

7.
彭晓春 《科技资讯》2009,(4):197-197
关系论教学设计理论是相对于传统的系统论教学设计理论而言的。关系论教学设计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把复杂性、偶然性或不确定性作为教学的本质特征,与"教无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一系列4-烃基取代的丁烯-1-醇类化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对香气性质的影响,并从中发现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新香料.  相似文献   

9.
先以“儒道互补”,考察宋亡不仕的“人寄兴派”“兰”画家郑思肖和赵孟坚,以为前主要以孤傲淡泊,狷洁超逸的品性和笔独,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所赋予的刚健之美;后主要以洒脱不羁,爽直率真的风姿与画迹,显出道家法自然的韵秀风致。进而从化心理层面,论述仕元的赵孟Fu为行儒家“天下主义”而陷入“华夷之别”中的矛盾;其由此而来的园润谨秀风格,透露出儒家刚健的另一面--“厚德载物”。一郑二赵的选择,在于对传统化的思考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用多级快速凝固技术制取的Al-11.5Fe-3.8W-2.3Si-RE(质量分数)合金粉末的室温和高温组织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该合金有利于形成所谓“无特征区”组织,确定了合金的相变和第二相粒子大小为30~80nm,并获得了室温和高温拉伸性能优良的新合金。  相似文献   

11.
池莉的历史题材小说的主要策略是:选择非主流人物,注重历史参与者的个人动机,突显偶然性,从而解构“正文”,还原生存本相和鲜活历史。  相似文献   

12.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作家李锐的长篇小说《银城故事》最初发表于《收获》杂志2002年第1期,现有的研究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小说历史叙事的复杂性,论述也流于浅近和抽象。在"新历史小说"这一创作潮流的视野中审视小说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以及其叙事的"偶然性"和宿命感等问题,可以探寻作品的意识形态蕴涵及其历史观的超越性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首次将文学与美术在理论上、教学上,创作实践上,深刻而系统地结合起来,改革了原有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为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新课“文学与陶瓷艺术”是教学上,艺术教育上,艺术创作研究上的创新,它既有理论性,又具有操作性,因而能为高校教学、艺术教育、美术创作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服务,并且,此课也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理论空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学史上的“小我”与“大我”论实质是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论,主流派观点认为,“小我”是诗歌伤口能够成立的基本前提,以“小我”写“大我”要力求“小我”与“大我”的有机统一,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可以有所偏重但不可偏废,它对现代诗歌创作与理论建设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出发,在认同于鲁迅和“我”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基础上,对把《故乡》作为启蒙文本阅读时的闰土定位,利用文本提供的空白,对作者塑造此形象的深层创伤心理以及关于“路”的名言的分析中,探究了鲁迅在五四启蒙至上主义影响下的创伤和他对五四启蒙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对“归来诗人”这一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现象做了界定及分析,并从当代文学的宏观方面对“归来诗人”的文学身份进行了再确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莆田高专近年来试行“分级教学-达标测试”推普新做法的具体情况,重点从理论上探讨实行这一推普做法的利弊得失,并对如何改革测试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苏东剧变后,关于“历史的终结”、“马克思主义终结”的末世论学说在西方世界盛极一时,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以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在其著作《马克思的幽灵》中率证了在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社会的批判精神仍具有现实性和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死亡,从而终结了“马克思主义终结论”。  相似文献   

20.
《逻辑学》一书将普通逻辑与辩证逻辑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我国高等院校逻辑教材建设的新尝试,体例也是一次新突破,为培养广大青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