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钻小盲孔残余应力释放法,测量250m^3液化石油气储罐组装环焊缝在退火前后的残余应力,分析局部退火工艺的退火效果,结果表明:高残余应力区出现在外壁面环向上,其退火后残余应力降幅在37%~60%之间,平均降幅达50%,最大减幅达299MPa;环焊缝局部退火工艺可消除30%~60%环向残余应力,达到了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转炉炉壳温度升高是炉壳变形的主要原因,采用内衬石棉板隔热是降低中小型转炉炉壳温度、减轻炉壳蠕变变形的经济有效措施之一.模拟计算了某钢厂80t转炉炉壳温度场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炉壳热应力与石棉板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温度值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当石棉板厚度为30mm左右时,炉壳温度可以控制在360℃以下;低于炉壳材质的蠕变温度,炉壳所受到的热膨胀应力仅为没加石棉板时的50%.  相似文献   

3.
宝钢300t转炉炉壳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钢300 t转炉炉壳使用中出现严重变形,危及生产.通过对炉壳变形过程监测、有限元炉壳应力分析、炉壳材料蠕变性能实验等综合技术手段,采用修正的Concept Project方法成功地预测了转炉炉壳的残余使用寿命,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激光焊机是连续退火线的关键设备,作用是将两卷带钢的头尾进行焊接,实现全连续退火作业。激光焊机具有能量密度大、焊缝质量好、易于过程参数控制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热轧卷连退线、酸轧线的首选。针对热轧卷连退线米巴赫激光焊机,分析了激光焊接工艺过程及其微观金属学原理。通过制订典型钢种的焊接工艺策略并进行实验验证,证明焊接工艺原理对现场参数优化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介绍了焊缝质量的各种离线检测方法,用于工艺摸索阶段。工艺固化后,在线焊缝质量检测QCDS系统,将实时反馈每次焊接的质量信息,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5.
宝钢300t转炉壳寿命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宝钢300t转炉壳使用中出现严重变形,危及生产,通过对炉壳变形过程监测、有限元炉壳应力分析、炉壳材料蠕变性能实验等综合技术手段,采用修正的θ-Concept Project方法成功地预测了转炉炉壳的残余使用寿命,为企业的生产计划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酸轧机组板带焊接前的预热和焊接后的退火处理是为了提高焊缝质量,保证机组连续生产。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焊机焊缝的形成原因及焊缝质量隐患,提出了焊缝质量改善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集装箱薄板对接焊缝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可靠性、能够在工业现场长期应用的视觉跟踪系统.采用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智能摄像头采集并处理焊缝图像,提取焊缝特征,输出焊缝偏差到PLC,使用PLC与步进电机实现焊接过程中的焊缝实时纠偏控制.现场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焊缝跟踪系统能够满足焊缝跟踪的精度要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石油钻杆的接头与杆体摩擦焊接后要进行淬火热处理,多采用气雾为冷却介质提高焊缝区的冲击韧性,根据钻杆焊缝局部气雾淬火的特点,选取合理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淬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格,计算中对相变焓进行了等效热容法处理,在生产现场对钻杆焊缝进行喷雾淬火,处理的结果符合实际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作者使用现场挂片的焊缝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焊缝金属波峰、波谷的化学成分,并且用特殊的电化学测试技术,测定波峰、波谷的极化曲线,解释了尿素生产中316L不锈钢焊缝波谷较波峰更易腐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焊缝质量是影响管母线综合性能的关键因素。首先使用X射线数字成像系统对实验样品焊缝进行检测,确定了焊缝缺陷类型;再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对加工有不同焊缝缺陷的管母线实验样品分别进行通流实验;利用红外热像仪对焊缝周围温度进行定时测量;计算了各个实验样品焊缝位置和距离焊缝20 cm处的平均温差;绘制了不同负载下温差与加载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与无缺陷实验样品进行对比,得到了各种常见焊缝缺陷对管母线焊缝发热的影响规律,充分证明了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管母线焊缝现场检测的可行性,为管母线焊缝质量现场红外检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某转炉托圈在使用过程中炉壳和托圈的间隙为45mm,该厂提出对炉体和托圈进行重新设计,并扩容至120t,为准确反应托圈及联接装置的变形,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分析。首先准确模拟托圈的温度场,基于托圈温度场仿真结果,然后利用顺序耦合方法,计算托圈在热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变形结果表明,托圈与炉壳的间隙距离满足要求,但在使用时必须做好托圈和炉壳的冷却工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中型铸件先焊补后退火、焊补中出现裂纹的问题,利用铸铁消除白口化退火得到更多的铁素体基体,增加其塑性,研究了在不同焊接电流、不同焊缝长度、不同堆焊工艺等焊接经860 ℃消除白口化退火的HT250铸铁试板的粗晶区组织、HV硬度和焊接应力大小等.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在100~110 A、焊接速度为180 mm/min、焊缝长度不超过40 mm时,HT250铸铁在860 ℃消除白口化退火后粗晶区的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消除白口化退火焊接与热焊工艺焊接残余应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3.
高压容器在焊接以后,必须进行去应力退火。对体积庞大的高压容器,应用电红外加热器沿焊缝进行加热并退火是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要正确使用这种方法,必须研究焊缝附近在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场。本文分析了这种退火方法,提出了研究温度场的物理数学模型,得到了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二维稳定和不稳定温度场的偏微分方程式。在作了两点合理的假定以后,用一种比较巧妙的方法,把一个二维的偏微分方程式转化为两个一维常微分方程式。然后,以数学分析和拉普拉斯变换为工具,求得了在复杂的边界条件下,二维稳定温度场和加热升温过程中二维不稳定温度场的数学分析解。所得的分析解与数值解差不多完全符合。  相似文献   

14.
研究高炉炉壳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用瓦里米尔公式来估算高炉炉壳临界力的简便方法,并利用此公式对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了轴向临界载荷计算,得到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的工作承载能力.然后用薄铝壳来模拟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屈曲实验,分析有关几何参数对高炉炉壳轴向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有限元和公式法计算结果表明,高炉炉壳的稳定性足够.  相似文献   

15.
舒秀海  颜明珍 《科技信息》2011,(16):320-320
大型高炉炉壳直径大、厚度大、承受较高的温度,而高炉生产是一连续性过程的生产,当炉壳一旦开裂(特别是风口带的高温区炉壳开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并且一般都必须在休风的状态下进行炉壳的焊接修复工作。同时一般的焊接修复不能彻底处理该故障,经常会在修复处理后的短时间内再次开裂。韶钢7#高炉风口带炉壳在2008年-2009年期间多个地方多次开裂并用常规的焊接技术进行修复都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因此,炉壳开裂一直是制约高炉生产中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保养焊接技术在高炉炉壳开裂处理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使用超声(UT)、射线(RT)、磁粉(MT)和渗透(PT)等方法,对高速公路钢结构桥梁桥施工过程中焊缝质量进行无损检测,探讨钢结构焊缝缺陷的质量控制措施,论述现场无损检测的实际内容和对相关规范标准的理解,对于提高高速公路钢结构桥梁焊缝的焊接质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避免分割缺陷图像造成的误差,提出基于稀疏描述的焊缝缺陷识别方法。将从现场提取的缺陷和噪声图像作为样本,分析圆形、线形和噪声的相关性数据,根据各类X射线焊缝图像的特点,确定稀疏描述中字典矩阵样本图像的数量,然后根据贪心算法求出字典矩阵的局部最优解,用局部解构造全局解组成字典矩阵,将待检测的图像表示为字典矩阵的线性组合,通过求解系数向量可以直接判断缺陷和噪声。实验表明:基于稀疏描述的焊缝缺陷识别方法具有较高的识别度,能够实现对缺陷和噪声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18.
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炉炉壳的结构稳定性,提出了用瓦里米尔公式来估算高炉炉壳临界力的简便方法,并利用此公式对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了轴向临界载荷计算,得到鞍钢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的工作承载能力.然后用薄铝壳来模拟鲅鱼圈1号高炉炉壳进行屈曲实验,分析有关几何参数对高炉炉壳轴向临界载荷和屈曲模态的影响.有限元和公式法计算结果表明,高炉炉壳的稳定性足够.  相似文献   

19.
P/A异种钢焊缝中孪晶显微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EM观察发现:在P/A异种钢刚性拘束焊接和单道堆焊焊缝中存在不同数量的孪晶显微缺陷,并对其形成原因及与焊接条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认为:焊缝中的孪晶是由于焊缝金属的线膨胀系数比母材金属大30%~50%,在焊后冷却过程中产生较大的变形而形成的动态再结晶退火孪晶。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钢框架盖板加强型节点焊缝处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设计制作了11个盖板加强型节点局部试件进行单调拉伸试验,研究了加载速率、加强板厚度、焊缝缺陷对局部试件断裂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件破坏形态主要分为梁翼缘板颈缩断裂和加强板端部角焊缝断裂两类;提高加载速率会导致试件塑性变形能力降低;加强板厚度变化对局部试件影响较小;对接焊缝缺陷对试件的承载能力及焊缝的断裂性能影响不明显;试件对加强板端部角焊缝缺陷较敏感,缺陷处易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