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丰煤矿是我国冲击地压灾害最严重的矿井之一,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因此,采用微地震监测技术,结合覆岩空间结构理论,进行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与防治成套技术研究非常有意义。通过研制微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实现了微地震监测结果的可视化,并能对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及时处理;通过采场覆岩空间结构运动和关键层运动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研究,找到了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新技术。实践应用证明,该套技术能成功地预报大型冲击地压,以便及时采取卸压和防护措施,保证矿井安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随着煤炭工业的快速发展,煤矿采深逐年加大,矿井冲击地压对煤炭工业安全生产的威胁越来越严重,研究冲击地压监测前兆信息识别与预测方法对于防治矿井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对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传统局部监测、现代地球物理系统区域监测方法与信息识别、预报等进行了总结,展望了今后的研究热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冲击地压是矿井生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矿山动力现象,也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而厚煤层综放开采更是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现象。本文通过对峰峰矿业集团公司大淑村矿西二盘区11#层综放工作而面的冲击地压现象,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适合该条件的冲击地压的预测方法与相应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4.
冲击地压震级预测的灰色系统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冲击地压的震级进行预测。通过实例计算可知,利用灰色预测有冲击地压危险矿井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冲击地压的预测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微地震研究及在深部采动围岩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岩石微地震技术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国际上近期的一些重大工程应用型研究项目,阐述了微地震技术的特点、意义及其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目前采矿工程中存在的围岩变形、断裂及冲击地压等灾害现象,指出了其应用在深部矿井采动围岩稳定性监测中所具有的潜在优势,系统地分析了其可行性,对如何在深部矿井应用微地震技术监测采动围岩稳定性提出了建设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冲击地压预测和防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简述了国内外矿井冲击地压的发生历史及现状,对冲击地压的预测、防治技术进行了综合阐述,指出使用电磁脉冲进行预测和水力钻孔割缝进行防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神新公司冲击地压发生现状,提出了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冲击地压综合防治的思路。基于不同冲击地压监测设备的特点,建立了冲击地压层次化综合监测技术体系,有效识别了冲击地压危险源;通过采前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和开采中冲击地压危险动态评价划分出了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冲击地压危险源和危险区域制定了卸压解危处理方案,并采用综合方法对解危效果进行检验。实践表明,神新公司对冲击地压进行了有效防治,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我国冲击地压矿井发生条件和原因的基础上,针对东滩煤矿的地质条件及其今后的开采规划,分析了该矿在今后30年内发生冲击对压的可能性,对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区域进行了预计,并提出了防治冲击地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活动时空变化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矿山微震活动隐含着冲击地震趋势的信息,根据分形几何学观点研究了门头沟煤矿冲击地压发生前微震活动的时间分维特征,结果表明,冲击前微震信息的时间分维可以作为冲击地压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煤炭资源开采深度以及开采强度增加的当下,煤矿矿井冲击地压等动力灾害日益加剧,对煤矿的安全开采产生严重威胁。煤矿冲击地压现象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是比较常见且容易发生的一种动力现象,通常也是矿山压力所显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呈现形式。冲击地压是在人为开采扰动下,岩石的原始受力状态发生变化,原始应力受到破坏,大量弹性应变能积聚在煤岩体内部,受到破坏后应变能突然释放,导致煤体或者煤岩结构内部失稳,进而引起冲击破坏。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地质背景条件下,冲击地压可能还会引发一些其他如煤与瓦斯突出、粉尘爆炸、水灾、火灾等的矿井灾害。  相似文献   

11.
孙文锦  张朝武 《科技资讯》2012,(18):38-38,40
赵各庄矿3137工作面为深部孤岛工作面,埋深大,煤层厚,地质构造复杂,边界煤柱不规整,存在较大的冲击地压危险性。本文采用可能性指数诊断法和经验类比法进行综合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分析和危险区域划分,为本区域冲击地压的预测和防治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同忻州窑煤矿多次发生冲击地压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问题,分析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原因与影响因素.提出忻州窑矿冲击地压主要是由构造应力和采动应力叠加,及上层煤柱和煤厚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重要原因,为防治矿井冲击地压灾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冲击地压的发生会对矿山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预测预报是防治冲击地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主成分分析方法与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即BP神经网络)方法相结合,用于对冲击地压的预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冲击地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降低数据的维数。然后,将所得的数据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数据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冲击地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的对比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方法对冲击地压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综放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倾斜煤层开采,冲击地压动力灾害严重,通过煤样测定与地质因素分析,得出王家山煤矿冲击地压的发生原因是煤体物理性质、埋深、顶底板岩性与地质构造综合作用的结果。基于冲击地压开采范围的应力集中现象,结合监测预警、定向解危及高强度支护控制,提出了矿井冲击地压的防治技术,可为类似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多种复杂影响因素条件下,如何有效预测冲击地压危险性这一类复杂的模式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斯过程机器学习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新模型,通过对少量训练样本的学习,能很好地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与其影响因素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算例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可行、容易实现且预测精度高,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和降低冲击地压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带来的危险,以抚顺老虎台矿区为研究对象,对老虎台矿区的活动断裂进行深入的研究.采用地质动力区划的方法,通过应用地形测量图,并且结合卫星照片、地震震源分布图等,查明了老虎台矿区的Ⅰ~Ⅴ级活动断裂,确定了研究区域内的活动断裂,并且划分出了区域内断块结构.由各级活动断裂所划分出的断块结构表明了老虎台矿区现今构造运动的情况.通过现场考察,结合理论计算的方法明确了活动断裂对老虎台矿区冲击地压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断裂构造与区域地震的分布以及活动断裂对冲击地压和矿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磁辐射法预测煤矿冲击地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简述了电磁辐射法预测冲击地压的原理,并用KDB5本安型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在徐州三河尖矿进行了实测。结果表明,采用电磁辐射法非接触预测冲击地压不需打钻,实施需要时间短,准确率高,而且能够监测工作面前方的煤岩体活动情况,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冲击地压的危害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矿井冲击地压形成、危害及防治各种方法进行了阐述,对煤矿冲击地压预防和治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太阳、地球、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的方法,主要研究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引起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应力差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在一年中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月份,太阳活动对发生矿震的影响,以及月球-太阳潮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星球活动能明显地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进而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所以是控制冲击地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地球及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矿井处于临界失稳状态的煤岩体发生冲击地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以及地域的统计分析发现,冲击地压发生的时间及地域与引潮力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究此相关性,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冲击地压发生的力学模型,采用库伦-摩尔准则分析法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分别从5种情况对引潮力诱发冲击地压进行了分析,为冲击地压的预测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