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谭霞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85-85,96
习语是一国风俗人情和文化历史背景的反映,其意义植根于各民族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习语口译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文字解码过程,更是一种语言文化的传递过程。口译的实时交际性决定了口译中习语应该采用归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英语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英语习语由于其特点和所具有的文化背景成为阅读中的制约性因素。本文通过对阅读中的制约因素、英语习语的特点进行分析,探寻在阅读中降低英语习语制约的方法:即树立习语意识,特别引入习语,注重挖掘文化背景和英语习语先入为主原则。  相似文献   

3.
邹强珍 《科技信息》2010,(30):I0190-I0190
英语动物习语的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自身特点的集中反映,也是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的集中反映。从隐喻角度分析英语动物习语联想意义即对含有动物词汇的习语从动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出发或从该习语产生的文化背景方面用隐喻知识来分析。  相似文献   

4.
习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经过长期使用造就出来的语言形式,习语的形成与其所属的文化是密切相关的。了解、掌握和运用英语习语,必须研究习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本文从英语国家人们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中分析英语习语的形成,探讨民族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靖 《科技信息》2007,(18):175-176
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的精华部分,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背景紧密相关。了解和掌握英汉习语,必须弄清英汉习语产生的不同文化背景及其民族特征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准确地传递其语言信息,提高人们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征 《科技信息》2008,(23):249-249
习语丰富了我们的语言,习语的使用也增强了我们的表达力度.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同样的形象,本文对英汉习语中的设喻形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由于习语的产生和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紧密相连,所以本文通过对含"Dutch(荷兰)"的习语分类列举分析,从历史角度探析它们产生的最根本的背景原因,从而阐明了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张甜甜 《科技信息》2010,(10):157-157,159
习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和发展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以及心理背景。本文将对英汉习语在历史、文化、心理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对英语习语进行了分类举例,旨在更好地了解英语习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对比分析法,从习语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生活习惯、民族心理等方面分析习语的形成及其异同。认为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习语要从文化背景、修辞、音韵等方面进行比较,使语言形式、词汇意义与文化内涵同步并学,帮助学生加深对习语的了解,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敏感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达到两种文化准确、生动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彭建兰 《科技信息》2009,(8):136-136
习语作为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提炼和结晶,被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从不同的侧面浅析了西方文化对英语习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了《说文解字》中与饮食有关的一部分字,把它们分为粮食、蔬菜、肉食、酒水4大类。根据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分析了当时社会的饮食文化背景,揭示了社会发展与文字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拿现代汉语语素在字书上的“普通意义”同进入调结构后的“个性意义”加以对照,发现在有些情况下语素入调后要发生意义上的偏移,这一偏移所产生的结果叫做“意义变体”.“意义变体”是由词结构语境产生的.而且表现为种种不同的情形.  相似文献   

14.
姚学颖 《科技信息》2008,(35):324-325
颜色词汇被广泛运用于语言中,折射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从红色、白色、黑色等三种主要颜色词的中文和英文中的含义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差异。通过对“颜色”词汇的系统了解,可以使人们提高英语兴趣,拓宽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15.
余江话的“里”尾可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或动词性结构后面构成名词,能起到区别事物、表示词性变化、指小、亲昵或纯粹作名词的标志等作用;在使用原则上名词“里”尾与普通话“子”尾同中有异;“里”尾名词所指事物范围广(可分为人名、人品、疾病、人体、服饰、家俱生活用品、房屋建筑、动物及其他等九类)。“里”尾亦可加在形容性成分后构成形式多样的形容词的生动形式,有表示词性变化、附加评价意义、扩大语法功能等作用。“里”尾还能通过特定的形式,与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部分量词、容器量词、度量量词及自主量词等结合,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语双关语运用词语或短语多义性来暗示两层或两层以上的意义及不同的语义关联,或运用词语的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性进行多层次的语义暗示,体现了英语语言的诙谐与幽默,承栽着与其它修辞手段不一样的语义特征。其语义特征主要有双重性、审美性和游戏性。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确定性而言,英语字词语义具有不确定性。它主要表现为模糊、有歧义、含混等。情况十分复杂,界限十分模糊,易产生误解,尤其是表现在缺乏语境、没有上下文的句子里,若不提供背景信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听上去都是合情合理的。这给准确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就多义名词、同形异义名词以及单、复数名词的语义模糊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语褒贬义的变化与社会环境因素密不可分.探讨社会环境因素对英语词语褒贬义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把握和理解词的感情色彩.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三个方面的社会环境因素对英语词语褒贬义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英语介词在句子中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用得相当广泛。英语大多数介词含义灵活,一词多义多用。除了一些常用短语已有译法外,大量介词需要从其基本意义出发,联系上下文加以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20.
"婴儿"、"赤子"、"孩"这几个词反复多次出现在《老子》这部五千字的著作中,无疑是值得思考的。通过对其日常意义和比喻意义的考察,指出婴儿状态的柔弱性、专一性和混沌性,明确它们是对"道"的觉解的不同阶段的比喻性表述,并对其政治学上的批判意义作了评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