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鱼类促性腺激素在文昌鱼哈氏窝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9):840-840
张致一及其同事曾证实文昌鱼哈氏窝对哺乳动物促性腺激素(LH和FSH)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方永强等发现了文昌鱼哈氏窝匀浆中含有一种促性腺激素物质,并用电镜观察证实了这种物质存在于哈氏窝上皮细胞中。但Sahliil未能证实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激素的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新近,Nozaki和Gorbman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发现了人黄体生成素β-亚单位(hLHβ)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抗体在哈氏窝中呈现免  相似文献   

2.
文昌鱼在生殖内分泌进化中的地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8,43(3):225-232
评述了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先后发现文昌鱼哈氏窝能够合成脊椎动物促 性腺激素样物质体内存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与性腺发育周期呈现下在的相关性,以及性腺中存在着性固醇激素。  相似文献   

3.
损伤文昌鱼哈氏窝对其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永强  翁幼竹  陈蕾 《科学通报》2001,46(9):743-748
在繁殖季节,用谷氨酸单钠损伤文昌鱼哈氏窝结构和内分泌功能之后,发现性成熟文昌鱼出现排卵障碍,大生长期卵巢和精巢发育停滞;在非繁殖季节,则推迟文昌鱼性腺发育的启动。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进行替代疗法,可使排卵和性腺发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这些结果可为完善和了解脊椎动物脑垂体功能的进化历程以及哈氏窝在文昌鱼生殖内分泌调控系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皱瘤海鞘神经复合体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7,42(6):653-656
一些学者已证明,脊索动物头索类文昌鱼的神经系统和哈氏窝存在两种类似脊椎动物生殖激素,即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GTH).这类激素参与调控文昌鱼性腺发育及其生殖活动.然而,更原始的尾索类海鞘神经复合体(脑神经节和神经腺)是否也存在这两种生殖激素及其与性腺发育的关系,迄今仍未见报道.本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首次发现了皱瘤海鞘神经复合体和性腺存在上述两种激素,并与它们的性腺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5.
文昌鱼排卵(精)过程中神经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进化上具有重要代表性的文昌鱼的生殖生理,长期以来了解甚少。近几年来张致一等对文昌鱼生殖过程中的激素调控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文昌鱼哈氏窝上皮细胞存在多种肽类促性腺激素的阳性颗粒。本文作者曾进一步发现在文昌鱼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LHRH(类似哺乳动物和鲑鱼的LHRH)和多种阿片肽激素,而且它们  相似文献   

6.
促黄体素(LH)在文昌鱼哈氏窝中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致一 《科学通报》1982,27(15):946-946
哈氏窝组织是一个沟状结构,位于文昌鱼轮器的前部,人们长期以来推测它可能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前叶同源,但是没有确凿的生理学证据。最近我们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证实了LH免疫阳性颗粒呈现于哈氏窝的上皮细胞中,这个发现在系统发育上有着很大意义,因为它首次提供了确切的依据,证明文昌鱼的哈氏窝与脊椎动物的垂体同源。  相似文献   

7.
文昌鱼类固醇激素水平与性腺发育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方永强 《科学通报》1993,38(8):744-744
张致一等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证实了性成熟文昌鱼性腺中存在性类固醇激素.然而,文昌鱼在性腺发育不同时期,性类固醇激素含量是否像脊椎动物那样,也发生相关性变化,迄今仍不了解.因此,本研究对进一步明了文昌鱼性腺发育的激素调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雄里  沈颖  韩明虎 《科学通报》1999,44(13):1369-1377
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GABA)是视网膜神经回路中的重要神经递质,利用膜片钳技术和快速灌流系统,对视网膜中谷氨酸受体和GABA受体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进展,实验表明,水平细胞上的谷氨酸体为AMPA亚型,主要由flop型的剪接变异体组成,在双极细胞上,GABAA和GABAC两处受体亚型共存,并且首次发现GABAC受体显示明显的失敏,对受体动力学的分析表明,GABAC受体的激活、失活和失敏  相似文献   

9.
通过筛选人胎儿脑cDNA文库,克隆了编码一个新的RNA结合蛋白的人cDNA,命名为GRY-RBP,人GRY-RBP cDNA的长度为2932bp,编码一个具623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9.6ku的RNA结合蛋白。GRY-RBP蛋白含有3个RNA识别基序(RNA Recognition motifs,RRMs)和一个富含甘氨酸(G)、精氨酸(R)、酷氨酸(Y)的羧基端,经数据库比较发现该蛋白与许多RR  相似文献   

10.
Wnt/Frizzled信号传导通路在肾癌细胞系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臧桐  庄立岩  张志文  辛殿旗  郭应禄 《科学通报》2000,45(10):1057-1061
对Wnt5A,Wnt5A受体Frizzled5(hFz5)及其信号传导系统下游成分-致癌性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肾癌细胞系GRC-1中表达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定量RT-PCR结果表明GRC-1细胞系中Wnt5A和hFz5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肾细胞系,这一发现被原位杂交结果证实,进上步的研究发现β-连环蛋白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肾小管细胞(P〈0.01)。应用持异性免疫细胞化学和SS  相似文献   

11.
稻瘟病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利用PCR技术从小麦和马铃薯中分别扩增并克隆了病原诱导性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Al和Gstl启动子片段,将它们分别与水稻肌动蛋白基因(Actl)核心启动子序列、5’端非翻译前导序列以及GUS基因融合构建出植物载体pWMIG-50和pPMIG-50,然后转化水稻,并对嵌合启动子的诱导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转基因水稻细胞中嵌合启动子可受稻瘟病病原物的诱导;(2)水稻Actl第一内含  相似文献   

12.
PKC对HeLa细胞G1/S期进程调控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江  柳惠图 《科学通报》1999,44(19):2080-2084
研究了PKC活性变化对HeLa细胞G1/S期进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HeLa细胞G1期PKC活性的变化影响其G1/S期进程,其中G1期PKC活性升高促进G1/S期进程,而PKC活性降低显著抑制G1/S期进程;(2)PKC的刺激剂TPA促进早期应答基因c-myc与c-jun的表达,PKC的抑制剂GF-109203X抑制其表达;(3)HeLa细胞G1/S期进程中,TPA作用促进G1期C  相似文献   

13.
绿茶多酚对自由基诱导的红细胞氧化性溶血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马兰萍  刘在群  周波  杨立  刘中立 《科学通报》2000,45(12):1271-1275
以人血红细胞在体外的氧化性溶血为模型研究了自由基诱导的生物膜损伤及天然抗氧化剂对它的抑制作用,采用水溶性偶氮引发剂2,2‘-偶氮二(2-脒基丙烷)二盐酸盐(AAPH)引发红细胞的溶血并以从绿茶中提取的主要多酚类化合物抑制其溶血,使用的茶多酚有:(一)-表儿茶素(EC),(-)-表Pei儿茶素(EGC),(-)-表Pei儿茶素Pei酸酯(EGCG)和Pei酸(GA)。研究发现,在37℃时加入AAPH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研究了孤儿受体TR3mRNA在大鼠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的定位,结果TR3mRNA首先在出生后2d(D2)的卵巢间质细胞中表达;随后在出生后4dD4)的初级卵泡颗粒细胞(GC)中表达,TR3mRNA在GC的表达随卵泡的发育而增另,在D6其高量表达逐渐转至GC外层和膜细胞(TC)内层,这种表达方式一直维持到小窦状卵泡期(D10 ̄16),在D309某些小窦状卵泡的GC内层又有较高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用凝胶迁移改变实验研究了人δ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64C→T点突变对DNA结合蛋白的影响,人工合成两条36bp该基因启动子区-83--48bp之间的片段WOG和MOG,WOG含有野生型“CAAT样盒”以及,MOG含有变异型“CAAT样盒”。结果表明:(1)在红系细胞MEL,k562以及经Hemin诱导的k562细胞中,MG对CCAAT结合蛋白和GATA-1的要和力显著增加;(2)经Hemin诱导的k  相似文献   

16.
沙冬青抗冻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DEAE-纤维素DE-52,丙烯葡聚糖S300柱层析,热处理及等速电泳技术分离纯化了热稳定的冬季沙冬青叶片抗冻蛋白(AFP),获得了电泳纯的分子量约为50ku的AFP,经Shiff试剂检验为含糖的AFGP,显微镜观察冰点熔点差异技术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了该蛋白热滞活性(THA),用DSC测定THA在5mg/mL时约为0.35℃.圆二色性(CD)分析表明,该AFGP中a-螺旋为11%,反  相似文献   

17.
以人生长激素受体(human growth hormone receptor, hGHR)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K52-L251)的晶体结构为模板,同源模建了可信度较高的人白介素-6受体(human interleukin-6receptor,hIL-6R)胞外区配基结合功能域(V106-P322)的三维空间结构.通过观察该功能域中影响受体与配基结合的一些重要氨基酸残基的空间定位和分析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定点突变对该功能域三维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发现在IL-6受体双桶结构中305位谷氨酸残基的羧基侧链的空间构象对整个IL-6R的配基结合活性的改变起着关键作用.进一步借助于IL-6R和配基(IL-6)分子对接,确认了活性部位中305位谷氨酸残基的羧基侧链的空间构象对受体和配基对接时的静电势互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烟草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高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骆爱玲  刘家尧  马德钦  王学臣  梁峥 《科学通报》2000,45(18):1953-1956
转甜菜碱醛脱氢酶(BADH)基因烟草叶片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比对照增加约36%,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分别提高约的62%和88%,定位于叶绿体中的抗坏血酸-谷胱甘肽途径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APOD),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As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分别提高67.7%,47.9%和38.8%,表明由SOD催化阴离子自由基O2所产生的活性氧H2O2能被  相似文献   

19.
孤啡肽及其片段的合成和构效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董守良  王涛  陈强  王锐 《科学通报》1999,44(12):1296-1300
用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合成了孤啡肽(NC)及其4个片段,并进行了受体选择性和亲和性测定、降血压作用及其机理和构效关系的研究。发现NC(1 ̄13)NH2是拥有NC全部活性的最小片段。C端4肽对于NC可能不是完全必需的,但继续缩短则导致受体选择性和性的严重改变。12 ̄13位的Arg-Lys是NC的活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NC的降压作用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升压作用不互相拮抗。  相似文献   

20.
邢怡明  苏宁  李大伟  于嘉林  刘仪 《科学通报》1999,44(20):2194-2198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获得小麦黄花叶病毒(WYMV)RNA2上的72ku蛋白基因,将其克隆到pET30a(+)上,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pETP72。SDS-RAGE分析结果显示,经IPTG诱导,72ku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得到高效表达。以含表达产物的凝胶作为抗原,免疫家兔,首次制备了小麦黄花叶病毒RNA272ku蛋白特异性抗血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