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风云二号卫星02批和03批区域观测的实施流程,确定了区域观测实施时间的计算方法,对不同情况下单次区域观测实施所需时间进行了计算,为区域观测策略的确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照规范规定,本人结合自己在沉降观测中的实施步骤,技术要求和观测中的注意事项,在这里对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方法和同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弘笙 《工程与建设》2009,23(5):657-658
国家及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建筑工程沉降观测应采用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方法进行,但与国家一、二等精密水准测量相比,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的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该文以成都某在建楼盘为例,结合多年沉降观测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的实施、观测周期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春花  谢金涛 《科技资讯》2011,(13):157-157
阐述了雷暴形成的原因以及观测、记录、编报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雷暴观测的准确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施工场地狭小,无法建立稳定测站的情况,提出在移动点上通过观测角度变化,间接计算出该点水平位移的方法,进一步分析了计算过程中的误差传递,确定了观测精度,提出了选择相应仪器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丁美萍 《科技资讯》2013,(35):232-232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卫星探测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应用在了地面气象观测上,可以说地面观测的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技术发展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观测人员的素质问题。观测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观测结果的严谨性,是地面观测过程中的决定因素。然而,近年来,有些观测人员素质欠佳,因此,多方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8.
原位观测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的要求。SD卡因其耐用、可靠、安全、容量大、体积小、便于携带和兼容性好等优点而非常适合用于做原位观测的数据存储器。本文介绍了SD卡的技术特点及FAT16文件系统的结构特点,提出并实现了SD卡在原位观测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乔天荣 《科技资讯》2006,(30):70-71
结合作业实践,本文简要介绍了高层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常用方法,对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周期和频率进行了讨论;详细分析了变形观测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临汾市公安局作战指挥中心大楼沉降观测的目的、内容、方案、内业资料整理等,总结了该次观测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按观测过程的观点,关心的并不是估值,而是观测主体关于观测客体的知识分布,即后验概率分布,并利用此分布进行决策,在决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有估值的过程.从这一点出发,利用观测过程的基本理论,对数理统计中的最简单模型,正态总体的观测重新进行了分析.得出一些以往并没有发现的结论,并为观测过程的进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城市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大同市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网的布设和调整,分析了长期观测资料的调整和应用,针对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沉降变形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建(构)筑物沉降变形测量等级确定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给出在不同工程要求条件下,观测中误差的取值范围;同时对基准网、观测网点位的布设与观测提出了要求;指明在数据处理方面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竖直角观测     
针对竖直角观测的课堂教学,如何讲授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一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徐健 《泰山学院学报》2001,23(6):115-116
结合乡土地理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再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区域的一些地理景观图片,要求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判断,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6.
观测器在控制理论中非常重要.当状态不能观测时,应设计状态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证实了用所设计的观测器来估计状态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软基处理及工后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k138 000-k153 000)工程地质概况、软基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沉降观测情况,选取了代表性的桥头10m、桥头50m、圆管涵、箱涵处作为沉降观测点进行软基的沉降观测,并对本段高速公路通车运营近两年的动态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累计沉降量和沉降曲线进行研究,对软基处理的效果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以来,相对湿度等常规气象要素的人工观测逐渐被自动观测所取代,为了了解两者具体的偏差情况,文章选取全国8个长期保留人工观测的国家基准站2007—2014年的相对湿度平行观测资料对其多年平均偏差、偏差标准差等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详细分析对比差值在不同气温、湿度及风速条件下的差异特征.研究发现,大多数站点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相比,两者有一定的"系统偏差",相对湿度的自动观测存在偏干的现象,年平均在4%以内,但两者的稳定性较好.低温条件下,两种观测的对比差值最大,高温次之,中等温度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差值较小.相对湿度小于80%时,两者的差均为正,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偏干,整体差异不大,最大在7%左右.相对湿度35%时差异达到最大,之后该较大差值一直持续到90%左右,差异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达到95%以后差异明显减小甚至为负;风速对两种观测对比差值的影响比气温、相对湿度的影响小,随着风速的增加,两者之间的差异减小,整体差异基本以正值为主,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值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9.
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控制与安全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引起建筑物变形的原因及建筑物变形的类型,介绍了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实施过程及具体方案,并根据观测结果提出了确保施工与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沉降观测中被测建构筑物可视为基本稳定的判定方法,提出了在沉降观测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