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附加相变材料层的热防护服装传热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灾高温环境中,作业人员穿着防护服装可有效减小热压并提高着装舒适性.本文构建了模拟火灾环境下含相变材料的多层火灾安全防护服的传热模型,并利用热防护性能测试装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计算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利用模型结果研究了防护性能与相变材料的熔点及相变层在服装层中的配置关系.研究发现与一般多层消防服相比,含相变材料层消防服在高温火灾环境下具有较好的防护性能,所选PCM的热物理属性,尤其是含PCM织物层在多层服装各层中的布置对服装防护人体皮肤烧伤性能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由高强性能织物制成的机械防护服装,由于其轻质和高冲击损伤容限,具有很好的机械防护性能.机械防护服装的机械防护性能主要取决于各方面的力学性能,包括:纤维的拉伸性能、取向度、纱线的初始模量、断裂强度和纱线上的应力波传播速度,织物的线密度、组织结构、服装的层数,剪裁和接缝的方法等.从能量吸收的角度,分析机械防护服装受强力冲击时的能量吸收和波传播的速度,提出简单的计算方法,建立机械防护服装的受力模型.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构造三维着装人体模型对计算过程复杂度的影响及所遇到的技术难点,并以着装状态下服装热、湿舒适性分析预测为例,通过模拟"人体-服装-环境"之间的动态热湿交换来预测系统内相关温度与湿度的动态分布.  相似文献   

4.
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为了追求穿着舒适的男子西装,获得具有良好着装感的男子西装设计的基础数据,通过被测者着装实验的主观评价、静态着装以及动态着装下的服装压测试,将主观评价的着装感与实测的服装压进行关联,并对其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服装的热湿舒适性是指人体着装后在不同的气候环境中,人体与环境间不断进行热湿能量交换,在这种能量交换达到平衡时,人体感到既不冷又不热,既不闷又不湿的舒适满意的一种性能。服装在热湿能量交换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随着服装调节作用的进行,经过物理。生理、心理等因素的相互复杂作用,使人体处在感到舒适满意的热湿平衡中。在这种状态下,人的各种器官才能处于正常生理状态,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服装热湿舒适性是人、服装、环境之间的生物热力学的综合平衡,是环境气候条件、人体活动水平、服装款式和服装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协调。其中构成服装的物质基础——服装材料的热湿传递特性是影响服装舒适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人体为基本出发点,通过对人体生理——服装功能——环境气候之间关系的分析,探讨了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形成机理,并就服装材料的热湿传递特性及其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从人体工学的角度出发,为了追求穿着舒适的男子西装,获得具有良好着装感的男子西装设计的基础数据,通过被测者着装实验的主观评价、静态着装以及动态着装下的服装压测试,将主观评价的着装感与实测的服装压进行关联,并对其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着装温度舒适性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这里讨论环境的噪音对着装温度舒适性是否存在影响,以及计算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在噪音环境中的变化量。在人工气候箱内设计噪音环境,运用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受试者在不同噪音分贝条件下的温度舒适性和整体舒适感的变化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认为在噪音环境中着装温度舒适性主观评价值和人体生理量会产生变化,并且得出变化值为以后在噪音环境中测量着装温度舒适性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8.
夏季高温环境给户外作业人员带来了热危害,服装作为高温防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夏季高温环境中的作用备受关注.为找到夏季户外作业服的高温防护方法,从户外高温的定义、表征方法以及人体热平衡机理出发,总结了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基于防护服的一般设计模式,分析了目前服装中常用的高温防护措施;提出了"通过主动降温促进内热传递、利用被动隔热抑制外热传递"的作业服热防护机理,可为该类服装的热功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环境、服装、人体是一个统一系统,环境中温湿度以及其他物理指标的变化对人体着装舒适性产生显著影响。讨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的影响,从而为舒适的环境色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试验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人体主观评价和客观生理量测试,并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析认为环境色彩的改变对着装温度舒适性产生影响,并引起皮肤温度的波动从而影响着装温度舒适性,同时环境色彩的变化刺激人体神经系统从而影响舒适感觉,但在正常环境下这个影响因素为非主要影响因子,因此,在正常环境中可以通过调节环境色彩来改变和提高人体着装温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计算机辅助服装结构设计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将结构设计过程分作结构线设计和外形线设计两步完成,用导出关键参量计算模型的方法解决结构线设计中的经验估值问题;用图形变换的方法解决外形线设计中的"临摹"手法,从而较好地处理了设计师进行结构设计时所表现出的"活"的方面.以此为基础,在IBM PC/XT机上研制初步的服装结构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服装面料、辅料使用前的5个量化检验指标及其与服装质量的关系.表明这5个量化指标是服装质量对服装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服装产品质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现有外包决策流程在目标和功能上的缺陷.依此构建了满足企业长、短期绩效结合目标的外包决策流程.该流程以战略外包为出发点,将制造对象分为核心与非核心部件.前者根据供应商关系稳定性将问题分为两类:稳定性低的采用虚拟组织模式,利用IT平台技术进行知识管理;稳定性高的根据核心知识控制度,采用治理结构手段将外包分为联盟、合作与合资3种方式.后者以采购观点,按采购重要度及采购难度将外包分为重要采购、杠杆采购、瓶颈采购和简单采购4种模式.并以中外服装业领先企业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完善服装解构设计方法为出发点,通过对材质解构内涵的理论研究与分析,阐述了服装设计中"解构"的全要素性含义.研究表明,服装材质解构设计的方法主要有2种:①创新肌理效果材料的使用;②转化服装整体结构与材质固有符号性关系.这2种方法形成全新服装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我国羽绒服装产品质量现状,比较了我国现行羽绒服装检验标准与国外的差异以及现行我国羽绒服装检验标准优点和缺陷,并提出根据消费者需求制定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功能,通过实例分析了中国服装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针对服装企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提出了重塑企业文化,提高其竞争力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服装物流目前存在的瓶颈,作者将对数字化管理的研究应用到服装物流过程中.提出了针对服装物流管理的技术方案及软件系统设计方案.基于近年来服装市场及服装物流的发展趋势,对数字化管理在服装物流中的应用进行技术研究,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服装行业发展的信息化程度,有利于服装行业和服装物流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服装流行现象为研究起点,把握服装流行信息,了解服装流行规律,指导服装流行发展.从着装动机的特殊着装心理入手,探索了人类创造服饰的生物性根源,并分析了其稳定性和变异性的规律.分析并总结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在视觉形态方面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在社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服饰传统中,也摸索到了服装流行产生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8.
袖子制图是服装制图的难点之一,将不同款式的袖子分成了4类(不包括袖口袖),指出各类袖子的分类原则,阐述了各类袖子的制图要点,为袖子制图提供了科学的分类方法和制图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时装销售的特点,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引入其销售环节,提出服装的EPC编码设计-数据读取-数据处理的基本框架.利用XML自动筛选出需要统计的产品种类、数量、销售情况等,极大地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论中性服装的历史性空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探求中性服装的发展空间,分析了着装的历史沿革和人们穿着中性服装的社会条件,论述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结果表明,中性化服装的存在不是一种偶然和个别的现象,而是有着生存和发展的无限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