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用"个人-家族-国家(社会)"的社会整合路径来讨论家族在变迁过程中的社会整合作用。家族的衰弱导致有效的社会整合路径中断,出现了国家与个人两大板块的分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家族重构来修复这条整合路径,由对家族的认同,达到对国家规范的认同,促进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家族的概念及其特征、穆斯林家族社会组织的特点、穆斯林家族社会的信仰、穆斯林的习俗对家族的制度和维护,并就中国家族文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村民自治的推行,在农村出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家族势力等多种力量管理公共事务的局面,其中家族力量不容忽视,迫切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把家族力量纳入有效政策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对家族的活动和运作加以规范和指导,对农村家族势力进行控制和引导,以塑造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良性秩序。  相似文献   

4.
从汉人家族社会研究、家与日本社会结构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生态与多元文化等四个层面剖析家、家族与社会结构关系方面的文化认知及应用实践,并针对新出现的家庭现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5.
华人家族企业从家族信任到社会信任的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主义、家族信任是华人家族企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家族信任在中国民营企业创业发展的初期具有明显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信任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将家族信任扩展为社会信任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农村流动人口在南京"蔬菜村"生活与经营状况的描述和分析,揭示出家族网络在社会流动下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变迁;认为家族作为一种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在演进中可以实现现代化的转身.  相似文献   

7.
贵州省锦屏县文斗寨某家族所保存的自清代乾隆以来的契字文书,展示了特定区域历史背景条件下家族成长及村落社会生活若干方面的大致情形。从中可以了解到,区域社会以木材的种植与伐运为中心的经济生活中,王朝国家推行的土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塑造或改变了地方社会的地权观念以及以地权关系为中心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间调解作为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民众自发式的纠纷解决机制其本身有着很强的可操作性和高效性。这种方法在熟人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熟人社会中解决纠纷的基本手段之一。民间调解在熟人社会中的拘束力是建立在熟人社会中人们的交往的基础上的。根据交往的不同程度,熟人社会可以分为乡土社会和邻人社会。在乡土社会中,民间调解建立在家族权威或者地方权威的基础上,其调解的效力在家族或地方中有相当强的影响力。在邻人社会中,人们相互间关系不再是家族式的,人们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但是,在邻人社会中人际关系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正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也保证了调解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国家权力介入乡村社会,乡村教育与地方社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式教育在课程、教法、师资等方面与乡土社会产生种种不适应和冲突,国民教育取代家族私塾,新式教师取代塾师,失去了乡土的滋养的乡村教师,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乡村教师社会功能的弱化,缺乏与农村社会生活应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0.
同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的东亚社会 ,在社会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不同的社会对于儒学的取舍和吸收的重点不尽相同 ,日本突出的是集团的概念 ,而中国更为突出家族主义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 ,汉族是凝聚的核心。西方很多社会人类学的理论未必一定适合东亚社会 ,与同质化、一体化、一元化相比 ,人类学更强调地方化、本土化、异质化  相似文献   

11.
论宋代民间丧葬、祭祀礼仪与基层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制是制度化的伦理,扮演着社会控制的角色。丧葬与祭祀礼是形形色色的礼制规范中最重要的环节,宋代政府规范民间丧葬与祭祀礼仪,明确丧葬礼仪等级规定,以此确立民间精英及大家族的地方权力场域,形成地方社会整合的核心权力,而宋代民间大家族则通过家族墓祭与祠祭礼,团结家族成员,建构族长权力,加强对宗族成员控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家族主导型治理模式和社会法人治理模式的特点出发,在分析了两种模式的利弊之后,提出了社会法人主导型治理模式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校贫困生群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从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责任与伦理"视角出发,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中,政府责任、企业责任、家庭伦理、家族伦理以及社会伦理在社会支持运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责任和伦理是高校贫困生社会支持赖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家族组织曾是中国农村国家和农民之间必经之中介。新中国成立后,家族受到严格抑制和打击,家族组织存在的合法性在体制和制度的层面被彻底剥夺。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传统社会重要因子的家族组织,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再次显现。对历史上典型的宗族村落——安徽省宅坦村进行的田野调查和文献调查显示:虽然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家族组织结构功能发生了变迁,中国农村社会家族的重构也已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族组织,但是大量事实证明,家族组织赖以存系的3个基本维持机制并未消除,在农村现代性与传统性的二元体中,家族组织不断嬗变并与现代化因素交互生长。  相似文献   

15.
自公元249年,司马懿施计诛灭曹爽及其党羽之后,曹魏大权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到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代魏建晋,这段时期国家与社会都处于巨大的转型中,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任何一个新朝代都是建立在对前朝的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吸收和重构的基础上,构成了这个时期丰富的社会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6.
汉初统治者和思想家从中国农业社会家庭本位角度出发,选择了经儒家改造过的"孝"作为内在精神支撑."孝"能使家族和谐,也就意味着稳定了建立其上的整个政权.同时,通过"孝"把家族秩序与国家秩序结合起来,能使整个社会秩序化.汉初刘邦有意识进行"孝治"尝试,至文景时期把"孝治"发展到西汉的一个高峰,"孝治"构成"文景之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转型期。这一时期以学术文化事业传家的文化家族如何应对社会文化变迁的冲击,实现价值观念的转换,完成家族传统和文化精神的传承,是当时诸文化家族必须面对的问题。以德清俞氏家族为例展开对上述内容的论述。"诗书继世长",为传承家学、延续家族传统,俞氏家族尤其注重教育和文学创作,以建立家族各代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家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异和调适;疏氏家族活动表现了家族文化的社会趋同;实现农村家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家族文化现代化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重视面子,而面子的核心本质是权力。在要面子和给面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人情。中国情理社会的思维方式是以家族和集体利益为重,情理交融,发乎情,合于礼,至于乐。人们在交换人情的过程中产生了权力分化。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各种社会思潮涌动的转型期,从经济结构的分裂到社会阶层的多元化都在加剧。因此,当前社会建设中各类矛盾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应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探寻社会建设的新路径。从社会建设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层次剖析,传统文化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官本位"主导下的政治价值观,传统思维方式等诸多传统因素的制约。社会和文化的建设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有坚定的自信与全面的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通过文化改革推动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