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世界知识》2013,(7):18
除美国及其盟国外,在亚太地区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中国、俄罗斯、印度、东盟,近年来也加强了国际联合军演的频次与力度。中国参与的国际联合军演主要有:(1)"和平使命"联合军演。该军演始于2005年,原为中俄双边联合军演。自2007年起,扩展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全体成员国联合反恐演习(2009年  相似文献   

2.
2009年,中国流行一本书《中国不高兴》,说中国之所以不高兴是因为中国与西方"有条件决裂"了。如今,中国再次不高兴了,缘由在于我们不仅与西方决裂,还在东海、南海问题上和周边某些国家发生了不愉快。进入新世纪,中国不仅面临西方国家"轮盘赌"式的挑战,还面临周边国家对这些西方国家的竞相效仿。越南、菲律宾、日本在美国支持下轮番呼应,不断在东海、南海岛屿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在"印太战略"大框架下,美国正加紧拉拢地区盟友伙伴,维持和强化安全存在,最近与东盟十国举行了首次海上联合军演,其对中国与东盟国家正在进行的"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也表现出更明显的态度转变。本期编发两位学者的相关文章,以反映美国在中国东南周边  相似文献   

4.
江淮 《世界知识》2010,(15):67-67
<正>近日,韩国媒体纷纷报道,韩国与美国将在"西海"和"东海"同时举行联合军演!读罢此信息,不明就里的人或许会一头雾水,"西海"在哪里?"东海"又在哪里?其实,这是韩国人玩的花招。中国与朝鲜半岛之间的那片海域被称为黄海,早已约定俗成,中外通用。但近年来,韩国人却偏偏不愿称其为黄海,而  相似文献   

5.
正由蒙美联合组织的"可汗探索-2016"多国维和军事演习于6月4日结束,这场持续了两周的多国维和军演,无论是参演国家数量,还是参演兵力和规格都超过了以往,打破了历届参演的纪录。这一军演不仅成为蒙美双边军事合作的标杆,更是美国主导下的亚太地区国家和部分北约国家在东北亚地区提高维和能力与军事合作水平的主要措施之一。军事合作是蒙美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自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以来,亚太地区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危机事件,当下热度颇高的就是美国拉拢我周边22个国家举行环太平洋军演,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南海岛屿的主权争端等。纵观这些危机,其发生发展的背后往往都有美国的推手或直接与间接地涉及美国。这是在美国加快"重返亚太"的大背景下,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大国利益激烈博弈与角逐的表现,而中美两国则是这些危机的关键博弈方和角力者。  相似文献   

7.
美国频繁的"武力秀",无疑给一些亚洲国家传递出错误的信号,暗示它们背靠美国这棵大树可以为所欲为。进入2012年,亚太地区联合军演接连不断。稍一留心就会发现,亚太频繁军演的背后不仅有"美国的影子",而且每次都还是"美国主演"。美国参加的各种军演次第展开新年伊始,亚太地区进行了多场军事演习。1月30日,日美在日本兵库县伊丹市举行了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近期,伴随整体关系的下行,中美两军关系也出现剧烈震荡。美军大幅加强在南海和台海周边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并拟于11月在南海及台湾海峡进行大规模武力展示。此前的5月23日,美国国防部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为由取消了对中方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邀请。9月20日,美国借口中方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对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及该部负责人实施制裁。中美是否已经陷入一种愈演愈烈的军事竞争?两军关  相似文献   

9.
<正>近些年来,美国在南海的战略投入很大。一般认为这是出于抗衡中国的需要。因而,美国支持部分地区国家搅浑南海问题,把地区安全纷争保持在合适的烈度上,既给中国添堵,又给美国"回归亚洲"开路,这样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也就是说,美国过去几年在南海的战术符合正常的逻辑。然而,最近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为则超出了正常逻辑的范畴。随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积极维权,美国的反应日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中美在南海的较量不断升级,日益呈现"冷对抗"局面。美国在将中国视为国际秩序"修正主义国家"和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大框架下,不仅扩大在南海以"航行自由宣示"为主的军事行动并使之常态化,还不断拉拢其域内外盟友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英国参与进来,俨然已经构建起一个以中国为首要防范对象的联合"阵营"。随着  相似文献   

11.
郭渊 《世界知识》2014,(12):62-65
<正>20世纪80年代,南海开始进入多事之秋。美日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屡次侵扰南海诸岛,制造事端,南海地区再次凸显"边缘地带"特性,南海地缘形势向复杂化方向发展。东南亚某些国家在区域外大国的支持下,继续强占南海岛礁,进行主权造势,中国南海主权受到严重挑战。美国、苏联和日本的立场此阶段南海问题的复杂化与区域外大国的作为有着直接关系。出于遏制中国的需要,美国不愿意看到南海诸岛主权属于中国,但基  相似文献   

12.
江淮 《世界知识》2011,(1):67-67
当今中国海疆正处于多事之秋,尤以东海、南海为最。中国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越南八个海上邻国的海岸相邻或相向,海洋边界线尚未明确划分,与其中一些国家还存在岛屿领土主权争端。特别是在东海,中日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油气开发问题上的争端持续不断,围绕钓鱼岛归属的争端口益尖锐化。  相似文献   

13.
<正>9月2日至7日,在美国和东盟轮值主席国泰国的共同主持下,美国与东盟举行了为期五天的海上联合军演。此次演习受到广泛关注,因为此前虽然美国与东盟成员国分别合作举行过不少联合军演,但与东盟十国共同举行演习,尚属首次。这也是东盟继去  相似文献   

14.
吴荻 《世界知识》2010,(16):22-23
<正>记者:关于美国的西太平洋战略,眼下有一种说法很盛行,即美国正从南北两个方向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这一问题争议很大,最近无论是从美韩在日本海军演还是希拉里在越南关于南海  相似文献   

15.
冷战期间日本承认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冷战后日本追随美国开始介入南海争端。新世纪,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安全的需要,保障其经济利益,争夺地区主导权并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和东海划界问题上牵制中国,日本开始介入南海争端,其战略措施有: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加强与亚太国家的合作并进一步巩固日美同盟,包括拉拢东南亚国家联盟、建立日越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战略关系;从军事战略上谋划介入南海地区。日本介入南海争端意图推动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增加问题解决的难度,阻遏中国走向海洋的步伐,严重地威胁中国领海主权的完整。在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事情……还真是很多。”这是张沱生走进《世界知识》会议室.与迎候的沈国放总编辑寒暄之后说出的第一句话,他说出了随即开始的这场研讨会的主题。的确,人们都感到2010年的不寻常。朝鲜半岛局势诡谲莫测,中日“撞船事件”后严重对立,东海南海主权利益纷争加剧,周边各种海上军演频繁登场,一些国家对华心态微妙变化,美国借势高调“重返东亚”,中美关系从年初就开始接二连三出现波折……种种事件俨然形成一种“势”,用冯仲平的话来说,中国和世界好像进入了一个互不适应、互不理解的时期。  相似文献   

17.
李显荣 《世界知识》2014,(14):33-35
<正>5月20日至26日,中俄在东海海域举行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期间,美、日两国多次派军机进行抵近侦察。据报道,太平洋美军侦察部队平时一天一架侦察机飞行4至8次;演习期间则出动两架飞机,一天往返8次,保持24小时不间断飞行。5月24日上午,日本自卫队两架侦察机未经允许擅自进入我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对中俄海上联合军演进行所谓  相似文献   

18.
张慧玉 《世界知识》2012,(20):26-27
美国已悄悄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岛屿附近集结一支强大的海陆空编队。两大航母战斗群抵达东海南海正当中国民众欢度中秋及国庆两节的时候,美国已悄悄在中日有争议的东海岛屿附近集结一支强大的海陆空编队。美国媒体9月30日报道,美国海军两个航母战斗群和一个海军陆战队特遣队已开始在西太平洋活动,离"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编者注)很近。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发难,在黄岩岛和仁爱礁挑起事端、制造假象,出动海军拆除中国在南沙群岛部分岛礁上建立的标识,将南海重新命名为"西菲律宾海",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勾结美国、越南等国并挑动国际舆论对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基础设施建设活动施压。菲律宾采取这些行动的主要目的显然是为了将其对中国南沙岛礁的非法侵占变为既成事实。然而,事实上,菲律宾的国家领土向来仅限于1898年"美西条约"规定的"条约界限",  相似文献   

20.
从国际法视角看南海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文 《世界知识》2012,(4):14-18,20,21
近些年来,美国和日本等域外国家与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一些南海争端国家先后在不同场合多次声称,"要以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为依据解决南海争端问题"、"中国应遵守国际法规则","中国的南海断续线主张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甚至有些所谓的学者还提出"应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依据解决南海问题"等说法。上述说辞尽管看上去有所不同,实际上其意图和目的却是相同的,那就是指责中国在南海的主张是不符合国际法的,要求中国放弃对南海权利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