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尚男  周佳绅  徐丹 《科技资讯》2023,(14):204-207
自组装合成中空蛋黄壳结构Co/NC@SiO2。Co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碳基质中。通过优化pH值、孵育温度和时间探究Co/NC@SiO2纳米酶类过氧化物酶活性。采用比色法研究Co/NC@SiO2纳米酶检测谷胱甘肽(GSH)的催化传感性能。在GSH浓度为1~80μmol/L范围内,ΔA与GSH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OD)为39.8 nmol/L,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
Mo S2纳米片具有类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催化活性,能高效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蓝色产物.利用磷酸根能够降低MoS2纳米片催化活性的原理,建立了一种检测磷酸根的比色传感体系并用于可口可乐饮料样品的检测.实验考察并优化了温度、p H值、TMB浓度及H2O2浓度等参数影响,在最优条件(温度45℃、p H 5.0、TMB 25 mmol·L-1、H2O230 mmol·L-1)下,磷酸根浓度在2~40μ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k)为0.79μmol·L-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普鲁士蓝纳米立方体(PB NCs)类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方法.PB NC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氧化态的TMB(oxTMB),在652nm处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吸收峰;GSH既可以与PB NCs表面Fe3+结合,又可还原oxTMB,这双重作用抑制了TMB的氧化过程,引起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降低.基于体系紫外-可见吸收峰强度随GSH浓度的变化关系,我们得到GSH检测线性范围为0.01-5.0μmol/L.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不仅为GSH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还拓展了PB NCs在生物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新的过氧化氢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通过Hummer法氧化天然石墨粉制得氧化石墨,在蒸馏水中利用超声分散将氧化石墨剥片,从而合成了氧化石墨烯(GO).将氧化石墨烯修饰到电极上后通过电沉积法在氧化石墨烯上沉积Pt纳米颗粒制得复合材料.利用其对过氧化氢的直接催化还原作用,研制了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实现对过氧化氢的灵敏测定,其响应电流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4.00×10-5 mol/L~6.11×10-3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研究了各种实验条件对过氧化氢传感器性能的影响.该传感器制作简单,使用寿命长.  相似文献   

5.
制备并表征了空壳钯纳米粒子,将空壳钯纳米粒子和金纳米粒子修饰在玻碳电极(GC)表面,构建了新型的过氧化氢无酶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特性,结果表明:Pd/AuNPs/GC对过氧化氢(H2O2)的电极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空壳钯和纳米金在催化过氧化氢还原过程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过氧化氢的浓度在2216μmol/L(R=0.9993)范围内,与修饰电极的电流之间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2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重现性、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对过氧化氢的高灵敏度检测,合成了表面具有葡聚糖(dextran)配体的纳米四氧化三铁(Fe3O4)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制备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 PEC)传感器.所合成的Fe3O4纳米材料不仅具有光电转换能力,而且表现出传统纳米材料所缺乏的对过氧化氢的直接催化性.同时利用Fe3O4纳米材料光电性能和催化特性制作的PEC传感器表现出对过氧化氢良好的传感特性,可以实现过氧化氢的传感检测.最终在0-4 mmol/L的过氧化氢浓度范围内,达到了2.39 nA/mmol·L-1的灵敏度,以及0.13 mmol/L的最低检测限,实现了对过氧化氢的高灵敏度检测.  相似文献   

7.
 猕猴桃栽培中易遭受水涝胁迫,造成根际低氧,致使土壤中氧化还原电位和pH 值过低,Mn4+被还原成Mn2+,Mn2+大量积累,进而导致Mn2+毒害。为此,本文采用水培通氮气及不同浓度的锰二因素随机区组的方法,从低氧胁迫和锰对秦美及中华猕猴桃幼苗叶、根抗氧化系统的协同影响方面,研究猕猴桃幼苗体内保护酶对活性氧的清除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10 和200 μmol/L 锰处理时,随着锰浓度的提高,2 个猕猴桃品种叶、根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AsA)活性增加,在清除活性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低氧条件下,10 和200μmol/L 锰处理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降低。低氧条件下600 μmol/L 锰处理时,2 个猕猴桃品种叶、根内SOD、POD、CAT、APX、GR 和AsA 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迅速增加,猕猴桃膜脂过氧化进一步加剧。这表明,高浓度的锰处理不但不能增强猕猴桃对低氧胁迫的抗性,反而会加重低氧对猕猴桃植株的伤害。两种猕猴桃各生理指标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但秦美猕猴桃低氧下对锰的抗性明显高于中华猕猴桃。  相似文献   

8.
以二硫化钼(MoS_2)、铁氰化钾(K_3[Fe(CN)_6])和三氯化铁(FeCl_3)为原料,采用一锅法成功制备了具有过氧化物模拟酶性质的普鲁士蓝-二硫化钼复合纳米材料(MoS_2@PBNCs).该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纳米酶对双氧水氧化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的反应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基于此,成功实现了间接电化学检测胆固醇的方法.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胆固醇的浓度与TMB的还原电流在0.3~100μmol·L~(-1)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 nmol·L~(-1).  相似文献   

9.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H2O2氧化四甲基联苯胺(TMB)生成大分子聚合物并产生强烈的共振光散射,由此建立了操作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测定HRP的新方法. 探讨了酸度、TMB浓度、H2O2浓度、温度等对散射信号的影响. 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测定HRP的线性范围为1×10-7~1×10-6 g/L,最低检出限1.8×10-8 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蓝莓对土壤中锰元素的耐受能力,为蓝莓的高效栽培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方法】盆栽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0、1.0、2.5、5.0、10.0 mmol/L)锰离子(Mn~(2+))浇灌处理蓝莓品种‘Gardenblue’和‘Tifblue’,测定根系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通过分析蓝莓根系的生理反应,评估蓝莓对土壤锰的耐受能力。【结果】土壤外源Mn~(2+)处理浓度低于2.5 mmol/L对植株的正常生长无影响,当处理浓度达到或超过2.5 mmol/L时对植株正常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Mn~(2+)浓度增加,蓝莓根系中■产生速率和H_2O_2、MDA含量均在2.5 mmol/L Mn~(2+)处理后变化显著,SP、AsA和GSH含量亦变化显著,其中‘Gardenblue’各指标的变化较‘Tifblue’平缓。分析认为蓝莓对土壤锰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耐受机理主要是由于植株体内抗氧化物质如SP、AsA和GSH等的增加。【结论】蓝莓植株内存在多种调控锰胁迫的机制,其对土壤锰胁迫具有较强的耐受性,耐受阈值为2.5 mmol/L。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中空ZnSn(OH)_6微球,将其与二维Ti_3C_2 MXene纳米片复合后获得ZnSn(OH)_6/Ti_3C_2 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由此构建了新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呋喃西林在该传感器上的不可逆氧化峰.其伏安过程为受吸附控制的过程,氧化反应电荷转移数为2.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对呋喃西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由于ZnSn(OH)_6微球和二维Ti_3C_2 MXene的协同作用,该传感器对呋喃西林的电化学氧化具有显著催化作用.呋喃西林的浓度在0.5~70μmol/L范围内与其氧化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6!μmol/L(R_(SN)=3).该传感器对呋喃西林的测定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n=10)仅3.4%.将该传感平台成功用于动物源食品的分析,回收率在92.0%"107%之间.  相似文献   

12.
纯化牛血获得的高纯度血红蛋白,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戊二醛交联反应得到聚合牛血红蛋白,应用SDS-PAGE对其分子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利用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系统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研究氧化应激状态下过氧化氢和超氧化物对血红蛋白携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交联血红蛋白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溶液总体系5 m L、血红蛋白质量浓度82 g/L、磷酸钾缓冲液(p H=7.4)的浓度为0.1 mol/L、0.47 mol/L的赖氨酸0.2 m L、0.25 mol/L的冷戊二醛1.2 m L及在4℃下150 r/min摇荡24 h;葡萄糖-葡萄糖氧化酶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的存在会使血红蛋白被氧化,体系中存在抗氧化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会有效减弱血红蛋白氧化程度,提高其携氧性能。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碳纳米粒子(CN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复合材料,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材料进行表征.并以玻碳电极为基底,修饰上MWCNTs-CNs复合材料,再用电沉积法将金修饰在MWCNTs-CNs表面后,固定过氧化物酶,成功制备出一种新的生物传感器用于检测过氧化氢.实验表明,该生物传感器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过氧化氢的浓度在2.91~980.00μ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48μmol/L.同时,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将石墨烯、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与壳聚糖结合,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石墨烯-离子液体/壳聚糖纳米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血红蛋白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在该纳米复合膜电极上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过氧化氢的电流响应信号与其浓度在0.1~500μ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2μmol/L(RSN=3),为过氧化氢检测提供了一种灵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碳纳米管负载镍修饰电极对碱液中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化学法在碳纳米管(CNTs)上负载镍纳米粒子(CNTs-Ni),并制备CNTs-Ni修饰玻碳电极(CNTs-Ni/GCE).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表明:平均粒径为17 nm的面心立方镍纳米粒子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CNTs-Ni/GCE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且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当葡萄糖浓度在0-0.04 mol/L,氧化峰电流密度与葡萄糖浓度呈良好的直线关系;浓度为0.05mol/L时氧化峰电流密度最大为20.2 mA/cm2,浓度大于0.05 mol/L之后,氧化峰电流密度逐渐减缓,电极的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锰富集能力强的蕨类植物并分析其生理机理,以粉背蕨、蜈蚣草、井栏边草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锰胁迫对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植物体内锰含量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蕨类植物的生长量、生物量随着锰胁迫浓度的提高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降幅最大的是井栏边草,蜈蚣草次之,粉背蕨最低,其平均耐性指数分别为79.10%、85.35%、91.12%;3种蕨类植物的锰含量、转运系数(TF)、富集系数(BCF)随锰处理浓度的增加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粉背蕨各指标最高值分别为6 598.31mg/kg,0.89和0.69,均高于其他两种植物,蜈蚣草次之,而井栏边草最低;随着锰胁迫浓度的增加,3种蕨类植物叶绿素含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粉背蕨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和MDA上升幅度均最小,而3种抗氧化酶的增幅却最大.由此可见,高浓度锰处理下蕨类植物生长受抑可能是因为植物体的光合作用受损和氧化损伤,氧化酶活性的提高应是植物能耐锰和富集锰的重要生理原因之一;3种蕨类植物适合修复不同浓度的锰污染土壤,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粉背蕨具有更强的锰耐受性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7.
MoS_2纳米片能够有效地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底物和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产生颜色变化,利用亚硫酸根能够消耗过氧化氢而降低反应体系吸光度的原理,建立一种亚硫酸根的快速比色传感体系并用于葡萄酒样品的检测.实验考察并优化了反应时间、H_2O_2浓度、pH值和温度等影响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反应时间30 min、H_2O_2浓度100μmol·L~(-1)、pH值7.0、温度25℃),亚硫酸根浓度在5.0~120.0μ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k)为0.5μmol·L~(-1).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葡萄酒中的亚硫酸根,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6.6%~106.5%.  相似文献   

18.
用溶剂热法制备得到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并对其生物相容性进行研究。使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仪器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一系列溶血试验及MTT细胞毒性试验对复合纳米粒子的体外毒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复合纳米粒子浓度小于5g/L时,溶血率低于5.00%;当复合纳米粒子浓度不高于0.25g/L、孵育时间不长于72h时,细胞相对增殖率大于75%,属0~1级,认为此范围浓度材料没有细胞毒性。从目前的实验结果来看制备所得Fe_3O_4/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生物医学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对蚕豆气孔运动的效应及其与过氧化氢和一氧化氮的关系。结果表明,BR能显著诱导气孔关闭,其最适处理浓度和时间分别为5μmol/L和3h。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和过氧化氢酶、NO清除剂c-PTIO和血红蛋白、过氧化氢产生酶NADPH氧化酶抑制剂二苯基碘和NO产生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均显著抑制BR诱导的气孔关闭,显示NADPH氧化酶催化产生的H2O2和NOS催化产生的NO参与BR诱导气孔关闭。BR有显著抑制ABA诱导气孔关闭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化学方法将铂纳米粒子(PtNP)和普鲁士蓝(PB)固定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表面,成功构建了一种过氧化氢(H_2O_2)无酶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工作电位为-0.05V时,所制备的传感器对H_2O_2具有优良的电催化还原能力,响应时间小于5s,这主要归因于PB,PtNP和MWCNTs三者的协同作用.在5~4 205μmol/L范围内H_2O_2的还原电流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灵敏度为758μA/(mmol·L-1·cm2),检测限为0.30μmol/L(S/N=3).此外,该传感器还具有优良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