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噻虫嗪(Thiamethoxam)通常为白色结晶粉末,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因噻虫嗪的毒性一度受争议。本文通过六种剂型噻虫嗪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研究,探究不同噻虫嗪制成不同剂型是否对斑马鱼毒性有所差异,为噻虫嗪登记做参考。研究发现,噻虫嗪原药配成水剂为低毒、噻虫嗪悬浮剂和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均为微毒。噻虫嗪原药配成水剂和悬浮剂可以有效减小噻虫嗪毒性。从鱼类保护的眼光来看,较之于噻虫嗪颗粒剂,更建议使用噻虫嗪水剂和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对橘小实蝇蛋白饵剂2种田间使用方法和不同引诱剂引诱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悬挂诱集法表明,蛋白饵剂溶液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其诱捕效果降低;田间应用时稀释1倍液引诱效果最佳.点喷诱杀法表明,喷洒2h后诱杀橘小实蝇成虫数量达到高峰,而后逐步下降,而且喷洒蛋白饵剂混合液的时间与橘小实蝇成虫的日活动节律相一致才能获得高诱杀效果.研究表明蛋白饵剂可以作为一种雌雄兼性引诱剂使用,对多种实蝇类的雌雄成虫均有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3.
噻虫嗪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20%噻虫嗪悬浮剂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于安徽、吉林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法研究噻虫嗪在水稻植株、稻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甲醇-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洗脱效果;噻虫嗪在植株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在安徽、吉林两地间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5.6 d;按推荐剂量施药,糙米中噻虫嗪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1.0 mg.kg-1;推算每人经水稻摄入噻虫嗪日均仅为0.4 mg,风险商值(RQ)为0.32,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20%噻虫嗪悬浮剂在水稻上使用的安全性,于安徽、吉林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析法研究噻虫嗪在水稻植株、稻秆、稻壳和糙米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甲醇-二氯甲烷(1∶1,v∶v)混合液具有良好的洗脱效果;噻虫嗪在植株中的消解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在安徽、吉林两地间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1 d和5.6 d;按推荐剂量施药,糙米中噻虫嗪的最终残留量最高为1.0 mg.kg-1;推算每人经水稻摄入噻虫嗪日均仅为0.4 mg,风险商值(RQ)为0.32,处于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枸杞棉蚜的防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枸杞棉蚜的有效生物农药,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本试验选择4种植物源杀虫剂:5%除虫菊素乳油、0.3%苦参碱水剂、1.5%除虫菊素水乳剂和6.0%鱼藤酮微乳剂,分别设置高、中、低3个浓度,以生产中常用化学杀虫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喷雾防治枸杞棉蚜。结果表明:在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以0.3%苦参碱水剂对棉蚜的防效最佳,该药剂300倍和500倍液在药后7 d防效分别达77.14%,72.38%,与对照药剂无极显著差异,其他3种生物农药的高、中剂量对枸杞棉蚜亦具有较佳防效,且所有处理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作物安全。推荐在枸杞棉蚜发生初期轮流、交替使用,以降低农残、延缓甚至避免害虫抗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的防治效果,采用室内浸花法和田间小区喷雾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及药后1,3,7,11 d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对西花蓟马毒力的强弱顺序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0%烯啶虫胺水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在田间药效试验设定剂量范围内,各处理对西花蓟马的防效随药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药后7 d,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5%除虫菊素乳油、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及10%烯啶虫胺水剂的药效各达73.3%~88.4%,71.2%~82.9%,52.8%~68.2%,61.6%~72.7%和69.6%~82.3%。在生产中建议首先使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适宜质量浓度为20.00~40.00 mg/L(1 500~3 000倍),其次推荐10%烯啶虫胺水剂,质量浓度50.00~100.00 mg/L(1 000~2 000倍),再次为80%螺虫乙酯水分散粒剂,建议使用质量浓度106.67~142.22 mg/L(5 600~7 500倍)。  相似文献   

7.
采用静态换水法研究了两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Rana zhenhaien-sises)蝌蚪的急性毒性,以及对蝌蚪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和噻虫嗪对镇海林蛙蝌蚪的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96 h-ρLC50)分别为21...  相似文献   

8.
笔者曾于2007年对南方水果产区的虫害状况进行过实地考察,因此当听到有关四川广元"橘蛆"的疫情后,首先想到的是,元凶一定是柑橘小实蝇。因为柑橘小实蝇1年发生多代,分布范围广,近年来一直是南方水果最主要的害虫之一。我国的昆虫学家对柑橘小实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不少实验室都  相似文献   

9.
化学农药对玉米中后期几种病虫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抽雄期喷施化学农药防治玉米生长中后期的几种病虫害,结果表明,40%氯虫·噻虫嗪WG 225 g/hm2剂量对玉米螟虫和蚜虫均有较高的防治效果,田间防效分别为81.08%和89.91%,小区产量比对照增加20.8%.10%吡虫啉WP 450 g/hm2剂量对蚜虫的防效为63.64%,对玉米螟虫效果较差.12.5%烯唑醇WP 450 g/hm2剂量对玉米锈病的防效为76.60%.30%苯甲·丙环唑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防效分别为62.04%和51.72%.氯虫·噻虫嗪与烯唑醇混合喷施对中后期的玉米螟虫、蚜虫和锈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要求,采用室内模拟的试验方法研究噻虫嗪在不同介质中的挥发特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在25±1℃,气体流速为500 ml/min的条件下,噻虫嗪在3种介质中均难挥发,其在空气中、水中及其土壤表面的挥发率分别为〈0.04%、〈0.07%、〈0.05%,挥发性试验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0%、95.4%、96.2%,满足回收率试验不低于70%的试验有效性要求,从挥发性的角度来说,噻虫嗪对人畜相对较安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抑菌圈法对市场上常见的9种杀细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以期筛选出有效药剂.试验结果表明:6种化学药剂中,5%噻霉酮水剂和0.3%四霉素水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他4种药剂则效果较差.3种生物药剂中,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效果较好,其他2种药剂则效果较差.田间试验中,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和20%春雷霉素水剂42g/hm~2的防效较好,其防效分别为82.74%和72.38%.0.3%四霉素水剂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则效果较差.所以,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推荐使用10亿芽孢/克多粘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春油菜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用浸叶法测定了小菜蛾对9种不同农药的抗性倍数。结果表明:湟中点的小菜蛾对2%阿维菌素乳油、3%Bt可湿性粉剂、2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氯虫苯甲酰胺乳油、2.5%%多杀菌素悬浮剂、10%溴虫腈乳油、5%啶虫隆乳油、20%丁醚脲乳油、5%茚虫威乳油的抗性倍数分别为5.50,35.50,26.12,44.40,2.67,3.93,24.58,5.34,40.17;互助点的小菜蛾对这9种农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4.98,35.00,42.25,51.61,5.75,3.50,18.33,6.43,57.65。湟中点的小菜蛾,对多杀菌素是敏感的,对溴虫腈的敏感性是下降的,对阿维菌素和丁醚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Bt、高效氯氰菊酯、啶虫隆、茚虫威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高水平抗性;互助点的小菜蛾,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产生高水平抗性,对阿维菌素,啶虫隆产生中等抗性水平,对多杀菌素、溴虫腈、丁醚脲产生低水平抗性。  相似文献   

13.
对微波辅助过硫酸钾氧化技术降解噻虫胺进行研究.考察了微波辐射时间、过硫酸钾浓度、pH以及水中常见阴离子Cl-和HCO-3对噻虫胺降解效果的影响,同时通过对照试验讨论微波活化作用的效果.结果表明,微波/过硫酸盐体系中,随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噻虫胺降解率增大,微波辐照3 min后降解率趋于稳定达到95.88%;增加K2S2O8用量可以提高噻虫胺降解率,优化的最佳投加量为10mmol/L;酸性条件比碱性条件降解效果好,当pH=4.5时,噻虫胺的降解率较大(95.81%);单独微波与单独过硫酸钾作用下噻虫胺基本不降解.水溶液中Cl-和HCO-3的存在对微波活化过硫酸钾降解噻虫胺均有抑制作用.质谱检测中间产物主要为N-(2-氯-1,3-噻唑-5-基甲基)-N-甲基胍和2-氯-5-氨基甲基噻唑.  相似文献   

14.
郭莹  刘长明  吴梅香  杨广 《武夷科学》2012,28(1):102-105
为有效地控制橘臀纹粉蚧Planococcus citri(Risso)发生,测定了6种农药在田间使用浓度下对该虫的致死效果.结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对1龄若虫的防治效果较好,用药后72 h校正死亡率均在80.0%以上,而杀扑磷仅74.8%.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吡虫啉,烯啶虫胺,啶虫脒3种药剂,同时应针对不同虫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和施药时间,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调查陕西省延安地区李小食心虫(Grapholitha funebrana)的种群动态,进行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药效试验,并对防治效果、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为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方案。利用李小食心虫性诱剂进行昆虫诱集试验以获得该地区的种群动态;将四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3种新型双酰胺类药剂分别以500、1000、1500倍浓度进行稀释,每2周喷药1次,以清水喷洒为空白对照,通过虫果率来确定该害虫防治的最佳药剂和最适浓度,估算每种药品的成本和净收益。延安地区的李小食心虫在5月上旬和7月下旬为高峰期。同一稀释浓度施药条件下,3种新型双酰胺类药剂的药效无显著差异;同类药剂中,稀释1500倍的药剂可以获得最佳的净收益。经过计算净收益及药剂成本,使用稀释1500倍氯虫苯甲酰胺的单位面积净收益最高,为15786.0元·hm~2。李小食心虫的防治选用稀释1500倍的氯虫苯甲酰胺最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护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健康生长、解决中华松梢蚧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在小陇山林区油松林分受害较严重的党川林场和麦积林场,选取受害典型油松林分中的小班,通过选取样树和样枝,观察了解中华松梢蚧虫害生物学特性和发生特点,经过实地调查分析,依据油松林不同生长环境,在初孵若虫孵化盛期这一防治适期,采用3.6%烟碱·苦参碱微囊悬浮剂配合1%噻虫啉微囊粉剂喷雾喷粉与苦参碱烟剂放烟防治进行对比试验。后期对选取的油松样树进行防效调查,效果表明,第二次药后30 d,2种药剂混合防治对中华松梢蚧的防治效果达72.94%,苦参碱单一烟剂防治对中华松梢蚧的防治效果达65.6%。由此可见,在防治条件较好的林区环境下,应用苦参碱悬浮剂配合噻虫啉粉剂进行喷雾喷粉防治中华松梢蚧效果明显,在林区山高坡陡的环境下,可使用苦参碱烟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7.
氯虫苯甲酰胺200SC对水稻的控害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氯虫苯甲酰胺(康宽TM)200SC对水稻螟虫的实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远远优于噻虫嗪、毒死蜱和杀虫单,防效分别达到了89.32%和92.23%,并对天敌昆虫和水稻生长安全.再生稻测产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对水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能明显提高再生稻产量,增产率为32.44%.  相似文献   

18.
姜玉霞 《科技信息》2012,(25):68-69
由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先聚合成聚季铵盐,再加入助剂和异噻唑啉酮制备了复合高效无泡沫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用该类杀菌灭藻剂与其他常用杀菌灭藻剂对循环水中的异养菌、硫酸还原菌、藻类进行了杀菌灭藻对比实验并对其与常规水处理药剂的相容性及阻垢性能、腐蚀率实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无泡杀菌灭藻剂应用效果优良,基本无泡沫产生,144小时内杀菌灭藻率仍在60%以上,与其他缓蚀阻垢剂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9.
科研信息     
该项目由辽宁大学化学系葛刚副教授主持,航天部119厂协作,经辽宁省教委批准的重点科研项目,于1988年12月8日由辽宁省教育委员会组织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杀尔防杀菌防霉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立题新颖,方案合理,实验方法可靠,资料齐全,数据完整、可信、科学性强。杀尔防作为杀菌防霉剂通过国际联机检索,尚属国内外首创。杀尔防杀菌防霉剂是抑制病原性真菌,霉菌及其孢子的新型灭菌剂,具有高效低毒,杀菌谱广,有效期长的特点,通过14种霉菌试验,最低有效浓度霉菌在2000ppm以下,细菌在300ppm即显示杀菌作用。而且抑菌效果稳定,杀菌能力与国内其它药剂相比有突出的优点,达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绿色蕨菜的护绿加工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中国南方产的绿色蕨菜的护绿加工措施及护绿效果.结果表明,将绿色蕨菜在85 ℃以上的0.01%~0.1%柠檬酸+0.5% NaCl烫漂液中烫漂5~6 min,0.5% CaCl2中硬化30~60 min,再以0.01%~0.1%的复合护绿剂-D为包装汤汁且不进行巴氏杀菌处理的加工,其护绿效果达到了国内市场蕨菜商品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