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因子分析模型,选取反映城镇综合消费水平的8个指标作为原始变量,运用SPSS软件,对西部12个省区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并针对西部12个省区市消费水平特点,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四川与西部12个省区市再次联合举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承办的,2003中国西部服装博览会与2003年11月21日在成都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3.
《创新科技》2018,(10):36-39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普遍好于内陆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以据此提出了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区域经济协调战略,达到缩短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总体上,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本文选取了人均GDP、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得出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具有明显的从东向西、从北到南递减的趋势。为定量研究.选取人均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化率等9项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将西部12个省区,分为先进、中等、落后三种类型,结合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得出西部大开发是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主要中心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地处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化水平较低,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缓慢,特别是主要城市的综合实力较弱,对区域的带动作用不强,直接影响全省经济发展,文章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18个地级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进而将城市分为4类,分别提出了各类城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艳萍  王致晶 《甘肃科技》2010,26(4):6-9,31
基于综合经济实力指数评价模型,以政府机制下的区域协调论为基础,选取了西部12省2000年和2007年经济发展的12个指标,使用统计软件SPSS13.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西部各地区经济差异状况,通过G IS软件表示,并得出结论,西部大开发近10年来国家政策和投资极大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增长,这种政策的最初效应是明显的,但地区内部出现宏观经济上的不平衡性,内部经济差异扩大,西南地区发展总体快于西北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实现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和排名。构建系统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并收集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各省城乡发展不平衡。根据测评结果,针对西部各省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正当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际,西部省区市老科协第十次协作网会议于2017年11月16日至17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来自西部10个省区市以及山西、湖南等共14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副委员长、中国老科协会长陈至立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近年来,西部省区市老科协通过一年一度召开协作网会议的形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和重庆等10个省区市, 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 聚居着40多个少数民族。这里辽阔的中华大地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历史上的自然原因和经济、教育、科技发展的不平衡性, 致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开发西部地区, 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发展中的区位差, 努力实现东、西部地区及全国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是关系着我国新世纪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西部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地区特征,按照构建指标体系数据的可获得性、代表性、全面性、相关性和相对性原则,建立了由政府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设施、经济实力、旅游业及第三产业效益、环境水平、开放程度等5个子系统共45个评价指标,基于SPSS12.0大型统计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部11个省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其发展优势及制约因素.按照聚类分析法将有序样本聚类为3个类型区,并对不同类型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即一类地区应提升旅游业经营理念,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二类地区应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三类地区应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加强旅游产品的营销,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宏观规划及微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经济规模、交通运输、居民生活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活力等5个方面,构建了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方程,再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公因子得分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活力的影响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次之,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青海、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3.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的差异导致了我国各省份的居民消费结构的不同。搜集了全国31个省市2011年第一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省市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改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发展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1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旨在提取能近似且具有综合性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的几个因子成分,以据此对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分类、比较和综合评价。选取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9.411%,对因子进行了正交旋转后,得到了能较好解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总量因子、均量因子和价格因子成分,据此对各地区进行聚类分析,将31个省市分为4类,对其结果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了一定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评价了现行社会政策并给出了一定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保护创新,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知识产权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经济要转型,自主创新是关键,知识产权是核心。在分析知识产权能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测算2005—2009各年度中国大陆30省市的知识产权能力和区域经济竞争力,基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两者关系,结论表明:知识产权能力对区域经济竞争力有显著的正影响,但东部、中部、西部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7.
立足新型城镇化的"人本"视角,从人口、消费、教育、就业等八大方面,构建了包含26个基本指标的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人口城镇化质量做出实证测评.研究表明,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差异较大,且呈现明显的区域聚类特点;各省份均有不同的发展特色;教育经济和产业医疗是决定西部地区人口城镇化质量的先决因素,人居环境与人口潜力是衡量各省份后期城镇化质量的关键.因此,提升人口城镇化质量应当把教育、经济与就业因素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同时不能忽视人居环境与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规模、交通运输、居民生活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活力等5个方面,构建了经济活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到经济活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方程,再通过系统聚类法对公因子得分进行聚类.结果表明,能源利用效率对经济活力的影响最大,居民生活水平和交通运输的影响次之,省际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差异,江苏、广东和浙江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青海、贵州和云南等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9.
以湖南省13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6个医疗卫生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来研究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济适应性,以及各地(州)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及其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具一定的正相关性,且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建议通过加大医疗卫生水平落后地区的医疗卫生经费投入,以及加快西部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缩小各地(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20.
刘周成  黄浩杰 《河南科学》2013,(12):2238-2242
江苏是我国经济社会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但其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以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为研究方法,运用SPSS软件,选取10个人均国民经济指标,对2010年江苏省13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13个地市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位于苏南的苏州、无锡两地综合经济水平明显好于其他地市;区城内居民平均生活水平差异较大,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未享受到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成果;既要继续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也要因地制宜,注重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