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89年1月-1992年12月共施行老年急腹症手术50例,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现就麻醉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共50例,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在60-70岁老31例,70-80岁14例,80以上者5例。术前合并休克7例,心脏病5例,心电图异常者15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手术历时最短45分钟,最长240分钟,多数为120分钟左右。二手术部位、种类、所采用的穿刺点和阻滞范围见表A麻醉方法(一)术前30分钟肌往阿托品0.5mg,鲁米那0.1g。(二)入室后,按年龄、体格、全身情况和手术要求配备1-1.33…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麻醉医生多使用辅助药物。我们应用脉博血氧饱和度仪(BCI3301型),连续监测比较了72例硬膜外阻滞麻醉下阑尾切除术患者应用不同辅助药物对SpO2的影响。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手术患者72例,男46例,女26例。年龄18—60岁,ASAⅠ—Ⅱ级。均为阑尾切除术。术前均无术前用药。选T12-L1简隙穿刺,分次注入1.6%利多卡因,0.1%市毗卡因混合液(含1:20万单位肾上腺素)。阻滞平面T6-10—L1-3。切度前缓慢滴入辅助药。据药物组合不同,分为四组,Ⅰ组为芬氟合剂(芬太尼1μg/kg,氟哌啶0.05m…  相似文献   

3.
王贤东  辛莉 《甘肃科技》1999,15(6):45-46
相对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和硬膜外麻来讲,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CSEA)由于具有明显的取长补短的作用,在临床麻醉中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通过与硬膜外麻醉相对照,探讨复合腰麻硬外麻醉(CSEA)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1资料和方法选择行子宫下段腹膜外剖宫产的健康足月妊娠孕妇30例,平均年龄27±3岁(24~33岁),随机分成CSEA组(n=15)和硬膜外麻醉组E组(n=15)。术前用药为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g肌肉注射。入室后,孕妇取左倾15°仰卧位,20min内输入乳酸钠平衡液10ml·…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4年以来选择性对腰腿痛100例患者进行硬膜外阻滞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年龄20─90岁,病种包括腰间盘突出75例,急性腰扭伤5例,慢性腰痛15例,腰间盘突出术后复发5例,此类病人约半数以上有外伤史。病程短者一周,长者十余年。药液配制:0.25%布比卡因,醋酸强地松龙80-1009,维生素B;。500ug,蛋白酶SIng,总量达15-20ml。操作方法:(1)同硬膜外麻醉。选用16号硬膜外穿刺针,患胶在下,穿刺成功后缓慢注药,多数病人在注药时有患胶放散痛,保持体位20分钟,改平卧,对急性腰扭伤及…  相似文献   

5.
我院应用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阻滞能行小儿腹部手术57例,麻醉安全有效,优于单一麻醉方法。资料与方法:本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6个月~12岁,手术时间45min~3h10min。手术种类:肠梗阻、畸路瘤、腹部外伤、嵌顿迹、阑尾炎。术前30min阿托品002mg/kg肌涂,1岁以上小地加安定0.2mg/kg肌涂。入手术宝前肌徐氯胺酮sing/kg,待患儿入睡后接入手术室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点较成人低l~2个椎间隙。局麻药用0.7一1.33%利多卡因,首量7mg/kg,尽量控制麻醉平面在、以下。间隔50min追加首量的工/3一1/2。术中以患儿安静为原则.给予氯胺酮li…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以下简称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的麻醉处理及围术期的综合治疗。方法:对33例妊娠合并风心病剖宫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8例产妇选用腰麻-硬脊膜外联合麻醉(简称硬脊麻),2例选用硬膜外麻醉(简称硬外麻),1例因术前出现严重心衰及2例需同时行瓣膜置换+取栓术而行全身麻醉(全麻)。术前、术中积极防治心衰,对已行换瓣术后的产妇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结果:麻醉过程多数平稳,新生儿除全麻的2例病例Apgar评分在2—3分外,其余均在8分以上,母婴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1例死亡。仅一例因宫腔出现活动性出血,止血效果差而行全宫切除术,余病例无出现围术期大出血危情。结论:硬脊麻用于风心病合并妊娠剖宫产手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前、术中积极正确地防治心衰、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及围术期合理应用抗凝剂,可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993例LC患者中12例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处理方法。结果 发生并发症12例(12,993,1.21%),其中胆管损伤3例、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因钛夹松脱致胆汁漏2例、膈下脓肿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气腹针穿刺致空肠穿孔1例、腹壁戳孔结石残留1例。12例均经及时处理而治愈。结论 LC并发症并不罕见,且需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身高1.55米,体重45kg。椎骨间隙欠佳.因右股骨内侧中1/3处肿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肿物切除。术前精神紧张.BP16/10.5KPa,P90bpm,R16bpm,心肺功能正常。患者取右侧卧位,腰2~3间隙穿刺.约进针4cm接毛细玻璃管,稍进针玻璃管内水柱波动,但无突破感,负压明显,注空气无阻力.反复抽吸无脑脊液。试验剂量5ml(2%利多卡因15ml,0.75%布此卡因5ml,麻黄素10mg配伍)。五分钟忐观察病人脚趾运动情况,发现脚趾不能动,下肢麻木.测麻醉了两T。~1;立即拨出穿刺针,改平卧前倾位,开通静脉.鼻导管吸铁。己二…  相似文献   

9.
笔者从1993年以来,对对例脑梗塞偏瘫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21例患者中发病2个月以上者2例,发病1-2个月者2例,1周一1个月者3例,1周以内发病者13例,均系住院患者,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脑梗塞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经CT扫描确诊。周例中男匕例,女6例,年龄40-76岁(51-7O岁厂倒,占71.4%),病程18-99天,平均39.2天。临床检查:上肢肌力0-I级6例,11级8例,ill级4例,IV级3例。下支肌力0-I级5例,11级6例,血级5例,w级5例。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语言障碍。头颅C…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气管导管拔除期应用药物异丙酚和艾司洛尔对心血管反应及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注意事项。方法将120例全身麻醉下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带气管导管送入麻醉后恢复室。异丙酚(P)组在患者达到拔管条件时,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静脉异丙酚1.5mg/kg;艾司洛尔(A)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前2min静脉注射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1.0mg/kg。记录全身麻醉诱导前、气管导管拔除即刻以及拔管后1、3、5及10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与给药前比较:P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显著性升高(P〈0.05);A组SBP、DBP、HR于拔除气管导管时、拔除气管导管后1min升高不明显(P〉0.05);与A组相比较,P组患者麻醉苏醒期SBP、DBP及HR均升高(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留观时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艾司洛尔可有效抑制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行开腹手术拔除气管导管期间不良心血管反应的发生,有利于在麻醉后恢复室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兀效儒  姜波 《甘肃科技》1999,15(6):44-44,60
开胸手术对呼吸、循环生理的干扰很大,妥善的麻醉处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现就两年来我院所做开胸手术的麻醉处理作以总结。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总结的开胸手术麻醉共202例,其中急诊开胸11例。男144例,女58例,年龄最小9个月,最大73岁,平均56.8岁。1-2麻醉方法及监测全组均采用静脉复合全麻或静吸互补全麻。术前肌注鲁米那、阿托品,入室后,硫喷妥钠、安定、芬太尼、司可林等快速诱导进行插管,其中气管内插管148例,左双腔支气管插管50例,对10岁以下小儿需要双肺分隔者进行单侧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2.
肥胖病人麻醉失败体会刘建宁,侯淑媛,余琼(定西地区医院麻醉科743000)1986-1994年,我院共行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肥胖病人麻醉112例。其中麻醉失败15例(13.4%),成功97例(86.6%)。失败率居其他麻醉病人之首,现将麻醉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手术治疗风险、手术方式的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成功完成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72例(合并症28例)围手术期治疗。结果择期LC术65例,急诊LC术7例,全部病例治愈,术后并发症13例。结论胆囊结石并2型糖尿病由于其特殊及风险,术前应全面评估脏器功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腹腔干扰小等特点为首选术式,围手术期处理除需控制好血糖,改善代谢紊乱,还应积极治疗合并症,提高手术耐受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部手术的安全性.方法:66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髋部手术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比较入室时与腰麻起效时,麻醉阻滞完善时循环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腰麻起效时患者SBP,DBP,MBP,HR,RPP均有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处理后均恢复.ECG,RR,SpO2,CVP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恶心、呕吐2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可在老年患者髋部手术中安全应用.但要注意液体补充,控制麻醉平面,观察循环呼吸功能变化,及时处理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小儿在年龄、生理、药理、解剖学方面与成人差别大,麻醉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在这里对小儿氯胺酮静脉麻醉追加用药作进一步分析。选择1岁─7岁小儿,一小时左右的手术20例,在氛胺酮肌注麻醉下(按5─8mp/kg肌注),用1%氯胺酮1mg/kg静脉注入维持麻醉。改变追加用药方法后,对药量、术中麻醉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麻醉并发症进行分组对比分析:A组:10例,平均年龄已45岁,平均体重18.25kg。麻醉方法:术前,阿托品0.02─0.03/mg肌注,氯胺酮5.8mg/kg肌注后,按氯胺酮正常静脉麻醉追加,依次递减用药维持麻醉。首量1%氯胺酮1mg…  相似文献   

16.
1998-2000年分别在广西的崇左县、南宁市郊区、来宾县等地进行甘蔗、龙眼、玉米施用不同缓释(或长效)氮肥的田间试验研究。试验采用常规肥料试验方法,甘蔗、玉米均设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尿素、涂层尿素、长效碳铵、缓释尿素;龙眼除不设不施氮肥处理外,其余处理与甘蔗、玉米相同;各试验均设4次重复。结果表明,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分别比普通尿素增加原料蔗11.7%和5.3%,每公顷增糖1262kg和497kg,增糖率13.6%和5.3%;甘蔗当季对涂层尿素与缓释尿素中氮素的利用率分别此普通尿素高7.50%和2.85%(绝对值)。施用涂层尿素、缓释尿素和缓释碳铵的龙眼幼年树生长量与普通尿素处理无显著差异(F>0.01);施用涂层尿素的龙眼果实产量比普通尿素增产2.5%-13.6%。玉米施用缓释氮肥比施用普通尿素增产337.5-525.0kg/hm^2,增产率5.36%-7.74%;玉米施用缓释尿素、涂层尿素的氮素利用率比普通尿素分别提高5.14%、4.39%(绝对值)。缓释氮肥对甘蔗、龙眼、玉米有良好的供肥性,适用于氮素淋溶强烈的广西土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测评价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剖宫产术中的效果。方法:初产妇80例,头位单胎,年龄(26.5±2.8)岁,体重(61.7±8.3)kg,孕期(39.15±1.9)周。随机分硬膜外(EA)组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分别观测麻醉后3、5、10、15、20、25min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诱导到胎儿娩出时间(I-D),子宫切开至胎儿取出时间(U—D),硬膜外局麻用药量,麻醉效果评价。结果:CSEA组与EA组比较,I-D、U-D短,硬膜外用药量少。麻醉效果CSEA组优占97%,良为3%,差为0,明显高于EA组。结论:CSEA用于剖宫产术效果优于单纯EA。  相似文献   

18.
鲁晓军  韩小伟 《甘肃科技》2014,30(20):133-134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在腹腔镜手术的麻醉费用。本研究选择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00例,ASA分级Ⅰ到Ⅱ级,年龄20~60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A组和B组,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5mg/kg,在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铵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A组丙泊酚持续静脉75~200ug/kg/min泵注,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0.1mg,芬太尼3ug/kg/h,根据血压调节丙泊酚泵注速度。B组采用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两组维持新鲜气流量1L/min,均根据需要间断注射芬太尼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记录患者MAP、HR变化,麻醉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30min(T4)、拔管后(T5)记录术中心动过缓,高血压,体动,呛咳,低血压不良反应的情况。记录麻醉时间(诱导开始至停止给麻醉药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到呼唤睁眼的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停药到自主呼吸恢复间)、拔出插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至符合临床拔管指针的时间)。计算麻醉药物的费用。A组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恢复力时间均短于B组。与B组比较A组的所有麻醉药物费用、异氟醚或丙泊酚费用和每小时所有麻醉费用均降低(P〈0.05).腹腔镜胆囊手术中,丙泊酚一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患者恢复时间缩短、费用低廉、安全可靠是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胆囊手术较为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术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著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结论:老年患者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老年人硬膜外麻醉和硬膜外加全麻插管下胆囊切除秫中循环的稳定程度。方法:62例胆囊切除术患随机分为两组。A组(n=32)硬膜外加全麻,B组(n=30)硬膜外麻醉。观察术中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因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所用麻黄素和阿托品剂量。结果:两组病人术前患高血压和心脏病人无显差异(P〉0.25),手术中麻黄素剂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阿托品剂量A组与B组无显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