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龙眼无感染鬼帚病毒苗木培育研究中的部分结果。从我省新选育的优质、丰产、外表健康的“立冬本”、“水南 1号”、“青壳宝园”、单株采穗、嫁接 ,通过热处理和定期观察与抗血清检测相结合方法 ,获得首批不带LWBV的母株 4 5株 ,扩繁 171株 ,在远离龙眼产地的纯稻区建立可用于培育龙眼无毒苗的采穗、取种母本园。经 8年观察 ,母树生长正常 ,无出现鬼帚病状 ;并开始挂果 ,保持原品种母树的优良性状。  相似文献   

2.
李存通 《海峡科学》2007,(12):97-97,99
南安市龙眼产业存在着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经营标准化程度低、产后处理滞后、品牌未形成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后劲.该文提出采取调整优化龙眼品种结构,实施品牌战略,培育"龙头企业",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大龙眼采后深加工研发投入,开发医药保健产品等措施,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龙眼采后呼吸生理、乙烯释放量及营养成分变化等生理生化变化,以及龙眼采后保鲜的热处理、气调、低温、硫处理、化学药剂、中草药、涂膜等几种方法和在采后保鲜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龙眼果实采后生理生化的研究相对滞后,尚缺乏安全而具有商业性贮运保鲜技术,值得今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研究了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var.mairei)扦插育苗中穗条来源对生根率的效应。结果显示,采条母树龄、穗条年龄和穗条采自的树冠部位均对扦插生根率影响较大。本研究3年龄实生苗优于胸径10-20 cm的母树,后者又优于胸径30-40 cm的母树,胸径50 cm以上的最差,且差异显著。在母树龄和树冠部位一样的条件下,1年龄穗条的生根率显著高于2年龄穗条,树冠中部穗条优于上部,下部穗条生根率最低。采用3年龄实生苗为采条母树,并采集树冠中部的1年龄穗条,其最高生根率可达98.7%。研究结果为扦插繁殖中穗条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枣树高接换优及接后管理技术高建钰一、枣树高接换优的方法1、选择优良母树。在嫁接的前一年红枣成熟的前几天,选丰产、个大、味甜、品质优良、树势健壮、无枣疯病的壶瓶枣、骏枣树为采穗母树,做好标记。2、接穗的采集、保存。采集接穗在嫁接前一个月进行。采穗时,应...  相似文献   

6.
开展采穗母树栽植密度、伏干长度,覆土厚度,初始萌芽条平茬技术对比试验研究,优化栽植密度、伏干长度、埋干覆土厚度、芽基长度和密度等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树形处理关键技术参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对年有效穗条产量影响极显著,伏干长度对年有效穗条产量、穗条鲜质量、穗条长度影响极显著;平伏干覆土厚度、芽基长度、芽基密度,以及芽基长度、芽基密度交互作用,对年有效穗条产量、穗条长度、穗条鲜质量、穗条含水率有极显著影响.通过多重比较和基于MSM-PP技术的组合筛选,确定了采穗母树处理的最佳技术方案:栽植密度80 cm、伏干长度70 cm、覆土厚度6 cm、芽基长度0.5 cm、芽基密度0.5 cm×1.0 cm.研究结果对提高杉木“带冠埋干”采穗圃的穗条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验中以龙眼"红核子"品种胚性愈伤组织LC2细胞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条件对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以及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比较龙眼胚性愈伤组织和非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态学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高9cm、直径6cm、瓶口内径5cm的玻璃培养瓶在接种量约为30mg/瓶时龙眼胚性愈伤组织生长最好;龙眼非胚性愈伤组织以MS+6-BA 1.0 mg/L+2,4-D 0.5 mg/L+活性炭0.5 mg/L培养效果最好;细胞观察表明,龙眼胚性愈伤组织较非胚性愈伤组织细胞更规则,有更多的内含物。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不同龙眼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以近年从广西引进的四季蜜龙眼和原产广东、福建、广西的9个龙眼品种的叶片为材料,以基因组DNA为模版,使用100条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其中18条引物扩增出清晰的具多态性的DNA谱带.采用UPGMA法对这18条引物扩增的谱带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遗传距离系数为0.8时,可将10个龙眼品种(系)分为3组,第1组含四季蜜,第2组含灵龙,第3组含其余8个常规龙眼品种,它们是古山二号、储良、友谊、龙优、石硖、松风本、大乌圆和广眼.  相似文献   

9.
刘琦  凌淦昌  叶志伟 《广东科技》2012,21(7):147-147,149
龙眼是广东省重要的水果,同时广东省也是全国最大的龙眼种植区和产区。从龙眼的栽植条件与品种选择、定植时期与方式选择、水肥管理、树形与果穗管理、病虫害管理等途径对广东省龙眼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汇总和分析。结合广东龙眼种植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探讨龙眼高产栽培技术,这对于提高龙眼产量,促进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构建,以及促进龙眼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龙眼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充分开发福建的龙眼资源,本文作者对龙眼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该多糖粗品是龙眼经乙醇乙醚混合物脱脂2 h,水提取,乙醇沉淀后,通过Sevag法除蛋白后获得.实验结果表明龙眼多糖的最佳制备条件是温度80℃,时间6 h,搅拌速度180 r/min,乙醇最佳浓度为70%.采用苯酚-硫酸分光光度法于490 nm检测,100 g干龙眼多糖得率为0.94%.  相似文献   

11.
影响龙眼开花结果的因素及增产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0多年龙眼生产和科研的实践,分别影响龙眼开花影响的因素,认为广西近年龙眼产量低的主要原因除了连年气候异常外,主要是果农对龙眼开花结实的生理生态知识了解不够,对龙眼生长发育对水肥需求的认识不足,提出通过合理放留结果母枝,回缩修剪座果少的投产树,加强管理和投入措施培育健壮结果母枝,通过沿树冠滴水线开环沟或沟沟施肥,旺盛树主干或分枝环割和化学药物(激素)控冬梢促花芽分化,利用叶面施肥,短截1/3主花穗,果园放蜂和病虫防治措施促进果实发育和提高座果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采种时间和母树对云南松球果和种子性状的影响,对云南大理弥渡第一代无性系种子园混合家系种子培育苗木造林的11 a生云南松人工林进行采种研究.选择10株结实良好的母树,于10月底至翌年3月中旬分6批次采种,以采种时期和母树为因素,构成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结果表明,处理组合的球果横径、纵径、干质量、含水质量分数、出种率...  相似文献   

13.
龙眼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属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的特产果品,它的名贵不单是鲜果的风味隽美,而更重要的是它的营养丰富,含较高的糖分和多种维生素等,具有补心益脾、养分安神等功能.对龙眼品种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栽培技术研究、探讨以及示范、推广、造福社会具有极高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龙眼果实冷藏和冻藏保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眼果实不易长期贮藏.对龙眼果实低温冷藏和速冻贮藏保鲜方法的特点、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龙眼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微波干燥龙眼新技术,采用微波干燥试验装置和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在线测试系统,进行了不同加热、间歇时间组合条件下的龙眼定功率微波干燥试验.结果表明:龙眼微波干燥过程可分为加速、恒速和降速干燥三个阶段,物料失水过程大部分处于恒速阶段,在2.7~5h内可将龙眼鲜果干燥至含水率20%(w.b.)以下,并获得满意的干燥质量.微波加热时间对干燥速度影响最大,间歇时间的影响受制于加热时间.在干燥后期应缩短加热时间以控制物料温升,避免干燥过度.以试验数据回归的数学方程可用于描述二段式龙眼微波间歇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晚熟龙眼品种立冬本为材料,研究其在25、35、40C温度下叶片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丙二醛(MDA)活性和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chla随着温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chlb较稳定、因而导致chla/b的下降;35℃处理的土壤失重率最大,叶片丙二醛(MDA)含量高、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强;40℃处理其次;龙眼在40℃处理条件下出现叶片失绿、反卷等不良反应,龙眼已开始受到高温危害.  相似文献   

17.
分析漳州市南靖国有林场龙眼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为该区大面积提高龙眼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核桃良种推广需求,解决高原地区穗条成熟时间晚于嫁接时间的供需矛盾,以辽宁1号核桃良种建立采穗圃,研究了采穗母株截顶定干、短截促萌和肥水管理对穗条促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穗母树定植后截顶定干,萌芽率和成枝率分别可达83.45%和85.14%。第二年春季萌动时对主枝进行留桩15 cm短截,可作接穗枝的长度和比率分别达54.47 cm和89.43%。采穗前追施复合肥和氮肥2~3次以上,枝条长度可达121.67 cm,粗度达1.21 cm,可作接穗枝的长度达77.40 cm,每公顷产量达12 510条,穗条促成效果明显。对采穗圃中采穗母株产穗能力和穗条质量进行比较,明确了高原核桃采穗圃穗条促成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用不同浓度“控梢灵”处理龙眼枝梢,并对龙眼枝梢生长情况、成花、产量进行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控梢灵”控梢作用显著,能提高龙眼的成花率,增加产量.连续喷2次“控梢灵”,对适时秋梢,成花率86%.95%.与对照比较增产111.36%~261.02%;对1~5cm的冬梢,成花率80%~90%,与对照比较增产78、41%~296.61%,随着“控梢灵”浓度增加其抑制作用加强,花穗的抑制过强,长度过短,影响产量.冬梢的长度和成熟度对花穗长度、产量有很大影响、“控梢灵”的抑制作用受大气温度、湿度的影响,低温、干旱的冬季抑制作用强,高温、多雨的冬季抑制作用弱。  相似文献   

20.
24份龙眼种质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原产福建20份、广东1份、四川3份,共24份龙眼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4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122条谱带,多态性谱带共88条,多态性比例72.1%.对RAPD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相似系数0.28的水平可将24份龙眼品种(系)分为3类.供试各品种多态性比例介于0.12和0.28之间,揭示福建本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不太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