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是"五项基本技能"中做起来比较困难的一项内容。学生在做翻译题时一定要考虑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各民族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东西方语言形式的多变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以两国语言所依据的思维方式为指导,例如在俄译汉时,就要根据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俄汉译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翻译出合乎汉语习惯而不是欧式的译文,反之汉译俄时也要根据俄罗斯人思维方式进行变换。同时翻译是一种手段,通过翻译练习可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学外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在大学俄语教学中,如何继承翻译这一传统教学手段是一项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俄语成语异常丰富,它是俄罗斯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俄汉成语在结构和形象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俄汉成语上表现为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和完全不重合(即文化空缺)。不同文化之间,好比相交圆一样,相交部分是文化的共同点,即重合部分;不相交部分则是各自文化的特色,即不重合部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俄汉文化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俄汉俗谚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两个民族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等的不同,俗谚也体现出各自的特征。本文通过对比俄汉俗谚来探讨两民族在传统爱情观、婚姻观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的瑰宝,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俄语成语异常丰富,它是俄罗斯民族历史积淀的产物。俄汉成语在结构和形象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反映在俄汉成语上表现为完全重合、部分重合和完全不重合(即文化空缺)。不同文化之间,好比相交圆一们,相交部分是文化的共同点,即重合部分;不相交部分则是各自文化的特色,即不重合部分。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俄汉文化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所谓“国俗语义”,是指“在词汇直指意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民族文化色彩的语义,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各种语言在自身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融入并体现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语义间的差异性与汉、英两民族的处世态度、文化性格有关。该文欲借对汉、英中颜色词的国俗语义的比较来证明国俗语义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高阳 《科技信息》2011,(8):I0150-I0150
语言既是人类的思维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因此,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规律在语言中会有一定的体现。但语言差异决不仅是一个表层结构的问题,它更涉及到一种文化的表现,甚至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思维方式。反之,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是造成语言差异的重要原因。美国翻译家奈达曾说过,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为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所以,为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以及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我们首先需要理清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含有前十个数字的成语、谚语、俗语为主要素材 ,分析了俄汉两种语言中数字的文化内涵。由于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 ,俄汉两民族赋予数字的文化内涵既有相同相似之处 ,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 ,学习和研究不同民族语言的数字不能只局限于对表象的理解 ,而应重视深层的文化背景知识 ,以便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  相似文献   

8.
陈丽 《科技信息》2009,(31):I0187-I0187,I0253
成语作为语言和文化的综合体,它好比一面镜子,极鲜明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翻译时应怎样处理成语中的文化因素,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俄汉成语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探讨成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探讨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影 《当代地方科技》2011,(16):113-113
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作为语言的一个分支——新闻语言必然与时代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10.
马佳 《科技信息》2011,(7):I0169-I0169
语言是一个表达意义的系统,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应该把语言研究置于社会文化的网络之中。因此,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们之间相辅相承,密不可分。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并对各种飞禽走兽产生原始的好恶和褒贬,不少动物甚至充当思想、情感等的载体和符号。提到狮子,俄汉两民族会联想到威严;提到喜鹊,俄罗斯人常联想到搬弄是非的饶舌者,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