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央视推出的电视连续剧《月牙儿与阳光》改编自老舍的三部小说《月牙儿》、《阳光》与《微神》。《月牙儿与阳光》中的张小月和《月牙儿》中的"我"由同一个原型化成,她们挣扎于时代的泥淖,在命运的纠缠中走向绝望。但二者所表现的悲剧性又截然不同,本文将剧本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从叙事模式、人物的生存选择及女性体验的表现技巧等方面透析从小说到剧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唐结玲 《科技信息》2007,(24):112-114
本文认为老舍的《月牙儿》在其小说创作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老舍前期小说创作与后期创作的转折点。笔者以此为基点对《月牙儿》、《骆驼祥子》进行了比较,从作品的社会性、文学意蕴、人物的设置等方面重新做了综合性的分析和探讨,论证了《月牙儿》是老舍在创作发生转折时,具有先兆性、带头性的作品,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孙慧春 《科技信息》2013,(4):235-236
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与曹禺《雷雨》这两部剧作的题目、体裁、风格等方面都很接近,显示了这两位戏剧大师在艺术创作技巧上的相似,精心塑造底层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悲剧的观念,使家庭悲剧这一题材获得了广泛社会意义,特别是剧中女性人物的悲剧耐人深思。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人群,随着社会工业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开始了近百年的现代化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农民进城成为重要的社会现实。对此,关注这个题材的优秀作品老舍《骆驼祥子》和贾平凹《高兴》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相同的意义。论文通过对比两部小说主人公逃离乡村、进入城市,最终被城市拒绝的悲剧历程,全面反思城乡文化的隔膜,批判城乡二元体制和权力主导下社会发展模式,期望通过“人本”、“平等”来化解城乡文化沟壑,实现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两部不朽的名著《李尔王》与《高老头》两部作品的主人公的悲剧尽管悲剧模式相同,但是由于莎士比亚和巴尔扎克所处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不同,所以如果考究一下两部作品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的话,却各有曲折,前者为性格悲剧,后者为社会悲剧。  相似文献   

6.
鲍迎迎 《科技信息》2010,(20):155-155,158
《觉醒》和《欢乐之家》这两部作品分别再现了当时女性的特点和境遇,顺应了女性解放和追求自我的潮流.本文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异同点出发,分析了她们如何沦为男权社会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探寻了导致她们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周三娇 《科技信息》2009,(18):87-87
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说《月牙儿》中那贯穿全篇的象征物"月牙儿"无所不在,是主人公情感的寄托。我们从它在文中做为情感的象征、主人公命运的象征、情境的营造物和作家内在的生命悲剧承载物等四个方面来理解"月牙儿"在作品中的重大作用,从而深层把握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9.
老舍的《猫城记》一直以来都是一部有争议的作品。历史上对《猫城记》的评价也多从艺术上、思想上予以否定,现在的研究多着眼于重新评价上。《猫城记》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老舍早期的文化批判观念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和封建传统文化,并在文化批判的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月牙儿》与《阳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月牙儿》和《阳光》是两篇关系十分密切的小说。它们结构相似,内容互补,主题一致。两篇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相同的行动序列,为了自己的愿望都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并且在滑过了不同的轨迹之后,得到了相同的悲惨结局。两篇作品的内容相互映照、交叉互补。在对主人公悲苦命运寄予极大同情的基础上,两篇作品共同表现了复杂的、多向性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老舍在其一系列表现女性形象的作品中,善于从文化伦理的角度分析展示女性的命运,并在其作品中对传统伦理社会虚妄的女性形象大胆提出质疑,使其小说在描写表现女性形象时,渐渐疏离女性神话而坚持女性个体意识,表现出独有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2.
在老舍的小说中很难找到新女性(时代女性)形象,这与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切入社会人生的方式以及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怀旧情愫所导致的特殊审美心理有关。老舍是一个心态极其矛盾复杂的作家。  相似文献   

13.
老舍短篇小说《柳家大院》讲述了北平一个“狗窝”般的大杂院中,公公和小姑子虐待小媳妇至死的故事,其以独特的叙事视角建构了叙述者与隐含作者的距离与冲突,营造了“看与被看”的多重审视模式.《柳家大院》因此激发着读者的同情、悲愤、无奈与哀叹的道德反应,呈现了老舍小说叙事的民间伦理.  相似文献   

14.
结合女性主义相关理论,对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边缘女性形象进行文本细读,揭示维多利亚时代努力追求独立、自由和快乐的女性所面临的悲剧,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5.
风行于荧屏内外的清朝题材历史电视剧勾画了系列女性图谱,并以父权意志的化身、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恶女"、"贞女"等多种类型存在于"清史剧"这方"男性话语中心"的大舞台,共同演绎着女性的悲剧,谱写悲剧女性的挽歌。虽试图消解男权,解构男性话语中心秩序,但女人的天空终究是低矮的,难以摆脱女性被主宰、被书写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穆勒曾经预言女性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将会按照“完美的平等”原则进行转换,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在邪恶到高尚的道德谱系里同时创造了男性和女性两类人物,对穆勒预言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这些麻瓜,也应当为在现实社会中的男女平等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变形既是一种心理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古往今来,女性的变形现象都尤为严重,女性的变形悲剧也实在值得深思。文章主要以老舍、张爱玲、凌淑华及林海音的现代小说作品为蓝本,阐述变形女性形象的特征、产生变形悲剧的原因及对其现实社会的启示。同时,也呼吁人们关注女性,并尽早使这一弱势群体远离变形悲剧。  相似文献   

18.
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厚的黑色幽默色彩。因为受到文革文化心理的影响,王小波的小说人物都是“革命时代的精神迷路者”。这些人物幽默、卑琐、有自嘲的特点,既有传统喜剧中的“小丑”的角色特征,又具有“英雄”的部分特征。因为这些人物,使得王小波的小说具有浓郁的“反乌托邦”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9.
当代生态小说中大量出现的“守护生态的含魅老者”这一类形象,体现了作家从传统文化中寻求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根基的努力。但由于作家对传统文化缺乏辩证分析的眼光,往往简单地将生态破坏的原因归咎于外来势力。既不能通过老人们的悲剧揭示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无组织性、不能落实到制度与规范层面的原因与专制的关系等问题,也不能将传统文化中的绿色精华提纯使之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老人们的后继者身上,留下的只是对经济发展与科技的简单信仰,反映出当代作家在生态转向中对传统文化的矛盾态度和反思深度的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