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钟晶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38-41
构式语法理论对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的语义具有很大的阐释性。研究发现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是一个形和意的配对,该构式有自身固有的意义,并且该构式与进入该构式的动词进行整合,赋予进入该构式的动词意义。汉语"给予"双及物结构并非只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抽象的中心意义,而是通常包括许多密切联系的意义,这些意义共同构成一个多义家族。  相似文献   

2.
英语双及物构式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很多语言学家对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分析了进入双及物构式的题元角色的语义限制,同时也构建了该构式多义性的语法表征。  相似文献   

3.
借鉴Talmy关于虚构运动事件及Goldberg构式定义,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进行界定。语料分析结果显示,汉语隐喻运动事件构式呈现出认知可及性、以动写静两大特征,包含自动式和他动式两大类型,且均为复合式运动事件构式。再者,本研究以构式语法理论和语法整合理论为基石,通过构建的整合-压制理论模型对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关系进行分析,指出隐喻运动事件构式中动词与构式形成双向互动融合关系,需要兼顾构式对动词的压制作用和动词及其论元的语义潜势。  相似文献   

4.
构式语法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词汇义和语法构式相互作用生成的.当一个动词用于特定的结构中时,构式义和词汇义可能一致,或冲突.两者一致时,语义合格;两者冲突时,则通过压制,构式可以赋予动词新的含义而生成合格的语句.因此,构式意义对动词的意义影响很大,可以使动词产生新的用法.  相似文献   

5.
以现代汉语中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构式理论探讨以下问题: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结构形式与意义间的联系、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以及单音节不及物动词带旁格宾语构式之间的继承关系。研究表明,该结构中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联系涉及不及物运动、结果和使役结果三种构式类别。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与构式的关系体现在动词参与者角色和构式论元角色之间的相容性,及动词语义和构式语义之间的可能关系。该结构构式间存在多义联结和子部分联结两种继承关系。  相似文献   

6.
袁平  吴咏花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43-146
构式语法是对语言本质的一种崭新的认识,对先前未解释的语言结构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是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介绍了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础、构式意义与动词意义互动的关系;探讨了构式语法对语法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鞠瑞艳 《科技信息》2013,(3):250-250,252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和Goldberg的构式语法理论,本文对英语同源宾语结构进行探究,指出同源宾语结构是单及物构式中的非典型成员,传统上认为它独立于单及物构式的观点违背了语法结构的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Vendler和Smith的五种动词分类基础上,将语句作为情状的落脚点,分析英语及物结果构式的情状特征,探讨该类构式的成分限制以及成分间的语义合成。研究发现,行为、完成和成就这三类动词可以进入英语及物结果构式,并且对动词后的四类结果补语有严格的语义要求。  相似文献   

9.
构式语法突破了传统语法单纯结构分析的局限,致力揭示形义之间的某种系统联系。认知语言学认为每一种构式表达一类与人类经验有关的重要基本情景,双宾构式是句法形式S+V+O1+O2与"给与性转移事件"的结合体,是以"转移"为原型义而展开形成的网络系统。构式为动词及整个语句提供基本的情景(generalscene),而动词表述这个情景中的某些突出的行动(salient action)。  相似文献   

10.
构式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中的基本句子就是一种构式,即形式——意义的匹配体,其本身具有意义,且独立于具体的动词而存在的.“把”字句也是一个构式,运用构式语法理论划分“把”字句构式义项,并进行义素分析,得出其语义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习者中介语语料库进行偏误分析,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做出解释,希冀能为对外汉语“把”字句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中谓词可以直接作主语和宾语。英译时可借助于词缀、动名词等方法。这些方法使对应于汉语谓词的英语词汇具有名词性质,即英语名物化的结构。最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谓词作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句法标注多选现象的持续性是否意味着中介语语法系统的损伤是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英语题元动词的过去时态标注情况展开研究,文中语料取自《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在最简方案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中国学生在口笔语中对英语题元动词一般过去时态的标注情况,验证中国学生英语中介语语法系统是否损伤.结果表明:中国学生的中介语语法系统没有受损,能够习得英语中的时态特征.  相似文献   

13.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比中美两国大学生在同一命题作文下通过情态动词的运用实现人际意义,体现人际关系的异同,发现中美两国大学生在采用情态类型表达人际意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中国大学生习惯于运用表示责任、义务的责任性情态词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以达到建议或规劝的目的。而本族语大学生更多地使用了表示提供信息或对命题判断的认知性情态词。但在情态词使用的量值方面,中美大学生表现得较为相似,总体而言,他们中值和低值的情态词使用的次数较多,高值情态词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15.
汉语中的动词没有词形变化,动词可直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致使汉语呈动态特征。英语在正式文体中习惯于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动作,而且谓语常用弱化或虚化动词,致使英语呈静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分类及其语义认知解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词在许多语法理论里被看成句子结构最重要的成分。文章从语义认知角度对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进行了讨论。先讨论了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可比性;然后讨论了英汉言语行为动词的认知结构分类问题并进行解释。最后还就英汉言语行为动词句法结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于语料库数据的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交际动词使用的分布情况。所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为CLEC语料库,参照语料库是英国本族语者语料库FLOB。该项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学习者与本族语使用者在交际动词使用频率方面差别不大;但与本族语使用者相比,中国学习者在交际动词使用方面存在过多或过少使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和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LCMC)对比研究了英汉"名词+名词"构式,发现英汉语中"名词+名词"构式的语义关系大致都可以分为联合型、关系型、特征映射型和合成型四类,但各种类型所占频率有很大不同;英汉语都有自己独特的"名词+名词"构式;英文在句子层面上更重形合,但在短语层面也会出现不少意合构式,接近中文意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白国芳 《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22(3):100-102,128
动词体现事物的运动、变化等事件过程。运动等事件范畴各基本语义成分在英汉语中的语言体现形式是同中有异。英语中,运动动词常包容方式意义,词化程度很高;运动的路径及方向意义主要由非词化的方式,即由单独的动词附加成分来表达。汉语中,运动动词只对几种基本运动方式做概括区分,详细的方式意义主要由动词的附加修饰成分即状语来体现,词化程度很低;而运动路径及方向信息则常整合在动词中,因此,汉语动词在路径意义上词化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