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及左心室肥厚的影响。方法6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依那普利24周,观察服药前后血清瘦素水平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变化。结果与服药前相比,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后血清瘦水平及LVMI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依那普利患者可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改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其代谢酶胱硫醚β合成酶基因T833C多态性在新疆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CBST833C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检测高血压患者218例(高血压组)和正常血压人群225例(对照组),对CBS基因T833C基因突变频率检测并分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显示:CBS基因T833C在新疆汉族人群中存在基因多态性,该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发展无关;CBS基因T833C突变与Hcy水平升高无相关性。由此可知,Hcy水平升高可能是新疆汉族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新疆汉族血尿酸(SUA)水平与糖代谢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随机抽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汉族住院病人301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尿酸组149例,尿酸正常组152例。血清检测血尿酸(SUA)及血糖相关指标。检测人体测量参数,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fHOMA—IR)指数。结果显示:①FINS水平,高尿酸血症组(27.85±19.56)μIU/mL明显高于对照组118.38±10,33)μIU/mL,P〈0.01;HOMA—lR,高尿酸血症组(8.38+7.96)明显高于对照组(4.08±2.44),P〈0.01;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高尿酸血症组(6.29%±1.81%)明显高于对照组(4.94%±0.43%),P〈0.01;空腹血糖(FPG)水平,高尿酸血症组(6.38±2.68)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96±0.56)mmol/L,P〈0.01。(②研究对象的SUA水平与甘油三酯(TG)(r=0.321,P〈0.01)、FPG(r=0.207,P〈0.01)、HbA1c(r=0.353。P〈0.01)、FINS(r=0.337。P〈0.01)、HOMA—IR(r=0.315.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DL)(r=-0.147,(P〈0.01)呈显著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BMl)、HbAlC、TG和HDL是影响血尿酸的主要相关因素.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新疆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转化生子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血压及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新疆300名汉族(150名高血压患者,150名正常对照者)人群进行调查问卷,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相关指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的血清TGF-β1浓度。结果显示:1.新疆汉族人TGF—β1水平与舒张压成正相关(r=1.141,P〈0.05)。2.EH组血清TGF-β1浓度(35.27±12.12ng/mL)与对照组(31.47±11.82ng/m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GF—β1浓度与性别、年龄无关。3.超重、肥胖、腹部肥胖、高胆固醇、高血糖是新疆汉族人群的高血压危险因素。由此可知,TGF-β1浓度升高可能参与了汉族人EH的发病过程,血清TGF-β1浓度升高可以与其他环境因素(肥胖)发生交互作用,增加了个体患高血压的危险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联合测定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B型钠尿肽(BNP)与血清卵巢癌相关糖类抗原cAl25水平,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选择88例心力衰竭患者,70例非心力衰竭,68例体检健康者,测定其血清中B型钠尿肽与CAl25的水平。结果:非心衰组与对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心衰组与对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与非心衰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级组与Ⅲ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级组与Ⅳ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级组与Ⅳ级组CAl25及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Al25与BNP联合测定对于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分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将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病情分为3组,即单纯2型糖尿病组45例(A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38例(B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0例(c组),以38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各组空腹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3组中,B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时,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是2型糖尿病发生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与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一2011年入院的脑梗死患者印例为病例组,另选同期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人员的总胆红素(TBIL),问接胆红素(I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脑梗死患者的间接胆红素(IBIL)浓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人群的间接胆红素浓度(P〈0.05),病例组血清TG及LDL的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浓度(P〈0.05)。比较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DBIL浓度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DBIL浓度(P〈0.05)。结论血清胆红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与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观察运动对高血压大鼠心肌AngⅡ及AT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对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作用及机制。雄性SHR大鼠16只,Wistar大鼠8只(C组),SH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S组)和运动组(T组),每组各8只。T组每日进行90min的无负重游泳,每周6次,共9周。心肌AT1mRNA、AngⅡ、心系数等生化指标来研究和评价。结果显示:1.与C组比较,S组心系数显著升高(P〈0.01);与S组相比,T组心系数明显降低(P〈0.05)。2.与C组相比,S组心肌和血浆AngⅡ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和血清NO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与S组相比,T组心肌AngⅡ显著降低(P〈0.01),心肌和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3.与C组相比,T组和S组心肌AT1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S组相比,T组心肌AT1mRNA表达偏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得出:长期规律的适宜运动可以明显降低SHR大鼠心系数和心肌AngⅡ含量,提示长期规律的运动能有效改善AngⅡ介导的心肌肥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市某高校和企业不同职业人群血脂水平现况,分析其与性别和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5-8月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360例职业人群的血脂资料,其中男女不同年龄每组各30人。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建议对血脂进行划分,分析其异常检出率。结果总胆固醇(TC)随年龄增长异常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但各年龄组、不同职业人群及不同性别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TG)水平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以46-55岁人群异常率检出最高,但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异常检出率企业高于高校(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异常检出率各年龄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高于女性(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异常检出率以55岁以上人群最高(P〈0.01),高校异常率高于企业(P〈0.01)。结论郴州市部分职业人群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因此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应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降低高脂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探讨发现叶酸对伴H型高血压的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10 mg/0.8 mg,1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10 mg,1次/d治疗;其它用药两组相同。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 w和2 w测量血压水平,治疗前、治疗后2 w和4 w检测血浆Hcy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压水平、血浆Hcy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和治疗后2 w治疗组血压均在正常范围,而对照组仍偏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w和4 w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2 w和4 w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地控制伴H型高血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血压水平,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含量及其临床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31例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且没有明显大血管或微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0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同期检测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血清VEGF—A、VEGFR1和VEGFR2含量,并加以比较和统计学分析。重要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的VEGF-A及其受体VEGFR1和VEGFR2的含量和健康志愿者基本一致,两者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显示血糖水平的合理控制能延缓血管并发症的产生。同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VEGFR2含量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而血清VEGF-A、VEGFR2含量和甘油三脂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这也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可能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在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药学监护对象,对监护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药学监护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前(P<0.01);监护后血压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明显高于监护前(P<0.01);监护后饮酒率较监护前明显下降(P<0.01),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发病危险因素,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IL-10、IL-19和IL-2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白细胞介素(IL)-10家族成员IL-10、IL-19和IL-20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52例,其中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组),1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组).同期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上述患者血浆中IL-10、IL-19及I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有氧训练16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规律.方法:26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预试验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中等强度的持续有氧练习(CE组)和较大强度的间歇有氧练习(IE组)16周,分别于训练前、后期测定安静血压及外周血浆内皮素-1.结果:经16周的练习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但CE组对脉压差的影响不明显(P0.05),IE组则可以使脉压差明显下降(P0.05);CE组的训练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下降(P0.05),IE组训练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对较大强度的有氧练习适应良好,训练后血压下降,血浆内皮素-1的浓度下降.高血压患者进行较大强度的有氧练习是可行并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哮喘组和对照组中的水平及与IL-5,IFN-γ,IL-17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哮喘病中的作用.方法将24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模型组(Asthma,简称A组)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简称C组),每组12只,OVA致敏末次激发24 h后,各组小鼠眶静脉取血,计数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并分类.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5,IFN-γ,IL-17和IL-23的含量,取肺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 A组病理学改变、动物行为学改变、血清IgE水平增高均证明哮喘模型制备成功;IL-5显著增高,IFN-γ降低;A组小鼠血清中IL-23,IL-17水平高于C组,IL-23与IL-17含量成正相关关系(r=0.763,P0.05),与IL-5,IFN-γ无相关性.结论 IL-23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的产生促使哮喘发病;IL-23对IFN-γ和IL-5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纪如芳  费月曙  朱小兰 《科技信息》2013,(25):465-465,486
目的:观察细节干预在社区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法:将南通学田社区8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29名)和细节管理组(56名)。细节管理组:设立社区健康管理专员专岗,增进社区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并为社区医生定期收集血压等相关信息并反馈;开发和应用社区管理信息平台和患者管理工具。日常管理组:采用常规的管理模式,比较6个月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间干预前后的血压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细节干预是进行老年高血压患者二级预防的有效社区干预模式,有利于整个人群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