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公民社会在古希腊时期就是指人类政治社会,这一观念一直持续到近代,才逐渐形成了公民社会与政治分离的二分结构,典型代表就是黑格尔的观点。到当代,公民社会的结构逐渐又由二分法发展成为三分法,即政治—经济—公民社会,代表人物有葛兰西、哈贝马斯等。回顾公民社会结构的发展演变能够帮助我们弄清公民社会理论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市民社会思想的理论渊源主要包含两个:传统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高度合一;现代意义上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离。前者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认为市民社会是指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后者以黑格尔为代表,真正在现代意义上把市民社会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公民理论是公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方的公民理论早在古希腊罗马就已产生了,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特征:(一)重视个人自由和人格尊严;(二)强调公民的政治参与;(三)把民主和法治视为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具有这些特征的公民理论所以会在西方产生与西方重视人的自主性的文化传统,以商品经济为核心的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西方公民理论既有积极的、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积极方面,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的、社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张丹丹 《科技信息》2008,(3):478-479
自从古希腊人发明了"民主"一词,民主就成为了众多思想家探讨的论题.由洛克、卢梭等人表述的,以代议制论为核心的民主理论,为近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它却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和说明西方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现实.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各种形形色色的有别于经典民主理论的新的民主思想或流派横空出世,它们见解主张各异,视角方法有别,影响大小不等.其中以韦伯、熊彼特、拉斯韦尔等人为代表的精英民主理论是一个重要转折,也是当代西方民主理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  相似文献   

5.
李宁 《科技咨询导报》2010,(18):245-245
黑格尔从唯心主义出发,把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看作伦理发展的三个阶段,认为国家是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决定力量,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国家决定市民社会。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把市民社会看作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关系和由这种交往关系所构成的社会生活领域,其本质是物质生活领域,创建了自己的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代宪政思想主要源于西方,而西方宪政思想深受古希腊罗马宪政思想的影响,因此,中国建设政治文明需要深入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宪政思想。本文通过追溯古希腊罗马宪政的思想渊源,并对其进行概括和梳理,以挖掘出现代西方宪政思想的历史根据,从而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文章从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阐述了马克思之后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近代西方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文章从市民社会同自然社会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之前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政治国家的分离,阐述了黑格尔与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从市民社会同经济社会的分离,阐述了马克思之后的市民社会理论。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这个概念是由"civilsociety"翻译而来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期,最初表示"城邦"的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社会的理论日益成熟与完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公民社会本身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保障公民权利的思想已经成为现代公民社会的主旨和内涵。公民社会作为一个时代产物和意识形态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特点,这是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继承并扬弃了历史上已有的、特别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在对现实经济领域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提出了异化劳动思想,实现了异化概念由政治和哲学领域向现实经济领域的转向。马克思在异化劳动思想中,从人自由自觉的活动的本质出发,通过劳动产品、劳动过程、人的本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的异己化存在。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思想不同,马克思所谓异化劳动的主体由绝对精神或自然的人转向现实的、具体的人。马克思试图从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中寻找人走向自我异化的原因。虽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因受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还有不成熟之处,但毕竟揭示了生产劳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隐含了唯物史观的天才萌芽,同时在对人的本质及社会历史观的认识方面亦超越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相似文献   

11.
起源于西方的公民社会理念,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而渐入人心,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重大的影响.在把握公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公民社会理论的源流,对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民政治参与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或责任。正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义务价值取向决定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时应该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遵循公共利益理念。享受权利的同时主动承担对社会与他人的责任、优先维护和实现社会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维护公共利益的同时尊重个人正当权益是公民政治参与中公共利益理念的应有内涵。  相似文献   

13.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全部学说的基石.马克思得益于黑格尔的相关理论并对之进行了批判,其分析呈现出法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立体构架,其内容则从抽象形态和具体形态来展示.马克思通过对市民社会充满辩证法的分析而揭示了政治解放的限度,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同超越政治解放紧密地联系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高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7):115-118
在公民社会视角下研究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成为研究公民社会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学生政治参与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公民社会呼唤青年学生政治意识、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在分析当前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基本状况以及当前青年学生政治参与不足的过程中,寻找其中最显著的两个问题,探讨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促进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教育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亨廷顿关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理论对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我们应从建设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培育健全的公民社会、构建新形态的执政党公信力来重构政党、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从而实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实实践中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提出了树立民本执政理念,塑造理性的政治参与公民,建立健全公民政治参与制度。指出支持引导公民社会良性发展,是今后服务型政府加快自身建设、推动社会改革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历史的背反--对"人民内部矛盾"提法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民内部矛盾”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政治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一概念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理由。因为:第一,该概念是法制不健全的年代的产物,其实质是等级制和“人治”模式的反映,它与“依法治国”的原则不相一致,不符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现代宪法精神;第二,该概念存在理论缺陷,其模糊性、不确定性与自我矛盾性使这一概念缺乏自洽性与始终一贯性;第三,该概念在社会实践中已经失去其积极意义,从身份上界定人民与敌人的标准如家庭出身、思想意识、剥削与否已被证明是完全行不通的。任何人违法犯罪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经历史环节。放眼当下中国,市民社会的兴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基础。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的论述启示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征程中,辩证地看待配置调和法律、道德与信仰这一市民社会的三个重要维度,是相当必要和必须的。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清晰表述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的宏观背景下,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正确处理衔接好制度、伦理与精神三要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不断调适政权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