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第 1期淮北芦岭矿 81 0采区第四系三隔研究桂和荣 孙家斌 李明好 ,等 (1 )……………………………………巷道断面形状力学效应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凌标灿 黄向宏 (6)………………………………………………利用节理张量确定岩体代表单元体积吕杰堂 郑礼全 许光泉 (1 0 )………………………………………锚杆布置参数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高明中 (1 4 )…………………………………………………………较高饱和度土的动力加固法及实例分析胡敬礼 朱梦君 刘宏伟 ,等 (1 8)…………………………………间歇式后成型包边机微机控制系统常 筠 …  相似文献   

2.
谷雨 《广东科技》2004,(8):27-27
“第三届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简称第三届中国“织交会”)即将于2004年10月18日至22日在“荔枝之乡”、“中国羊毛衫名镇”——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中国毛织贸易中心”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第 1期芦岭煤矿 81 0采区提高回采上限的可行性研究郑刘根 赵 萍 桂和荣 ,等 (1 )……………………陀螺定向和红外测距在大型贯通测量中的应用王跃忠 王本敏 (5)……………………………………综放工作面生产能力预测研究王德润 谢广祥 华心祝 ,等 (8)………………………………………煤矿开采沉陷预测的数值模拟高明中 余忠林 (1 1 )……………………………………………………密集建筑物下采煤覆岩关键层判定及应用张秀琨 鲍 杰 (1 8)………………………………………矿井通风“人 -机 -环境”系统可靠性研究陈 鹏 张国枢 (2 2 )……  相似文献   

4.
青东煤矿814工作面为该矿81采区首采面,该面位于采区中部.东、西均为81采区边界,下部为采区大巷与工广煤柱相邻。工作面标高-484—569m,走向长平均218m,倾斜长平均89m:煤层均厚2.7m,赋存不稳定,局部煤岩层起伏变化较大;煤层倾角平均18°,局部高达27°,煤岩层倾向为30°-40°;工作面揭露I、Ⅱ两处不可采区,煤厚为0.2—0.7m。  相似文献   

5.
2016年7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以下简称“工信系统”)援藏工作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对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要求,全面部署了“十三五”全国工信系统援藏工作.  相似文献   

6.
《科技导报》1992年第2期、第9期先后发表了欧阳在三先生的文章“效益与风险同在”(以下简称欧阳文)及赵宇晓先生的“也论效益与风险的关系”(以下简称赵文)两文,读后很受启发。欧阳文的主要论点是“效益与风险同在,追求高效益必然冒大风险”,赵文则认为“效益与风险的确没有太多相关性,即使有也是非常复杂的。”我们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82,(1)
原堆刊号80年第1期80年第1期80年第2期80年第2期81年第1期81年第1期81年第1期81年第2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3期81年第4期 文章题目发刊词:自然、社会、博物馆风尘扑蝶五十年红松林的故事野马,你在哪里野马,有人看见了它被放逐的神父历史博物馆与并技史四家争利白梦豚遭殃武夷山开科学花葛洲坝救鱼之争绥芬河上“滩头”跳乌语黄山的“天马”天故利用和环境保护绿色的肚塑转载刊物名称《中国青年报》《新华月报文摘版》《文摘报》《新华文摘》《新科学郭(匆《新华文摘》《博物馆研究》(日)《北京晚报》《武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图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的标记符号“0”在三个方面的作用进行一些分析 ,并对“0”的问题及其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报1984年第6期上刊登了佟文廷同志的“广义正定矩阵”一文[1](下面简称“佟文”),读了以后,认为其中的命题4及其他一些定理有误,现说明如下。引入“佟文”的记号: 设A∈R~(n×n),若对任何0≠x=(x_1,x_2,…x_n)~T∈R~(n×1)都有正对角矩阵D_x>0,使x~TD_xAx>0,记A∈P_D。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于 2 0 0 1年 1 1月初公布了“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工作者、优秀编辑学论著”(以下简称“双优”)名单 ,在这“双优”榜上我校有名 :《南昌高专学报》现专职编辑、吴瑞云编审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工作者” ,她那篇发表在 2 0 0 1年 1 2月出版的《南昌高专学报》第 1 5卷第 4期上的论文《论文摘要摭议》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编辑学论著二等奖”。为表彰高校自然科学学报 (科技期刊 )优秀编辑工作者 ,鼓励深入开展编辑学研究 ,推动期刊工作改革 ,…  相似文献   

11.
采用瞬变电磁法和无线电波透视法对大饭铺矿61114工作面带压开采区域进行导水通道和富水性探测,综合分析瞬变电磁法和无线电波透视法圈出的异常重叠区域,据此对带压开采区域进行安全性评价分析,提出安全开采措施。结果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主要探明含水层范围及富水性,无线电波透视法主要探明煤层及隔水层构造发育情况,而两种方法探测的异常体重叠区域则可能既有含水体,又有导水通道,为带压综采工作面防治水工作重点区域;对于井下综合物探圈定的重叠异常区需要进行提前打钻验证,当揭示存在富水构造异常区时,及时进行安全分析,必要时需实施注浆封堵导水构造或留设防水煤岩柱,保证工作面的安全采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掌握义马煤田水害规律以正确指导煤矿的防治水工作,分析研究了历次突水资料、地质构造、小煤矿分布、河流流经区域、主要含水层和隔水层、采煤厚度及采后导水裂隙发育情况等,指出:随着小煤矿的关闭、河道疏浚、浅部地裂缝充填和大矿采掘活动向深部转移,矿井主要水害由大气降水、地表河水和小窑水转化为顶板水;顶板水威胁主要在义马向斜的核部、采深大于700 m的区域,断层尖灭端和断层带富水性较强,顶板突水及其强度与采厚、周期来压关系密切。针对顶板水害,提出了采用"三图—双预测法"对顶板突水的水源、通道和强度做出预测和评价;采用井上下物探方法,圈出顶板疑似富水区,并进行采前预疏放;完善工作面排水系统,提高抗水灾能力等防治水技术。  相似文献   

13.
底板突水过程实际上是水压驱动下岩层裂纹萌生、扩展、贯通,直到最后断裂导致失稳破裂的过程。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了9个计算模型,并对UDEC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极差分析,从而得出采场底板岩体裂隙发育深度影响因素的敏感性顺序为:隔水层强度〉原岩应力〉原生裂隙度〉采面长度〉承压水压〉采高。该结果对承压水体上采煤的底板裂隙发育能够...  相似文献   

14.
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安全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屯矿区姚桥煤矿现场地质资料、实测资料,按照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对微山湖下第四系松散层结构和隔水性、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对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3隔和4隔为区域关键隔水层,能够有效防止湖水溃入井下;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标高达不到基岩顶部,波及不到关键隔水层,无法导通湖水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梅河三井1107放顶煤综采区地质采矿条件.在采区开采后获得的实际观测资料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综放采区冒落裂缝带最大高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刘占福  王元平 《太原科技》2012,(1):89-90,94
对山西省繁峙县义兴寨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矿区成矿阶段进行了划分,得出了金的富集规律的特征和对矿区的成矿远景的评价,并指出了一定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7.
测氡技术在地表沉陷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山煤矿地表观测站为例,把测氡技术引入地表开采沉陷观测中,通过分析得出测氡技术完全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与常规测量一起进行地表沉陷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8.
韩城北部矿区3#煤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煤层气成分、赋存状态、甲烷含量及压力等方面对韩城北区3#煤煤层气的赋存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揭示出褶皱构造等4个因素是控制3#煤层甲烷大小的主要地质因素。研究成果为矿区煤层气勘探、开发及定量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矿区土地复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需要构造概念模型,E—R模型是构建数据库概念模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己广泛应用于GIS需求分析和GIS数据库概念模型的设计。依据相关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的特点对E—R模型进行了修改和扩充,阐述了适合表达矿区土地复垦数据特点的空间E—R模型;为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熊鹏  谢永生  韩冬  高永涛  周喻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28):12324-12330
在露天矿山实际开采过程中,准确预测各阶段涌水量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刚果(金)迪兹瓦露天矿为中心建立研究区,采用Visual Modflow数值模拟软件对研究区的边界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刻画,模拟矿区及周围环境的地下水流场分布。模型预测结果显示,所建模型可较好的模拟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分布,矿区开采第3年、第6年、第10年的平均涌水量分别为12 100 m3/d、13 400 m3/d、14 400 m3/d。同时,地下涌水量随季节降雨量的变动而发生变化,丰水期涌水量约为平水期的1.5倍,约为枯水期的2倍。通过对矿区各阶段涌水量进行定量分析,可为矿区防排水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